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nchan29 wrote:
還有國際路真的有夠小條
不趁還沒完全開發時把道路拓寬
難道又要等到路不夠用再來花更多錢拓寬嗎?
桃園縣的道路建設一向是
房子蓋滿的路,無力拓寬
房子沒蓋滿的路,就沒有拓寬必要
也就是等到國際路一段都蓋滿了,未來市府就說因為徵收不易,民怨四起,無力拓寬
國際路雖在桃園市行政區,但已是八德人出入的重要道路
到現在還在二線道+產業道路,
對岸的城市早就現代化,八德市還是維持在三十年前的殘破市容
八德的建設一向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永遠沒有宏觀的藍圖
八德一向挺藍,但換來的卻是榮登全台道路建設最陽春的縣轄市
連五六萬人的鄉下路都比八德好
想一想,還有哪個縣轄市道路比八德市還爛?
這樣動工典禮還真是只有八德人才買單
桃園當初最早最早的規劃本身就只是個小城市
再更早之前甚至還隸屬於新竹州底下
因此桃園縣本身就先天不足了
所謂的先天就是初始的道路跟格局大方向規劃就是小街道小馬路的溫情桃仔園小城鎮
這樣的小型框架之後要怎麼改造
老實說都市格局的成長幅度也很有限
因為一開始就已經設限了
下面這是日治時期的桃園縣某處街景

看看台北市早期的照片
台北市日治時期人口也沒有很多
但是當年的馬路無敵大條
當初先天就已經強太多了
再看看這張60-70年代年忠孝東路的照片.那個年代馬路就是預設這麼大條了,就算沒幾台車,預設的都市框架就是這麼大氣

所以台北市就算要做任何交通建設,也比起桃園強太多,
更不用說台北市還是明星首都,全國資源關愛........
桃園又加上後天失調
所謂的後天就是桃園縣每個地方建設的速度都是龜速
綠的執政時完全把桃園丟在旁邊幾乎不願意建設
五陽高架在扁政府時代都是一直被打槍的...跟本不會有蓋的可能
綠線捷運連題都提不出去...
然後台鐵高架化也是一拖再拖...這些新聞歷史都可以查得到
至於什麼多功能展演中心(原本是流行音樂中心)跟青埔的棒球場(原本是巨蛋)
一個被扁政府移到南港去...另一個拿去送給陳菊...
落的桃園兩頭空...
藍的執政時一開始還給桃園蠻多建設的,
包括五陽高快速通過快速給經費,也動工通車,趕工到不行...(雖然品質2266)
台鐵高架化至少也給了經費,現在也真的有進行臨時軌的鋪設..(雖然也很龜速)
藝文特區雖然沒有了流行音樂中心
但是至少馬願意給朱一個面子,送它多功能展演中心的經費...(雖然也鳥鳥的)
青埔特區雖然沒有了巨蛋(當年還因此土地下跌了1成)
但是至少朱硬是爭取了國際棒球場的經費...(雖然座向不對)
最近馬政府自己都搞不定了,
桃園建設也開始停擺不少...
但是如果真的單論藍綠問題...
我從客觀角度來看待這14年桃園的歷史...
我並不認為綠色執政有比藍色執政給桃園有啥過更好的建設發展...
很多人都說換綠色的上來可以讓桃園的建設變得更好?...
這點我個人是有點存疑...
因為我曾經把票蓋給呂后,也蓋給了扁,
以前還曾經蓋給了彭X謹先生...
(當時有人跟我說某珠珠當某教授時很愛把妹所以對他印象不好)
當然我也蓋給謝過,2012是蓋給馬...
會2012蓋給馬最主要的因素就是...
馬在2008-2012這一段...
中央強力讓五楊高通過,機場捷運土木標不再流標,台鐵高架通過經費,
桃園在綠色執政被剝奪的流行音樂中心跟巨蛋
馬給了桃園多功能展演中心跟青埔國際棒球場來作補償...
當然我也不太爽馬政府上台把愛將歐先生塞去當高鐵董座等等作為
我本身沒甚麼政治立場...
朱的規劃能力跟格局也的確是比五支陽還要強大...
我也認同五支楊的格局規畫遠見沒有朱放得遠
但是五支陽的優點就是盡量選擇採取平息民怨的做法
所以很多道路徵收部分他都盡量縮小,道路寬度變窄,
台鐵高架化園林大道也怕得罪太多徵收戶,所以縮水...
有的人覺得這樣好,當然也也人覺得這樣很失敗...
畢竟五支陽的主軸一值都是"愛與祥和"
所以它的評論也是個人有個人的見解...
但是不管怎樣
純粹針對政治人物跟政黨對於桃園的關愛程度來看
就我這十多年的觀察下來...
我是覺得藍的比綠的給的建設還要稍微多一些...
我永遠記得台鐵林口線桃林鐵路是否要升級為機場捷運的議題
當年吵得很熱烈...
最後北縣某綠色光頭以"站台站不下去",
讓中央扁政府決定採用現今的機場捷運
捨棄今天的桃林鐵路升級版.
要是當年採用桃林鐵路升級版
那今天桃園市的居民可以搭著軌道運輸去機場
然後青埔高鐵特區也可以搭著軌道運輸去桃園市
我永遠記得當年五楊高架多次卡在環評...
某綠色執政官員公開說桃園段中山高跟本不會塞車,一路暢通沒有蓋的必要...
這些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理....
我想新聞有的都還查得到...
大多數人民都選擇性忘記...
結論就是桃園後天就是嚴重失調
先天不足外加後天失調
然後桃園又接收了大台北地區一大堆的外溢人口
建商又為了賺錢拼老命狂蓋房子
住宅區蓋大樓,商業區也蓋大樓
就連商業核心地段也照樣蓋高樓豪宅...
人口越來越多,大樓越來越多,看似機能越來越好
但是負面的就是道路拓寬非常困難
大眾運輸也不夠發達
大多桃園居民也習慣開車騎機車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
居住品質跟交通可說是日異崩壞...
我很早很早以前都跟各位一樣
非常非常關心桃園的所有地方建設
我在2005年的時候非常開心的每天拿著綠線捷運跟紅線捷運路網在研究
甚麼國際路打通,市區瓶頸路段改善,林口線升級,桃園中壢段台鐵改善,交流道周邊改善...等等各種建議
不知道上書了各相關部會多少回...
台鐵,捷運等各大系統跟進度也每天追蹤...
桃園中壢八德平鎮龜山蘆竹的交通道路系統跟大眾運輸系統我不知道研究了多少回
研究的越深,
我就越是發現太多太多要改善的地方
再觀察了公部門的效率之後,
我慢慢死心了....
因為有些事情知道太多,
只會讓人更加心灰意冷
也因為這樣....研究數年之後
我慢慢的從居住在熱鬧的地區...
轉而搬遷到大馬路,重量級軌道運輸的地方,
我研究過台北車站,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環境,人口過於稠密,土地蓋滿成長有限已經封頂
我研究過南港車站,但是不是我的菜,而且離桃園新竹太遠,氣候不佳
我研究過新板特區,但是這邊綠地覆蓋過少,旁邊夾雜府中老舊市區,而且新板面積只有二十幾公頃
我研究過竹北六家,但是離台北又太遠,而且高鐵車站高架遠比高鐵地下車站不舒服很多
我也研究過副都心,林口,但是這邊無法讓我走路去車站一車快速到台中新竹左營.光靠捷運跟交流道不具備長程爆發利
最後最後找了個鳥不生蛋的地區,
是全台灣具備高鐵車站的重劃區當中最大的,馬路最大有80米,該有的大格局框架都已經預先弄好了,
寧可從少少的機能開始出發...
至少這邊我可以不用再開車擠著上交流道,
我只需要走路到車站,等後列車上車
19分鐘到台北車站,或者10分鐘就到新竹高鐵車站,甚至38分鐘就到台中烏日高鐵站
整個北竹中都能讓我很快速的在1hr內抵達任何一處...
更何況我曾是桃園市區的居民,
我還是一樣設籍在桃園縣,
返家快速,返公司或出差到任何地點也快速,
對我來講,能讓我節省這麼多時間,
我心滿意足...
唯一能讓我還能設籍桃園,又能便利快捷往返北板竹中各處,只剩這理了...
至於離機場進則是附加條件
然後甚麼國泰outlet跟冠德環球乃至於未來的站前開發,對我來講只是額外掉下來的附加禮物...
房價大幅增值對我也無感,
我自己名下的那幾間跟家人的一間都不會賣....
如果我努力再存錢然後有多餘的錢,
就算高鐵車站站前的日勝生賣六十/P萬我也一定會買...
一路從1~2字頭一路買到5字頭..
買到整個特區土地被開發到八成建物我內心念頭才會打算停止
我當然也研究過很多地方,但是光搭個台鐵從中壢桃園往返台北,
要我每天這樣通勤,擠火車已經不太舒服了
還要看著一堆老舊的東南亞商店,跟無敵鳥的火車站,
再搭配路邊一堆髒亂跟亂停的小黃跟違規車輛
整天會搞得非常的不開心
當一個都市發展到人口密集的時候
要改善交通建設
勢必要額外花費很高的成本
如果一個都市它不是明星都市
那麼受到的關愛跟經費相對就少
又因為人口太多
單單舊市區土地徵收跟道路補償有的沒的會曠日廢時
光一個極小的建設就得等非常非常的久,好幾年甚至十多年都有可能
想想看桃園市站前的鳥腸尺寸中正路,
有誰覺得幾年內可以拓寬成40~60米以上???
這是桃園車站站前的門面也!!!!!
2年?
5年?
10年?
15年?
20年?
30年?
光看那些作生意的店家跟屋主,
因為當初道路規劃的因素,現在人口多了土地也飆漲
敢徵收下去不拼老命跟你拼了才怪...
有人說中路跟經國是桃園的明星...
我不想多作評論...
這兩個特區的地點的確很好也有潛力
但是它的格局規劃已經因為"愛與祥和"所以縮水了
配套的交通建設規劃也不太足夠
看看中路特區跟經國特區的面積
已經小了很多
然後道路寬度也縮水不少
再加上這兩區並沒有額外的重大交通建設
只靠著既有交流道
更不是國家級重金資金關愛的地區
所以要說它的長程發展高度會有多高
我個人是保持保留的態度
當然短中期內還是有它的可看性
一個地區要長房子,長人,長生活機能,長商店...這都不難...
只要一個地區的流動人口是緩慢增加而非下降,就是正面發展動能...
但是一個老舊市區人口一多,
要長出地方政府無法負擔經費的交通建設跟大型商城建設
可能有些地區等了20年~30年甚至也等不到,...
甚至幾乎50年也長不出來...
就好像一個道路狹小的老市區,土地都蓋滿了老公寓老華廈,
你要它長出高鐵跟交流道或mall
有可能嘛??
甚至要它長出捷運,從一開始的規劃到施工到完工,
沒有個20年以上是不可能的,
綠線捷運其實20年前就在規劃了,
規劃到現在請問進度到哪??????
還卡在環評紙上作業!!!!!!!!!!
看一下國家級的機場捷運,多早多早以前早就環評跟經費通通都通過了
而且還是蓋高架化,土地方面國家都幫你搞定了
結果到現在都還沒通車
綠線走的是市區小道路,而且又是地下化,這複雜跟施工時間會非常久
與其這樣
我寧可先找到那種已經先有很多地區永遠長不出來的東西
例如國家等級的重點捷運線,高速鐵路,80米大道...
至於有機會慢慢培養的東西,就慢慢來,反正不急...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轉一轉海闊天空...
8年前我可是每天都在研究桃園到中壢路段每個blcok跟未來的紅線捷運站選點
看了好幾年
地理也考察了好幾次...
特別是桃園內壢中壢這三大火車站
越看越心酸,越看越幹...
與其整天看了這些恨鐵不成鋼又火大
不如歸去也...
雖然如此...
但我還是一值默默關心桃園的許多大眾運輸交通建設...
雖然以前都是非常的憤怒
但是現在心境轉變...
總感覺還是有慢慢在動...
只是每次的動...
都慢到不行....
我多麼多麼期待可以看到新穎的火車站
雖然它會誤點,雖然它會人擠人
但是每次那種車站醜態,說復古又說不上
施工進度又拖拖拉拉,連個正規的電梯都搞老半天,
實在會令人失去耐性
連機場捷運這種中央政府100%出資全額買單的國家級重大交通建設都搞成這副德性
搞到現在都還沒辦法通車拖拖拉拉到明年了
我實在無法期待甚麼綠線橘線這種地方建設等級的,能在短短幾年內完工通車...
至於甚麼一些舊市區馬路拓寬到40米或60米以上的大道,
更是想都不敢想
我已經等夠久了...等不下去了...
舊市區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
如果旁邊有空地/農地的話
透過重劃來提升整體的居住品質
這才是一個良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