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道德 wrote:這次政府給那麽大力...(恕刪) 房價有其僵固性要跌不會那麼快,不過以目前央行的管制來看成效慢慢出來了有自住需求的先別急,明年才是起跌的開始議價空間會超乎想像的大,千萬不要套到最高點。
chendrgun wrote:其實50%是利潤上限啦~大多是30%左右看和代銷談的比例也會左右最後獲利那為何會要賺那麼多,是因為建案從購置到興建到銷售賣完約需3-5年所以除3一年獲利10%除5一年獲利6%,所以每年6-10%利潤應該不算太高吧! 外行中的外行
楊梅一坪連地也只賣你16.5萬起,就把建築成本算16.5萬,動尬一坪百萬的天龍國,116.5萬-16. 5萬,等於每建坪賣你百萬,買40坪(實住25坪),22F大廈,那你土地持分約四坪,40x100=4000萬。4000萬/4坪=1000萬(每坪)。
aclps wrote:感謝大家的分享前面...(恕刪) 只要地點是對的,屋況可以接受,價格可以負擔,房子是現在就需要的,有什麼理由現在不買?如果地點不對,屋況不能接受,價格負擔不了,房子只是個虛榮,又有什麼理由非要現在買?對面鄰居早四年買進來,便宜400萬,所以我買貴了嗎?應該不是這樣比的.什麼時間點,就是什麼價錢.房子是這樣,股票是這樣,車子是這樣,鮪魚蛋三明治也是這樣.建商或是前屋主賺多少,賠多少,利率多少,與我何干?早知道就....再過兩三年就....這兩句話實質上沒什麼意義.
fatf_f wrote:只要地點是對的,屋...(恕刪) 當然有義意買入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有從事相關行業的朋友去問問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大事不妙了我第一間房在02年房市低檔買在板橋第二間房在07年桃園相對低檔時買入那時的房價所得比相對合理年青人努力一點一定能買一間現在年青人再努力都未必能在30歲存夠頭期款這波房市多頭原本不會在去年結束的都拜建商跟投資客的貪婪搞的天怒人怨逼著原本放任的政府不得不出手量一直都是價的先行指標如果量在一年還是無法起來價勢必鬆動有自助需求的努力存錢再等等今年過後議價空間會出乎你想像
今天早上吃早餐時,碰到兩位工頭,一個是寶佳一個是昭揚閒聊時說寶佳今年的推案已經縮減了更爆料說青埔有一建案1百多戶,只有3戶入住原來青埔會蓋這麼多房子,是因應大陸某公司會來台,但是現在已經破局了他們更是指出,現在連週六日,建案的來客數是零你們可以看看若馬路上,很多人在舉牌,表示來客數很多若沒有什麼人,表示連請人廣告都要省了問他們建商為何不降價銷售呢?可以貸款8成蓋房子,利息又那麼低,為何要降價若倒了,就倒給銀行,政府會買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