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結案)

diago0112 wrote:


是建商新設的,據...(恕刪)

去看過了,土地公有應公做得還蠻精緻的,這建案有神明託夢保佑是嗎?
李市民 worte:
去看過了,土地公有應...(恕刪)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249
台灣民俗故事:「有應公」信仰的由來

有些廟宇會有「有應公」的祭祀,有些則稱為「萬善祠」、「萬善公」等,都是將枉死的、無主的孤魂野鬼集於一處的祭拜,希望祂們平安,也希望祂們不要鬧事。

有應公信仰拜些什麼?平埔族原住民有將祖先葬於室內的習慣,後來漢人來了,原族遷移漢人進駐,建屋時自然會挖掘出一些「無主白骨」。

又如上篇故事所說,早期移民來台灣的,還有一些是「偷渡客」。有些人在偷渡的過程中,因為發生船難、或被海盜洗劫,所以在海邊就會有很多的浮屍。他們偷渡來台,當然是沒有登記的,因此也不知道那些屍體到底是誰。

另外有些成功的偷渡客,上了岸卻不知道該投靠誰,又要到處躲避官府的查緝,於是開始流浪,那裡有零工就去打工,成了所謂的「羅漢腳仔」,最後客死他鄉。也沒人替他們料理後事,成了孤魂野鬼。

因此,善心人士就出資蓋廟,集中這些異鄉客,讓他們死後有個棲身之所。然而祭拜的人覺得他們「有求必應」,因此通稱這些為有應公。又有男女之分,而有應公、應媽等稱號。

除此之外,另有收容地方戰亂被殺死眾多遺骸的,稱為義民廟、或大眾廟,男稱大眾爺,女稱大眾媽。總之,台灣的有應公信仰極為盛行,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功德。
我記得風化區還是一大片阿 怎麼會說沒了 (在地桃園人)
hel02hel wrote:


比國泰賦都建材好...(恕刪)



有去現場看過,一樓社區大廳的地磚似乎不太平整,店面兩旁石材外觀也很粗糙。
李天鐸+松下營造,感覺質感應該要更好一些,真的可惜。

hel02hel wrote:


比國泰賦都建材好...(恕刪)



公設有點單調,閱讀區的書架上擺放的小東西感覺就是隨意擺上去的,沒經過什麼設計。


lepo3721 wrote:
晚上還有站壁出沒嗎?(恕刪)



當然有啊!一整區啊
請問大大最後有購入嗎?最近也在看房子發現皇璽討論度超低的
公設真的太單調,沒有該社區規模應該有的樣子,梯間的燈很暗,本來很期待松下營造可以將日本的細膩展現出來,卻發現跟台灣本土營造廠差不多,細節沒有很注重,最讓人傻眼的是門牌竟然是用政府發的那種直接貼牆上,完全破壞大門質感,可惜了這麼棒的外觀!
嗯~hel02hel應該是離職了!
每天下班都會經過,晚上沒幾戶有開燈,建築外觀晚上也都沒打燈,對比國泰賦都或中路的建案,真的沒有該建案應該有的價值,可惜了白天看外觀還蠻漂亮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