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恩亞 wrote:呂秀蓮時代我記得當時台鐵還歸屬省政府底下,當時是進行可行性研究,當初就已經建議高架了,但經行政院核准是之後的事情。 其實不太對當年台鐵是省政府底下但是鐵路地下化是中央辦的屬於交通部地下鐵路工程處管當時做了台北市的鐵路地下化第一二期(台北專案與萬板專案)北市府出超過五成的經費,中央與省府各出一些後來交通部地鐵處與台灣省的南迴鐵路工程局合併變成現在的鐵路改建工程局
collective wrote:實在想不通,桃園跟中壢間那麼一大段是經過稻田,為何需要花大錢跟時間搞地下化. 你這跟當年蓋高速公路時候反對的人有什麼區別?台灣這麼小,為什麼要蓋?台灣車這麼少,為什麼要蓋四線?一個真正優秀的領導者,應該要放眼未來,不是倉促在期限內隨便搞好一個東西當作證件就好!
jacopass wrote:高雄好歹也是大都會,一年捷運就要虧20億, 現在高捷學北捷把土建隧道站體那些過戶給高市府現在的虧損已經沒那麼多了沒有算平準基金補貼的話大約每年虧個四到八億吧如果把平準基金撥補算進去還有一兩個月有帳面上的盈餘但是高雄捷運重置基金現在已經用完再來的虧損要怎麼彌補不知道且,台北捷運是跟市府租用站體軌道,每年要付市府30多億元租金高捷是無償使用,還能分到機廠特定區的開發收入,卻仍然是虧損的(北捷公司分不到聯開收入)兩邊的營運狀況不可同日而語就是了
京藍沙漠 wrote:哪一個說要高架的請先去台北看一下後再回看一下前桃園市長目前搞的捷運(新北市)再來討論好嘛,新北會被搞死~~~~路兩旁只剩槟榔西施. 你有去過內湖嗎?兩側都檳榔西施?台北市士林北投的捷運也是高架的
collective wrote:我看是你沒搭過火車...(恕刪) 我是沒住30年拉住了20幾年而已搭火車看到的景象,左邊跟右邊就是被鐵路隔開來包含桃園後站也都是,內壢前後站的房價差距也是很大還要繼續用鐵路把左右邊隔開來嗎?
alancn64 wrote:會去的不外乎,桃園市區、中壢市區、高鐵站、大賣場市區捷運真的有需要嗎? 如果一個都市的交通能夠做好,人民就不會為了方便而硬擠在市中心,我認為長遠來看,這對一個城市的發展絕對是正向的;其次,雙北人口已趨飽和,緊鄰雙北的桃園市,透過捷運的連結,未來更有發展的本錢。以往新屋、觀音是鳥不生蛋的地方,但在青埔高鐵建立後,Cosco也跟進,慢慢的從中壢市中心→新屋交流道→新坡/青埔開始向外發展,未來捷運通車後,更縮短了市中心與郊區的距離,畢竟捷運的便利性和速度性遠遠大於公車。
chen0043 wrote:真搞不懂為何一堆桃...(恕刪) 你是桃園人? 不然怎麼知道一堆桃園人不要?之前還跑了幾趟公聽會,二種方案 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 結論大多人要做就是做地下化..然後推捷運的還說在上面比較好啦,一直拐人做上面(地下化要花的錢比較多 找一堆藉口說難做啥的)大多要求地下是因為桃園沒像台北有一堆大條的路可以蓋在上面佔位和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