tekken wrote:
A21到機場這段60元本身可以接受,只不過A21目前的集客性太差,另由中壢火車站附近搭接駁車轉乘機場捷運成本約18+60=78,對上170轉705公車48元
如果去A21去台北更別說了,90%人寧可在A18下車轉高鐵去板橋(台北)更快
印象中機場捷運在建設時,就有只蓋高鐵桃園站到機場段的聲音出現過
中壢去台北...是我會到中壢車站直接搭火車
中壢到機場...如同上面說的170轉705公車48元
青埔到機場...搭705公車就好了
青埔去台北...看要搭170公車到中壢再搭台鐵,還是直接搭高鐵都行
因為不管A18 A21 都只停普通車,直達車只開到機場
搭車時間跟原本交通方式不會差太多
我也不可能搭普通車去機場改換直達車
但原本交通省很多錢
所以我想到時A15以後的站,應會沒多少人搭乘
ps
快二十年來真的沒人發現嗎,那以後會不會做呢????(還是永遠都不會發現)
阿湯哥 wrote:
可是本人的筆電拉桿...(恕刪)
拉桿箱原本就是比較重的箱子,再加上筆電及雜物當然又覺得更重,如果改用背包全部東西放背包還是覺得太重,可將筆電及雜物分開放置,一些放背包,一些放YouBike置物籃;有心要利用公共自行車來作為轉乘的人就能自行找方法去實行,如果沒心的人就會找出一堆藉口讓自己不去做
http://www.ntdtv.com/xtr/b5/2016/12/06/a1300400.html
傑克/產業研究
普通車票價補貼直達機場票價,劫貧濟富:韓國機場捷運票價約普通車110元、直達車400元,泰國機場捷運票價約40元(只有普通車,沒有直達車),那到底台灣機捷票價算不算貴?
機捷公司把機捷票價跟國光客運票價比較後,從台北到機場的票價定為160元,根本就是錯誤。以機捷不塞車、速度快,比較對象應該是計程車,而計程車到桃園機場的費用至少要800元,也就是160元的機捷票價比計程車收費便宜了640元。但是以一般普通車而言,同樣20公里里程,台北往淡水捷運票價只要50元,但是台北往林口卻要80元,另外台北往林口的公車只要43元。可見無論是比較國外機場捷運或是國內計程車,機捷往機場票價明顯偏低,但是往一般站的票價卻明顯偏高,顯然是劫貧濟富的票價。
普通車票價過高,北北桃生活圈一場空: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機捷通車可讓「北北桃三都一小時生活圈」成形。但是以棒球賽為例,台北民眾如果要到桃園青埔棒球場(A19桃園體育園區站)去觀賞世界棒球12強賽,來回捷運票價就要320元,用世界棒球賽外野票500元來計算,機捷票價就佔了一大筆的開銷。或者是桃園民眾要參加林口體育館(A7體育大學站)舉辦的各式各樣國內外藝人的演唱會、藝文活動,來回機捷票價也要290元,對一般民眾而言都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開銷,也造成民眾參與北北桃活動的阻礙。
月票、季票徒增無謂行政成本:機捷表示民眾可以買季票、月票以節省支出,但是有多少民眾會為了看世界棒球賽或是林口體育場的演唱會、藝文活動而去購買月票、季票? 機捷沒有學到捷運淡水線的教訓,捷運淡水站一開始訂定的票價就是80元,因為票價過高導致搭乘的人很少。當初淡水線並不是改推月票、季票,而是立刻承認錯誤,將票價調降為50元。
機捷沿線數十萬通勤民眾必須另外耗時購買月票、季票,機捷公司也必須耗費辦理月票等額外的人力、物力等行政成本,這絕對是徒增冗事,吃力不討好。
比較好的作法:
1.仿照韓國,提高直達機場票價,一般車票價比照北捷。或是 2.仿照泰國,直達車與一般普通車票價都比照北捷,但是將機捷視為機場建設延伸的一部分,增加50~100元的機場稅。(目前泰國機場稅700元,台灣500元,增加50元機場稅作為機捷營收,對觀光客、出國民眾影響微乎其微)。這兩種作法都能有效合理反應機場捷運的性質,並且同時達成都會捷運的功能,達成北北桃共同生活圈的目的。透過票價合理化,才能有效提昇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意願,提昇機捷運量,同時達到減少道路塞車、減少空氣污染、節能減碳--
轉貼
------------------
增加機場稅專用於補貼機場捷運,票價比照北捷才是民意主流,沒有相對剝奪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