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反對鐵路地下化的好處


365日久見人心 wrote:
淹水後就知道地下化好...(恕刪)


那些都是工程可以克服的根本不是問題

小林仲彥 wrote:
雙雙地下化,我看等到...(恕刪)


我們等不等得到不是重點
重點是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
都市計劃應該要往後看50年
而不是只求快便宜就好

桃園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可以改善
不是高架化計劃延宕或變更就是空轉
大家有想過道路系統尚不完全的桃園
此時此刻真的需要捷運嗎?

桃園的商業活動並不活絡
仍是工業城市為主體
主要的工作仍在工業區

捷運做了真的有多少人會搭
除了通勤沒有大商圈沒有景點
桃園捷運不只是賠錢貨還是大錢坑





365日久見人心 wrote:
淹水後就知道地下化好...(恕刪)


鐵路高架後是不是像高鐵或台北高架捷運.可能受制於天氣惡劣的狀況掛在高架暫時停駛?別說不可能?

balvino wrote:
鐵路高架後是不是像高鐵或台北高架捷運.可能受制於天氣惡劣的狀況掛在高架暫時停駛?別說不可能?


可能啊

但是一年的惡劣天氣是能有幾天?

這幾天的天氣惡劣到高架段停駛了,平面段還不是一樣要停駛,有差嗎?

就算地下段可以不用停駛又能怎麼樣?平面段已經停駛了,你想在鶯歌<>楊梅之間跑區間?
如果什麼都理想化不考慮現實面那還要做事嗎?

高架地下都別搞了等有磁浮在來搞好了

反正百年建設成功不必有我

會不會到時又有更好的就繼續等下去


鐵路這麼重要的建設慢個十幾二十年有人覺得沒差

這樣不會拖慢當地發展十幾二十年嗎?

然後你說對都市最好

所以有高架的都市都是笨蛋自私自利?

我不反對地下化但各項利弊要說明清楚

至少市民有知的權利
雪人Q wrote:
如果什麼都理想化不考...(恕刪)


你講的對 我再加碼 我更有遠見

等到有任意門再來評估好了

到時這些軌道都可以廢掉了

新市長建設中山高以東? 目前看不到新任有什麼具體建設可以在四年內完成

原來給市民一個夢就是有交代阿

我倒是看到新任對中山高以西的興趣比前任還濃厚耶

老市區自求多福 尤其桃園區

地下化就真的是遠見跟一勞永逸嗎? 我看未必吧

kang19780315 wrote:
在說個人也比較贊同地下化,許多國家在鐵路進入城市內,通常都地下化,而非地上化,(恕刪)


可以舉個例,是那些國家在玩地下化嗎?

edenchan29 wrote:
我們等不等得到不是重...(恕刪)


如果都市計劃應該要往後看50年,50年後桃園能夠超越台北嗎?如果不行,那現在若不趕快追,只會落後更遠。真要往後看50年,那乾脆來個"地下磁浮列車"如何?還是搞個Hyperloop高速列車,到台北只要3分鐘,從此桃園房地產與台北相同,甚至更高,桃園鄉親都高興,如何?
今日聯合報的報導,
地下化的工程難度與可行性,
下面都幫各位畫出重點了。

地下化 = 理想化 = 美好的夢?

四年後某人也許可以將"繼續規劃"不能中斷為競選訴求,
因為要在四年內完成規劃、設計及環評的可能性實在是趨近於零。



記者游文寶/桃園報導 2015/1/5

桃園市長鄭文燦堅持台鐵桃園段必須地下化,但已獲核定及施工中的捷運綠線及藍線,穿越桃園、中壢火車站的深度為15及20公尺,為避免軌道衝突,台鐵地下化深度必須要達到3、40公尺以上,桃園市政府坦承的確有技術上問題

據台鐵退休工程師表示,桃園機場捷運(藍線)A21環北站延伸到A23中壢火車站工程,全線2.06公里路段,採地下化方式施作,捷運地下化深度約20公尺左右,原計畫是和台鐵中壢高架火車站共站,如果台鐵桃園中壢高架化改為地下化,台鐵、捷運雙鐵共構立即就出現大問題。

因機場捷運延伸線地下化施工深度已核定為20公尺,台鐵地下化深度如果一樣是20公尺,台鐵雖然通行沒有問題,但因軌道衝突,將造成機場捷運「到此為止」無法穿越中壢火車站連接八德綠線捷運。

唯一可行辦法,就是將台鐵地下化深度挖到約3、40公尺,才能讓機場捷運和台鐵地下化的軌道「錯開」,各走各的路線,才不致於兩鐵發生「衝突」,但如此深的火車站施工難度一定很高,時間也要更長。

除了機場捷運外,去年獲得國發會核定由桃園市政府自建的綠線(航空城)捷運,也發生一樣的問題,在穿越桃園火車站時,核定地下深度為15公尺,無法再改,台鐵地下化深度大約也要30公尺以上,施工也是大問題。

台鐵地下化除了要「錯開」捷運藍線及綠線之外,因桃園到中壢是爬坡,因應坡度問題,地下化時有可能深度更深。

桃園市政府交通局長高邦基表示,他們已了解未來台鐵地下化必須會面臨深度及施工問題,台鐵地下化必須在藍線及綠線底下穿過,深度約30到40公尺,潛盾施工是否適合台鐵如此大的斷面,技術上還要探討。


高邦基說,為避免台鐵和藍線、綠線捷運深度過於接近無法穿越,台鐵地下化無可避免要挖得更深,要用到特殊隧道工法,深挖以後,地下化路段也會跟著由中壢向南延伸到埔心火車站,才會慢慢往上爬升回到路面,目前都還在研究當中。

Moralsense wrote:
今日聯合報的報導,地...(恕刪)


聯合報不就中央政府的傳聲筒
已經沒有多少人在看了不意外

台北車站怎就沒這問題了
東京車站還7條線交會
工程技術根本不是問題
看中央支持與否而已

如果今天桃園是首都我想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說白一點就是中央不看重桃園如此而已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