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台鐵桃園站地下化~預算多2倍、完工慢2年

leou3936 wrote:
據我所知 沿線民眾抗...(恕刪)


沒錯,地下化會須要更多的徵收和更多的經費,根本是遙不可及。慢二年多二倍的說法已被證明是謊言。明明錢是最大的問題,但有人確說錢不是問題,真不知那來的自信?搞不懂為何有人會支持不會成功的地下化。
再說地下化到底比高架好多少?值得花那麼多錢和時間去做嗎?到現在也沒人說的出來原因,聽到的都是口號而已。如果沒有好的理由就拜託一下不要再來亂了。
mychenr wrote:
沒錯,地下化會須要更...(恕刪)


鄭版地下化比羊腸版高架化好的理由就是羊腸版高架化橋下就只是一條雙向各一線道的羊腸小徑而已,鄭版的至少平面是一條25米寬的道路。要開闢一條25米寬21公里長的馬路,請問光是徵收民地拆遷民宅就要多少經費了?吳志揚五年任內有做過這樣規模的建設嗎?何況還是在市中心軸線地帶,串連龜山、桃園、中壢、平鎮、楊梅,這是一舉兩得的建設。

反過來問,今天就算羊腸版高架鐵路蓋成了,沿線只是一條雙向各一線道的小路,請問這種小路有辦法蓋像下列這樣的商場大樓嗎?還不是繼續維持透天或老公寓的醜陋模樣。或許有人會說可以啊,將來配合都計就行,那還不是要花一大筆經費來徵收土地嗎?只是你把地下化可以做到的事挪到將來都計再做,只是你把地下化可以做到的路寬挪到將來都計徵收民地時再做。但問題是你現在連高架化沿線民宅拆遷都搞不定了,等到高架化以後,沿線又蓋了許多房子增加許多店鋪,你想徵收還徵得了嗎?那時的費用恐怕是現在的十倍以上。

到底那一種方案才是正解,還不清楚嗎?







我還真不知道原來鐵路立體化是為了旁邊可以蓋大樓

而不是為了解決平交道的問題耶

另外 請問一下為何羊腸小道還有人要蓋店鋪跟住宅?

照很多支持地下化的人說法不是都沒用了嗎?
你自己都知道台鐵路廊有25米了
25米扣掉高架化橋墩5米,還有20米
20米=雙向各10米
一般道路規定寬度3~3.5米
扣兩側人行道至少也是雙向各2線道
疑~地下化只比高架化多5米道路
少在那邊一直羊腸版危言聳聽~地下化雙向總共才多5米而已被你說的多偉大

不要跟我說車站範圍橋墩不只五米
地下化地面一樣要蓋車站

所以說非車站路段高架地下根本沒差多少
為了五公尺願意多等二十年多花900億
真偉大


leou3936 wrote:
我還真不知道原來鐵路...(恕刪)


我還真不知道原來鐵路立體化是為了旁邊可以蓋大樓
而不是為了解決平交道的問題耶
ans:你這句話曲解了意義~鐵路高架或地下化不單只是為了解決平交道的單一問題而已~
地下化可以解決平交道問題更可以讓地上空間更寬廣~發展更有品質~

另外 請問一下為何羊腸小道還有人要蓋店鋪跟住宅?
ans:那我問你為何101大樓附近捷運不都全部高架化? 相信你的智商不難去理解!!
照很多支持地下化的人說法不是都沒用了嗎?
ans:同上題!!
讓我們來看看萬惡的高架化橋墩會占掉多少空間

台中鐵路高架化


文湖線高架化


很明顯的
我說五米還太多呢,大概只有4米不到

另外不要跟我說地下車站就跟捷運站一樣幾個小出口就好啦
台鐵跟捷運本質上就不一樣
板橋,萬華,台北,松山,南港
那個車站地面是幾個小出口
dinmain wrote:
你自己都知道台鐵路廊...(恕刪)


要是只有雙向各一線道,你要怎辦?
都市計畫不是自己想像的好嗎?要有憑有據

我之前就已經po過,取自鐵改局的照片
【台鐵地下化恐拖16年~經費若拿去建捷運綠線還有剩~】帖第15頁第#143篇

【圖1】桃園台鐵高架化景觀模擬示意圖


【圖2】方案一,雙向各一線道,羊腸小徑


【圖3】方案二,雙向各一線道,羊腸小徑
這麼相信官方透視圖阿,那我也來
取自官方桃園計畫網頁

http://search.railway.gov.tw/EAY980521/DDC/DL02/seminar100.html

這可是從您最愛拿出來講的鐵工局網頁連結過去的
倒是我在鐵工局網頁沒看到你一直貼的那幾張圖

雙向各2線道


您最愛的高樓聯開





dinmain wrote:
這麼相信官方透視圖阿...(恕刪)


唉…你這樣都是自己看圖說故事,並不是真正的規劃,實在與事實差距太多了啦,
拜託!鐵路高架化工程不是這麼看的啦,我幫你解讀一下好了。

整個桃園段台鐵高架化分為DL01, DL02, DL03等三個大標。

1.你秀的那些圖是屬於DL02標桃園段的,其中第一張圖是一般段高架橋梁,換句話說它主要是在秀一般段高架橋梁,不是在秀橋下平面道路,你把一個非主題的平面道路想像圖拿來當作平面道路是雙向各2線道的證據,這是不對的。
要看平面道路,你應該找施工動態的CL211標、CL212標、CL291標中尋找,一般來說平面道路及景觀工程應該是在CL291標,但你會發現這三個標的頁面都一樣(桃園站基地配置圖、站區聯開大樓、(跨越國道2號橋梁、永豐車站俯視圖、永豐車站平視圖)),根本沒有平面道路及景觀工程圖片,有可能是這標的平面道路及景觀工程還沒進入細部設計。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2/images/station1plan.pn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2/images/station1.pn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2/img/photos/1.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2/img/photos/2.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2/img/photos/3.jpg


2.DL01標鳳鳴降挖段,從施工動態中選取道路景觀,也就是CL191標_鳳鳴永久站平面道路及景觀,施工內容:鳳鳴永久站平面道路及景觀CL191期末送審, 併111標。(細設中)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1/CL191/CL191-1.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1/CL191/CL191-2.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1/CL191/CL191-3.jpg


3.DL03標中壢段,
從施工動態中選取CL311標_高架橋工程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3/images/橋梁外觀造型模擬圖(1).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3/images/橋梁外觀造型模擬圖(2).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3/images/橋梁外觀造型模擬圖(3).jpg

從施工動態中選取CL312標_高架車站工程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3/images/內壢站透視圖%20(1).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3/images/內壢站透視圖%20(2).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3/images/中原大學站透視圖(1).jpg

http://krup.sinotech.com.tw/TaoYuan/Introduction/DDC/DL03/images/中原大學站透視圖(2).jpg

從施工動態中選取CL391標_平面道路及景觀工程 (網頁上圖片損壞,提供之前下載備份之圖片)




上述三個標中(DL01, DL02, DL03)在桃園市境內只有DL03標有平面道路及景觀工程的細部設計,因此從這些細部設計的圖片中有各個元件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提供驗算,驗證加總起來是不是25米;反觀你提供的照片根本沒有每個元件的數據,而且你把一個非主題的平面道路想像圖拿來當作平面道路是雙向各2線道的證據,這是不對的。
Tiger_Hsiao wrote:
上述三個標中(DL01, DL02, DL03)在桃園市境內只有DL03標有平面道路及景觀工程的細部設計,因此從這些細部設計的圖片中有各個元件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提供驗算,驗證加總起來是不是25米;反觀你提供的照片根本沒有每個元件的數據,而且你把一個非主題的平面道路想像圖拿來當作平面道路是雙向各2線道的證據,這是不對的。


看起來未來的規畫是比較像淡水線士林石牌那邊的風格。

你提供這個些圖,
其實也說明了一件事,
這個高架化本身可以雙向兩線道,
但因為要做”寬綠帶"和"自行車道" "人行道”
所以最後只剩下雙向各一線道,

如果要加入雙向各一車道,
那多出六公尺以上的寬度才行,
像圖中一根柱子的寬度其實也才兩公尺左右,
維持原綠帶、人行道、自行車道寬度,即使去掉柱子,
也不足提供額外各一線的車道寬度。

很多地方因為車站站體的關係,
所以在25公尺的中央的地方會設置停車格與車站站體
所以到了車站附近,又變成雙向一線道,
如果地下或是高架設計理念一樣
電扶梯、電梯、大通風口、逃生道,車站景觀造景
那到車站時都會只有一線道。

而且即使是做到兩線道,
對於車流的幫助應該不大,

一線道會被停車佔掉,
一線道會被左右轉車佔走,
車流速度不會太快。

大概要有三線道才有可能高流量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 7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