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抗議1816桃園-台北黃金路線國光獨家經營

kutkin wrote:
一直講霸著路權不放我...(恕刪)

這個路線的確是很好賺,
遠從公路局台汽的時代,
台北─桃園、台北─中壢就是短途國道客運少數賺錢的黃金路線,
過去台北─桃園還獨立出一站呢。
(台北─桃園是設站在塔城街)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kutkin wrote:
這是成本問題 不是...(恕刪)


9005剛開始走南桃園交流道是後來才改線的,為何?
我以前都是去龍安街坐車,後來我向桃園客運發信詢問其回答本來申請路線是經中正特區,最後路線是公路總局核定的會持續爭取

亞通客運的中正特區社區聯合巴士的背景是麼?
亞通以前有一條中正特區跑南崁的路線在南崁交流道直上高速公路,是誰去檢舉的最後才衍生用交通車的方式開行

這中間都是有陰謀的!

yoyo_mmc wrote:
9005剛開始走南桃...(恕刪)


講陰謀論....
公路總局本來就有權力核定路線
那你要發揮想像力 我也沒辦法
kutkin wrote:
這是成本問題 不是...(恕刪)


成本是獨佔事業所重視的本位主義,桃園中正特區和業路那一帶大樓林立(臺北化),交通大部的公路總局還用幾十年的單一路權的管理已不符合現在的實際需求,單一業者經營顯然已捉襟見肘,造成業者本身有成本的壓力,業者的員工也很辛苦,烈日下等不到車的乘客更慘的三輸局面。

開放第二家以上加入反而可以減輕單一業者的負擔,若規劃得宜,合作派車而非惡性競爭,反而能發揮多贏的效果。與其任由國光客運消化不了過多的旅客,不如就再讓其他業者加入吧。不要不肯再下成本又不願少賺硬撐。

新竹以前本來也是一家業者獨佔,現在更有多家業者經營臺北車站-新竹車站路線,大家不也相安無事各取所需。現在的桃園已經不是許多人印像中的那個桃園,當官的若再用一成不變,墨守成規,大家依然無法走出三輸的局面,造成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情況。

cigs wrote:
開放第二家以上加入反而可以減輕單一業者的負擔,若規劃得宜,合作派車而非惡性競爭,反而能發揮多贏的效果。與其任由國光客運消化不了過多的旅客,不如就再讓其他業者加入吧。不要不肯再下成本又不願少賺硬撐。...(恕刪)


贊同cigs大的看法,不能再用十多年前的眼光看桃園了,桃園的人口成長,往來北桃或桃竹的人真的很多,國光也是從以前的台汽的角色轉換過來,過去公營型態到現在的民營型態再表面上是民營化了,但是否就因為民營化而有另更新一層面的看法轉換呢? 交通大部的官員以前是如何看待台汽客運,現在又是如何的對待呢? 經由這個議題的發酵,我們且期待我們的選區立委、議員諸公是否有何反應? 我們且再看看交通大部的官員是否還是依舊無任何反應呢?

cigs wrote:
成本是獨佔事業所重視...(恕刪)


你還是多念念個體經濟學
就算從獨佔改成2家寡佔
也不會像你想的那樣....
omegakk wrote:
我也希望可以盡早出門,但還要先騎車送小孩到學校,趕7:00到校,再騎回家換裝走路到800公尺外的站牌,每次大概是7:30分開始等車,只要沒有在45分上車,到公司就遲到,我到台北下車後要轉乘板南線到忠孝復興站換乘木柵線到萬芳站,每天就是趕、趕、趕。好累人的,不知到有沒有更好的乘車路線。

如果是要到萬芳醫院,可以考慮到國際路搭9009到景美換棕2

kutkin wrote:
你還是多念念個體經濟...(恕刪)


經濟的學說或理論,並不是一成不變,唯一適用的標準答案。通常,在不同的時空環境的當下,有其適用於不同學說的理論,就算是同一時期,不同的國家(地域)背景也套用著不同的經濟模式。

新竹火車站到臺北車站[行經光復路(相當於桃園的春日路),中山高]早期是一家客運公司獨家經營,現在另外再開放給新竹,三重聯營,還有豪泰客運的加入,以前還有建明飛狗,二高開放給亞聯,除了這些,還有統聯,阿囉哈,和欣等國道客運在交流道附近設點營運,形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除了飛狗因本身經營條件不佳外,其他客運到現在也一直運轉到現在。

再以北市聯營公車為例,早期雖然也是號稱聯營,但是一路線(路權)以一家客運公司經營為原則,無法滿足北市人口爆增,一車難求的景況。後來採取開放的原則,公,再加上一些民間業者的投入,不只把許多臺北縣的路線納入聯營,黃金路線若單一業者運能有限(達到上限),則開放第二甚至第三家業者加入,既合作也競爭,一方面可以減輕原本那一家業者的營運負擔,讓其車輛作更好的調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投入該路線的車輛總數目,對提升運能有很大的幫助。(如262,307,299,信義幹線...等等)除非開放後,兩家客運各懷鬼胎,最後以惡性競爭的模式收場,但如果業者以有錢大家賺的正面態度來應對,再加上主管機關有效的管理和監督(雖然這點很不容易),不見得如k大想的那麼悲觀;只要試著去改善,總比什麼都不做,像現在繼續讓業者(成本壓力),駕駛(努力貼班還被乘客罵),乘客(苦等遲到)三輸的局面來得好。
今天依然走老路線,7:30分走到新埔國宅的站牌,算算我排第九個,過了一班,第二班上三個,其中一個中年婦女插隊,剛好走過來車剛停,一個箭步就上去了,扣除插隊算是上了兩個,在等到第三班,再上兩個,第四班滿,沒停,第五班終於空出至少八個,我也順利的上車了,上車時間7:50分,下一站水汴頭,沒想到今天的司機真倒楣,一停站就左後方被一台自小客車給擦撞,更倒楣的事,自小客駕駛硬要凹客運司機賠他,一陣理論,客運司機氣沖沖的上車說"要告我肇事逃逸你去告好了" 嘴裡念念有詞,這一拖又是十多分鐘過去了,到了台北站已是8:50分,今天我又遲到了。

omegakk wrote:
今天依然走老路線,7...(恕刪)

其實遠從台汽時代就一直有這個問題存在,
尤其是台鐵誤點嚴重時,
在火車站這邊發車時就客滿了,
還有位置留給後幾站的乘客上車嗎?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