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市民 worte:去看過了,土地公有應...(恕刪)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249台灣民俗故事:「有應公」信仰的由來有些廟宇會有「有應公」的祭祀,有些則稱為「萬善祠」、「萬善公」等,都是將枉死的、無主的孤魂野鬼集於一處的祭拜,希望祂們平安,也希望祂們不要鬧事。有應公信仰拜些什麼?平埔族原住民有將祖先葬於室內的習慣,後來漢人來了,原族遷移漢人進駐,建屋時自然會挖掘出一些「無主白骨」。又如上篇故事所說,早期移民來台灣的,還有一些是「偷渡客」。有些人在偷渡的過程中,因為發生船難、或被海盜洗劫,所以在海邊就會有很多的浮屍。他們偷渡來台,當然是沒有登記的,因此也不知道那些屍體到底是誰。另外有些成功的偷渡客,上了岸卻不知道該投靠誰,又要到處躲避官府的查緝,於是開始流浪,那裡有零工就去打工,成了所謂的「羅漢腳仔」,最後客死他鄉。也沒人替他們料理後事,成了孤魂野鬼。因此,善心人士就出資蓋廟,集中這些異鄉客,讓他們死後有個棲身之所。然而祭拜的人覺得他們「有求必應」,因此通稱這些為有應公。又有男女之分,而有應公、應媽等稱號。除此之外,另有收容地方戰亂被殺死眾多遺骸的,稱為義民廟、或大眾廟,男稱大眾爺,女稱大眾媽。總之,台灣的有應公信仰極為盛行,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功德。
公設真的太單調,沒有該社區規模應該有的樣子,梯間的燈很暗,本來很期待松下營造可以將日本的細膩展現出來,卻發現跟台灣本土營造廠差不多,細節沒有很注重,最讓人傻眼的是門牌竟然是用政府發的那種直接貼牆上,完全破壞大門質感,可惜了這麼棒的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