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桃園車站臨時站6月啟用 市長籲暫緩

維基百科是由網友們自行編輯、更新、維護的網站,
並不是官方的資訊
任何人都可以作編輯、修改甚至造假。

要參考任何數據,請找官方公布的資訊
維基百科可以是個參考,但絕不能當作正式的資料來源,

這不是基本常識嗎?怎還有人拿維基百科的數據來辯護自已的理論,
甚至拿維基的資料反過來質疑官方的數據呢?

這件事的徵結點,從不是在討論需不需要什麼風雨走廊,

如果風雨走廊這麼重要,
臨時站的規劃、施工到現在四、五年時間

怎從沒在爭取?
市府改朝換代到現在都半年了,
都要啓用了才在馬後炮


這才是整件事情的重心

鄭文燦在臨時站啓用前說怎麼沒有風雨走廊,
整個臨時站啓用又要延後來規劃這個東西,再來規劃動線,
這應該是在半年的時間內早就該做的事,

臨時站原訂春節啓用時,鄭沒注意到嗎?
臨時站已經延後到六月了,鄭才發現?

之前一直討論臨時站要啓用了,也從沒聽到Tiger說需要什麼風雨走廊啊
怎麼鄭說了才變的這麼重要呢?還貼了一堆來辯護
這蠻值得玩味的

怎麼一夕之間風雨走廊變的如此重要,沒風雨走廊,臨時站就是個廢物似的
那之前怎麼從沒聽你提過?


Tiger_Hsiao wrote:
臨時站是使用之前桃...(恕刪)


1,桃園臨時站是跨站式車站,不需要擠在1F出入口候車等人。2F大廳有位子有空調在室內空間可以躲雨防曬防風,跟別人約的時間到了再下1樓就行。跨站式車站的乘客從2F大廳下到1F就直接分散到其它的廣場/騎樓/道路等所有空間了,一直假設乘客塞在1F出口處幹嘛?互相取暖嗎?鶯歌站以前也是只有前站出入,要到後站跟桃園站現在一樣都要走地下道過去,但自從改成跨站式車站從2F大廳直接可以分流到前後站,現在鶯歌站大部份乘客跟家人約汽機車接送都集中在後站,包括公車路線也是後站比較多人,樹林車站也是一樣,樹林車站沒有改建成跨站式車站以前,後站要走地下道經剪票口到月台,後站那邊只有一個小小的窗口售票,如果要買長途票也是要走地下道去前站才行,但樹林改成跨站式車站以後,就沒有這種情況,現在樹林後站的中山路金融機構/速食店/書店/公車路線....都比前站還多


鶯歌站以前跟桃園站一樣要從前站出來再走地下道到後站,自從改成跨站式車站以後,大部份的乘客汽機車接受都改去後站了



樹林車站2F大廳就比現在桃園站大廳還大好幾倍,將來桃園臨時站的2F大廳還比現在樹林站2F大廳更大了,乘客待2F大廳候車就行!!

2,桃園臨時站後站已經規劃車行動線,將來臨時站離後站比較近,乘客要靠親友的汽機車接送會改約在後站為主,不必約在"比較遠"的前站!!你跟鄭市長一樣執念80%乘客要到前站就已經先錯了!而遠百騎樓跟一樓賣場就已經可以躲雨,幹嘛多此一舉蓋風雨走廊?現在沒有風雨走廊大家有寸步難行嗎?大家都沒雨具??再者桃園遠百前方的人行道也可以架設像高鐵桃園站那種廊簷!那是桃園市政府早早就可以作了!卻要到台鐵說可以啟用臨時站的時候才說要什麼風雨走廊,其心可議!為什麼?因為鄭文燦2009年參選過桃園縣長,桃園臨時站在2011年動工,鄭文燦這當中幾年有提過桃園站要設風雨走廊嗎?千萬不要裝傻說鄭文燦當選桃園市長以前說不定沒在關注台鐵的事,因為2011年新聞就有他跟其他立委跑去抗議桃園臨時站動工的新聞,顯然他當時就應該對桃園高架化與桃園臨時站有所認識與注意了,他現在的態度跟2011年當年一樣根本只是"為反而反"不想看到台鐵高架化工程有所進度以拖待變去看他自己所想要的鐵路地下化政策會不會翻案...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9%90%B5%E9%AB%98%E6%9E%B6%E8%87%A8%E7%AB%99%E5%8B%95%E5%B7%A5-%E8%97%8D%E6%AD%A1%E6%85%B6-%E7%B6%A0%E5%97%86%E9%A8%99%E7%A5%A8-202509763.html

楊麗環說,台鐵桃園段高架化工程,躺在政府機關十多年遲遲未定案,她認為桃園要繁榮,交通建設一定要先做好,所以支持此案,在審查中央五年五千億元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時,力爭將此案納入,改善桃園鐵路交通阻隔,高架讓後站和前站無縫接軌,對後站發展是一大利多。
鄭文燦、黃適卓、黃仁杼則高喊「政黨輪替,高架換地鐵」,三人指出,鐵路高架化主體工程尚未招標,還奢談甚麼動工?三人強調,只要蔡英文當選總統,三位「綠」委當選,鐵路地下化必定能實現。




乘客從較近的後站約親友接送,接送的親友在後站依照紅色箭頭的路線行駛,對大部份的乘客而言就不需要跟親友約在更遠的前站



3,你前站的動線沒有考慮公車的迴轉半徑比汽機車還大,其它動線自然也難成立,只能送你 "Lady卡卡",不過你還是可以把建議圖拿去給桃園市交通局,看看他們會不會多看一眼~~





4,桃園臨時站前站沒有廊簷vs板橋站前路沒有廊簷,桃園臨時站後站vs板橋車站縣民大道有廊簷,板橋車站更證明了不需要每一處出入口都要有遮雨廊簷,而且那是"新板特區"的新車站 ,桃園現在只是"臨時車站 ",當年板橋臨時站的結構圖我生不出給你,你可以到處去問看看板橋人當年他們的台鐵臨時站有沒有什麼跟公車總站連結的風雨走廊這種玩意兒,板橋站當年搭車的人比現在桃園站還多! ps.那些"校園"風雨走廊跟台鐵臨時站什麼事? 老張貼些無關討論的圖虛張聲勢...






5,高雄鐵路地下化2002年動工,高雄要鐵路地下化之前運量就都在桃園站之上,你拿2011年後高雄站運量全國第6不如桃園站來酸兩邊的臨時站規模蓋得不同?時間錯置落得刻意!而且高雄站是西部幹線南部主要的起終站,後來慢慢有把一些班次的起終站分散到屏東去,等到2016年屏東高架化完工後才會把大部份的班次起終移到潮洲站去。

2000年以前高雄站運量全國第3(次於台北站跟板橋站)
2001~2002年高雄站運量全國第2(因為板南線2000年龍山寺-新埔段通車,板橋站因此運量退下來)
2003~2006年高雄站運量全國第3
2007~2010年高雄站運量全國第4(台灣高鐵2007年通車,高雄捷運2008年通車影響)
2011~2012年高雄站運量全國第6
2013~2014年高雄站運量全國第8

去函維基百科更正??我不看可以任意編修的維基百科 (出錯時被笑話還賴給維基百科多丟人...),台鐵要蓋臨時站不是只看車站的流量而已,還考慮當地的道路空間條件,高雄臨時站前後站腹地都大,臨路不管建國路或九如二路都有五線車道,桃園車站周邊不管大同路中正路延平路大林路通通都是二線車道,車站旁邊又多百貨與住宅,與其比較人家高雄臨時站怎樣規模之前不如先檢討桃園市政府怎不把車站周邊都市更新?那不是台鐵職權,車站周邊的土地很多是台銀/水利會/桃園客運....的土地,只有政府才有權力整合它們都更..

按個讚 , 辛苦了, 讓我們看到什麼是急迫, 什麼是當作而不為的, 沒有效率沒考慮百姓生活行的便利比~~更可怕
諸位大大說得真是好,工程延誤時,不見來關心,終於等到要啟用了,才來說東說西追加東西要求延後,真是XX。

說實在,我現在擔心的是,台鐵可能會說,要追加這些東西,要增加2個月的工期。然後依臨時站14個月工期蓋成40多個月的進度,2個月的工期的工程,大約6個月才會完成。

然後…剛好台鐵也解套支票可以兌現了,因為他當初開的支票是春節前啟用。這樣真的變成春節前啟用了,是下個春節。
趕快啟用吧

現在似乎流行挑剔前朝的毛病,全部都要擋一下。非得說個兩句,才能表示自己比較厲害
閔碩之家 wrote:
1,桃園臨時站是跨...(恕刪)


站前的汽機車計程車利用長壽街疏散離開,你說長壽街叫做羊腸小道;那請問從大同路往火車站方向也是一線道,同一車行方向的路寬有比長壽街寬嗎?難道大同路就不是羊腸小道嗎?怎老是只顧批評別人卻忘了自己怎麼來的?



前站在原桃林鐵路月台處出來竟然不設置風雨走廊,你說以後家人接送可以約在後站,按照你的邏輯,前站的家人要到後站接送,也需經過下列途徑之一(長安街地下道, 林森路地下道, 桃鶯路陸橋, 民族路陸橋),請問哪一條不是羊腸小道?
真是天才!同樣要走羊腸小道,我就在前站接送就好了,幹嘛來回走兩次羊腸小道浪費汽油又浪費時間?

長安街地下道,
依照你所說要家人接送只要跟家人約好在後站等即可,我規劃那條汽機車計程車疏散路線(萬壽街轉民族路)簡直是羊腸小道,實在太天才!那這條離後站最近的長安街地下道比我規劃的還窄,是要算甚麼?"蟲洞"嗎?你要民眾走這蟲洞不是更天才嗎?
我規劃的長壽街+民族路,路雖窄但至少Google街景車還過得去;你的長安街地下道連街景車都無法穿過,才點了一下路口就瞬間直接進入後面另一個時空,真的是完全符合蟲洞的定義。

林森路地下道

桃鶯路陸橋

民族路陸橋


你說"跨站式車站2F大廳有座位區有商店,室內有空調,為甚麼要擠去1F樓梯出入口當呆子?"
看看上禮拜五晚上我拍的桃園火車站前,同樣狀況在1F大廳也有座位區也有商店室內也有空調,為何照片左邊還一堆人擠在那裡?
我這照片還是刻意避開1F樓梯口幾乎站滿的人群,站在他們的前面拍的,結果還是能拍到有許多人在站前。
這些人只因不肯照你訂的動線來停留或移動,就被你說成是呆子!
就你訂出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交通設施及動線最聰明,因你而不方便的人都是呆子,
完全不考慮老人小孩殘障同胞,只說他們以後應該統一從後站進出,真是天才啊!
早知道你這麼天,我那天就朝火車站多拍幾張旅客都不坐在裡面座位區吹冷氣,跑到外面當呆子的照片,您真是天才!太有才了!


你說” 現在鶯歌站大部份乘客跟家人約汽機車接送都集中在後站,包括公車路線也是後站比較多人,樹林車站也是一樣”,
又說” 鶯歌站以前跟桃園站一樣要從前站出來再走地下道到後站,自從改成跨站式車站以後,大部份的乘客汽機車接受都改去後站了”,
"但樹林改成跨站式車站以後,...,現在樹林後站的中山路金融機構/速食店/書店/公車路線....都比前站還多",
你這樣等於是把前站變後站、後站變前站,
這臨時站不是用一年兩年而已,是要用好幾年的,
站前那麼多百貨、商店、小吃,這個站前商圈的生態就因此而被你不食人間煙火的想法給毀了!
多少家庭的家計也因此過不下去,您真是天才!

之前就一直跟你講,不要拿鶯歌樹林那種小站來跟六都的車站比,
好言好語點醒你說:你對桃園的標準怎麼比其他五都低,
你也聽不懂,
舉了好多風雨走廊的案例,有桃園高鐵站的、捷運轉乘站的、有佛陀紀念館的、有國道西螺休息站的、有木柵動物園的,也有校園的,
你就是聽不下去,還說校園的風雨走廊跟台鐵臨時站有甚麼關係,
不喜歡校園,也還有許多同屬交通設施的風雨走廊可以參考啊,
竟還反舉了一個黑漆漆的大型雨遮,在你心中就是要把桃園做爛做醜才甘心、讓桃園的站前商圈死掉你才甘心。
你自己都知道台鐵規劃了後站行車動線(車行及人行動線計畫),連不屬台鐵的客運總站也畫在裡頭了(from 你那幫倒忙的x隊友在本帖第4頁第#36篇的貼圖,他超怕人看穿他po文沒內涵的,所以貼了一張連他自己都搞不懂的圖)
為甚麼連前站出來那一段台鐵的用地(出站後還沒到遠百前),台鐵也不做任何風雨走廊的規劃?
而且台鐵這麼擺爛,你竟還幫腔講說:"市府自己可以做風雨走廊"。
請問在台鐵的用地上,市府怎麼做風雨走廊?
其他的我也不用再跟你多說,真是罄竹難書,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想法你還是自己留著。

=======================================================================
我有一個感想與大家分享,
別跟x打架
因為x被抓包時不會回答人問題,只會一直朝人甩泥巴,
因此當x又來找你打架時,表示他道理講不過你,開始甩泥巴了。

另外,網路上就是有人會這樣,要論辯臨時站前站的問題,連去實地拍張照片也沒有,
就可以天花亂墜講的好似真的一樣,對一般沒有火車通勤經驗的人,很容易就被唬弄了。
桃林鐵路再轉乘台鐵縱貫線到板橋轉搭公車的通勤方式,我有五年以上的經驗,
我前述的想法都是based on 這樣的通勤經驗得來的,
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想像,或是再搭配個泥巴手來人打架模糊焦點,
就可以取代的。
真正有本事的人,也不會找x來當泥巴手幫忙二打一,這樣只會拉低自己陣營的水準,
在一對一的比武擂台上,有個x來幫打能看嗎?
就算要一對多,我也不怕,但總得有個規矩,
找個老是被抓包不敢回答別人質疑卻只會一直吐口水用牙咬人的x來,要這麼比,去找小黃小黑就好了。
這一路文章下來,Tiger搞錯認不清狀況的文章已經罄竹難書
無視民意對臨時站啓用延遲的憤怒,市政的漠然,政府機關間平行整合效率的低落。

依然把重點擺在風雨走廊對於臨時站啓用延遲的必要性

看看整路文章就知道,只有Tiger還在狀況外的在為市府緩慢的行政效率爭辯

還可以愈扯愈遠,把站前商圈的榮枯歸究在一條從前沒人提起過的風雨走廊,這邊又看到了Tiger慣用的扣人帽子的方式了...

但Tiger始終不敢告訴大家,
如果這個風雨走廊真的這麼重要,那為什麼四、五年內都沒人提出?



臨時站蓋在後站你今天才知道嗎?
遠百的地是台鐵的嗎?
縣/市府之前不能做協調嗎?
延後啓用時不就可以協調了嗎?

失職的是誰呢?

至於Tiger要別人去函維基百科,要求維基把資料修改的這一個笑話,

Tiger可以告訴大家你是在哪一頁維基百科看到的錯誤資訊的告訴我,我來修改就可以了,

不要自已引用錯誤數據,還要叫別人去函維基百科修改,

免得Tiger下次又引用錯誤數據,鬧了笑話又不敢承認


在這討論的桃園人,使用桃園車站的經驗許多都是十幾年以上,數十年也大有人在,
竟然有個通勤五年的來質疑別人沒用過桃園車站,

在這討論桃園人常用的桃園車站,還需要想像??

我說Tiger自已鬧的笑話,就自已要收拾乾淨啊~~~

這就是真道理啊.
rogerhsu1121 wrote:
這一路文章下來,Tiger...(恕刪)


說得沒錯,就像一個產品,哪有人在準備量產交貨前叫停,然後追加功能的。
研發過程你不說,試產過程你不說,等到要量產交貨了,才在意見一堆。
在一般公司早就被劈到臭頭了吧。

造成的損失、違約的責任誰負。

如果說是鄭市以前就向台鐵提出風雨走廊的要求,然後台鐵不肯或是沒弄好,
所以市長禁止台鐵啟用,逼台鐵要弄好,那我會拍拍手,認為是個有魄力的市長。
這時候再來討論風雨走廊的重要性多高,值不值得延後啟用來等待,才有意義吧。

這個議題不要再吵了,你問的問題,對方不會正面回答你,或者是實問虛答,東躲西藏,更不會認錯,然後扣帽子,丟泥巴,打混仗。此議題,即使蓋到100樓,也不會有人認錯的,何必呢?就讓三年半之後的選舉(或是有人要提前發動罷免的行動?)來證明胖虎的作為是否受到大部分鄉親的肯定吧!
nt92 wrote:
說得沒錯,就像一個..

如果說是鄭市之前就像台鐵提出風雨走廊的要求,然後台鐵不肯或是沒弄好,
所以市長禁止台鐵啟用,逼台鐵要弄好,那我會拍拍手,認為是個有魄力的市長。
這時候再來討論風雨走廊的重要性才有意義吧。
.(恕刪)


沒錯,如果在當初延誤時,鄭就告訴台鐵他對此動線的疑慮,順便加進去即可,

台鐵可以協調客運動線,市府當然也可以協調台鐵、客運動線

市府做的好的大家鼓勵,
做的不好的大家可以提出反對意見,

四年之後,好或不好,大家來決定鄭的個人去留

不是一昧的為鄭文燦個人的想法造成的延誤辯駁

真的那麼重要,早就應該被提出來了,
Tiger自稱通勤五年,也從不見Tiger自已提過啊,怎麼一夕之間這風雨走廊對Tiger變的如此重要呢?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