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睡 wrote:
樓主好厲害 找到平面...(恕刪)
就目前的規劃看起來, 桃園車站附近混亂的交通在高架化後, 當然多少會改善一些些.
至少三民路四線的車流不用擠往二線道的橋上. 而其他陸橋的消除也多少會改善交通.
不過, 以幾百億的建設來說, 整體路網規劃看來仍缺乏遠見, 顯得小家子氣~CP值也不若預期中高
不妨將園林大道與桃園站區平面配置圖整合起來分析:
1)園林大道: 終於可以了解為什麼園林大道端點設在民族路口. 因為從民族路開始即是桃園站區的範圍!
不過園林大道至民族路即嘎然而止的設計, 只會造成民族路/大同路/長壽街交通大亂. 畢竟這幾條道路都非常狹窄
目前也沒有拓寬的計畫. 既然園林大道往車站的車流無法順暢的宣洩, 到時擁塞混亂的狀況自是可想而知~
因此不禁浮現出一個問號: 既然園林大道要花費幾百億, 為什麼不徹底改善桃園站區的交通?
應該要往北延長園林大道, 穿越桃園車站站區, 在桃園學苑附近與萬壽路三段連接, 一氣呵成才是
如此, 所謂台一線替代道路的功能才能完全彰顯, 而一出車站即有一條30M筆直道路, 也較有都會區的氣勢
或許經費會提高一些, 但那才是真正花在刀口上的預算, 可以大大提高園林大道的CP值呀.
(P.S. 園林大道雖然有50M, 但扣掉鐵路橋墩及人行道大約僅剩不到30M可以行車)
上圖為目前規劃; 下圖為個人意見:

2)另外是中正路與延平路的連接: 計畫書裡分析了三種方案: 有不連接, 直線連接與目前採用的間接連接
採用間接連接的理由是為了避免破壞桃園車站的完整性. 不過卻造成了中正路往延平路要轉兩個彎....
我個人覺得如果要維持完整性又要兼顧車流的順暢, 不妨改成斜角連接也是不錯的選擇
上圖為目前採用的間接連接; 下圖為個人建議斜角連接:

下圖綜合起來看, 應該會是更理想的選項~


之前中正交流道的規劃僅為"半套", 也就是只能北上進與南下出, 可以參考第一頁主文的規劃圖示
不過根據今天找到新的透視示意圖, 似乎已經升級為"全套"交流道了:


聚焦於右上角中正交流道並放大檢視:

上圖加一點註解吧:


從上面的示意圖可以明白~
南下出車流會匯入中正路(只能往南崁)或同安街(往桃園市及南崁),
南下進則是全部從同安街上中山高, 南下進方向可惜中正路不提供服務
北上出車流只能從同安街匯出(左轉南崁及右轉桃園市),
北上進, 南崁方向只能從同安街左轉匯入引道, 桃園市車流中正路及同安街都可匯入
上述看來的確有點複雜, 不過中正路與同安街合併起來看至少是一個全套的交流道了!
其實這也解答了為何同安街要拓寬為20M! 真是個好消息!!

Inspector wrote:
不知道會不會是圖繪製...(恕刪)
seaning123 wrote:
哇~~好久都沒有令人...(恕刪)
當然希望是真的!!要是繪圖錯誤的話...我要挖個洞跳下去!

不過配合同安街拓寬為20M的規劃看來, 的確是有機會的!
只是現在反而覺得同安街拓寬為20M實在太小家子器了...
畢竟這可是中正交流道!! 以可預期的龐大的車流量來說,
20M的同安街恐怕無法負荷~至少應該要30M吧
回顧中正路匝道的新聞會發現:
一開始是完全否決設立, 理由是因為與南崁交流道太近?? (<2Km)
經過抗議之後, 同意設立中正路匝道, 名稱為桃園交流道改善工程, 不過只有半套(北上進與南下出)
再經過抗議之後, 似乎有變更為全套的機會, 如45樓透視圖所表示的
不過20M同安街恐怕會不勝負荷, 所以接下來理想是: 同安街可以拓寬為30M以上
就如大家所知, 桃園的建設很少一步到位, 也只能一點一點改進, 請大家持續陳情抗議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