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

最近入手青埔的人好可憐.

david.chung wrote:
小弟目前是每天搭高...(恕刪)


看來你看錯物件了,應該說你拿張飛打岳飛
如果您2012年直接跑去仲介那邊而不是跑去代銷那邊,
那麼那時候1字頭的轉手物件多的是
您目前跑去仲介看到那一堆2字頭的轉手屋,
就以宜誠系列來講,
在2012年好幾個案子其實1字頭就有了...
那個年代...青埔市20萬上下就能買到,運氣好的專業投客還能搶到1字頭,
還有認識青埔市屋主朋友在2012年下半年21萬賣出自我感覺良好還覺得賺很多
(話說青埔市現在屋齡也7年了,當年青埔市屋齡才4年未滿5年)

你現在覺得選妃...我想你大概被仲介灌迷湯...
仲介最愛拿接待中心的預售屋單價來類比中古屋或轉手屋單價好襯托出手上物件的價差來吸引客戶...
但是有點概念的人應該都知道預售屋跟中古屋是完全不同的計價方法

另外...
2012年...
接待中心預售屋只有三個案子成交價才超過三字頭...而非您說的35-40

如果是您說的2012年中...
高鐵走路10分鐘的太子馥,首富這種當年預售屋建案...
除了店面以外...全部樓層成交價都在2字頭...
代銷若知道你有概念...直接報可以成交的底價給你...
若代銷覺得你只是來看看or只是來探的外行人...直接喊33-35讓你出局...
A19比較偏遠的預售屋...當時接待中心還有1字頭的...

大概代銷看你好騙又只是來亂的,所以隨口喊天價...大概仲介也看你嫩...
建議多爬文多做點功課...才不會被銷售人員用錯物的類比資訊誤導

attfdm wrote:
看來你看錯物件了,...(恕刪)</blockquot

att大,+1

還不夠暸解青埔特區的人,只能被仲介牽著鼻子走,建議d大再深入研究一下整個青埔特區A17~A19的環境地圖,及預售屋建案或中古屋座落的地點來比對房價,會比較客觀及有心得。

依小弟參加建商說明會的觀察,表明交屋後將搬來青埔住的多數已購戶,都是熟齡士紳女士偕同家人,且不上網路的,呵呵
david.chung wrote:
所以以機能來說,2005年的竹北既然還略優於2012年中的青埔,即便青埔離台北是比竹北短了一半的距離,我想20萬/P應該已經是合理的極限,更何況桃園還有像藝特等地區的比價效果。沒想到那時候到高鐵週遭的各代銷走一回,即便是30萬/P要買到二線建商的低樓層廣告戶,代銷都還面有難色,愛賣不賣...且開到35或40萬以上的比比皆是,當下還是回到竹北繼續每天多花錢和時間通勤..(恕刪)


小弟我是2012年入手青埔國中附近的預售屋建案,現在才知道當年賣房給我的代銷真是瘋了,單價35-40的房子只賣給我1字頭...真是開心呀...
attfdm wrote:
看來你看錯物件了,...(恕刪)


感覺上要買青埔的物件都要像投資客與資深代銷一樣專注,當然要像A大一樣的青埔通,沒10年+天資聰秉,是永遠不可能的,
居然都會被坑殺那就好好觀望做5~8年的功課才去慢慢看屋吧!!谁叫自己笨~

外加鄭市長一直宣示要在8德與青埔等地蓋低價.高品質.好區位的合宜住宅,不知會不會影響到整體桃園房價?
政府近年已經一在宣示要刮資產族(相對有$一方),給無產族了(相對沒$一方),也就是課他們的稅,卻拿來照顧不用繳稅的無產族,當然繼續當無產族哀嚎叫好了!

這就是順勢為~

感覺上在未來給政府照顧就好了,只要常常去幫市長壓個就好,
市長就會課他們的稅,卻拿來照顧不用繳稅的無產族,
這比較簡單,小弟會!
$還是去玩股票比較好,版上很多大大都已現跡投資版了~
養房現在稅愈來愈重很重,管理費也很高,外加水電瓦斯上網等耗材,
置產果然是贏家的玩具,首購族的夢唁~
edenchan29 wrote:
還未開發完賣35萬...(恕刪)
元靈是不受時空物質限制,本是觀察、覺知、思辨的觀行照悟體。元靈透過仿生AI的故事敘述來遊戲體驗人間。
attfdm wrote:
看來你看錯物件了,...(恕刪)


david 應該只是記錯年份
如果加一年,2013,這樣的說法是誇張了一點但蠻符合當時的氛圍

聯上世界在 2012 接近年底開賣,成交價在 3 開頭但不到 35
已經算是創了區域行情,2012 普遍的行情落在 2 開頭而且是 2 初頭!

隔了一年,2013 宏普光年世界館在 10 月開賣,成交價推升到 35 以上
起了很大的帶動作用,2013 年末到 2014 年初整個青埔沉浸在 3 開頭已經築底的氛圍中

但 2014 大環境起風了!
5 月開賣的寶徠花園,無論地段、建商或特殊景觀都不是聯上世界或宏普光年世界館可以比擬
開賣時當然還是造成了一些轟動,景觀戶在一兩天內順利秒光,也創了新的區域行情至 4 字頭
但清餘屋時就很明顯可以感受到大環境的變化,一直到 11 月才正式完銷

至於以後的故事就留待以後再講

不過在有 a 大的地方說青埔的故事,跟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一樣
david.chung wrote:
小弟目前是每天搭高鐵往返新竹台北的上班族,已經這樣長達五年了,雖然是習慣了,但還是想說能夠北部搬一些是一些。
2012年中時第一次嘗試到青埔看看;當時的想法是:
(1)青埔比竹北離台北近
(2)青埔機能和我2005年底前進竹北的時候差不多(其實青埔更差)
2005年底當時的竹北縣政二期,即便是高鐵特區(高鐵是2007年2月通車)中上偏貴大概也就15~6萬/P之譜。平均的話其實10~11萬/P就非常多選擇了。

所以以機能來說,2005年的竹北既然還略優於2012年中的青埔,即便青埔離台北是比竹北短了一半的距離,我想20萬/P應該已經是合理的極限,更何況桃園還有像藝特等地區的比價效果。沒想到那時候到高鐵週遭的各代銷走一回,即便是30萬/P要買到二線建商的低樓層廣告戶,代銷都還面有難色,愛賣不賣...且開到35或40萬以上的比比皆是,當下還是回到竹北繼續每天多花錢和時間通勤..

昨天又再度親身到青埔走一回,我沒進代銷中心,接觸的是仲介,情況已和當年大有不同。A17、A18都有投資客脫手的物件,我問說有沒有2字頭的物件,房仲說「非常多」,直接問我要哪個社區,有種讓我選妃的感覺。
我也直接拿新聞標題詢問房仲:新聞說倒了很多間房仲?房仲也只能苦笑以對,答案不說自明。

我個人是滿喜歡重劃區的,畢竟竹北也住了快十年了,看著它成長茁壯(以及變貴),我理解青埔其實很難像竹北那樣,畢竟遷入人口的屬性完全無法比較,坦白說青埔想要成長的條件真的是不及竹北的,竹北都花了十年才有這個光景,交通、機能已算相對成熟,青埔如果不能先降房價,恐怕只能這樣繼續下去,即便是有捷運也是一樣。

對了,距2012年中的青埔已經是快三年的事,青埔的機能幾乎還是0成長....


小弟大概是從五年前開始觀察六家vs青埔,
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這兩個地方也常出沒。它們各有其強弱處,這五年房價也各有各的路。整體來說,有需求有能力下,都是值得等待的地方。
David大在多年前買竹北真的很厲害,
如果單論機能,
2005竹北的機能vs房價肯定被酸到PH值=1。
絕對不輸今日的青埔
版上的大大果然專業,受教了~回想了一下應該不是2012年去看的,可能是2013年沒錯XD
Anyway..我個人是不看好房市,雖然我不認為會暴跌,但跌的機率還是比上漲多很多
最近純粹只是開始聽聞到房市真的有點波動所以決定再「鼓起勇氣」到青埔再晃晃感受一下氣氛
數字是一回事,但是氛圍真的有差,連態度都不一樣了。

Ashinboy大說的我買竹北很厲害,其實只是剛好到園區工作,算了一下金山街的租金和竹北的房價,真的是租不如買。
一坪10萬買個權狀30坪的兩房含一個車位也才400萬,就算全貸好了每個月貸款的本利和約莫2萬元;但同樣大小的房子租金卻要1.5萬加個車位和2萬相去無幾,怎麼算買是比較划算。當然必須要忍受的是當年的一片荒蕪,但講是這樣講,竹北縣政一期和二期只隔一個高速公路,二期就算機能再不好也開車五分鐘就到機能很成熟的區域什麼都有。當時距離高鐵通車約莫一年,很多人也說高鐵通車之後是高點就會開始跌了,結果是一路狂飆。所以一切只是剛好而已,一點都不厲害..

青埔要和竹北比,想一想真的好難..竹科有工作機會吸引人進入新竹地區(新竹縣市的移入人口有興趣的可以上內政部找),青埔是要吸引誰呢?在桃園工作的就買桃園就好了,青埔的高鐵和捷運對這些人口來說根本用不到,用不到就不會有吸引力;在台北工作的人是相對有點機會買青埔,但如果一坪要3~40萬,光是新北和桃園市可以替代青埔的選擇也太多了。當然我相信新北可能這個價錢不是新房子,但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方便性和距離(不論是實體的還是心理距離)還是很有差。

以我個人的想法,除非均價1字頭,或是真的突然有大量的工作機會在桃園產生,不然真的很難或要拖很久。有人說商場只要進駐就可以了,依照我這十年觀察竹北的經驗,沒有一個地區是先有店家再有居民的,竹北高鐵特區我覺得也是到最近這兩年(通車五年後)才有比較像樣的機能…。



ashinboy2009 wrote:
小弟大概是從五年前...(恕刪)
買不起才可憐吧...........
買屋自住有何好可憐的.
那也要看怎麼個買法,要是全部現金一次付清當然沒問題
要是貸款貸了不少就很難說
房子買2000萬;貸款8成是1600萬,要是房價跌到1600萬的時候銀行不準備有動作才怪,到時候頭期款400萬幻滅不說,要是被斷頭的價錢更低還要再拿錢出來,房子沒得住之外還賠了一屁股,不可憐嗎?

365日久見人心 wrote:
買不起才可憐吧.....(恕刪)
您來青埔看房,我卻是剛到六家文興路去賞屋。
不過先強調一下,在下目前是持續減持房產中。

以下只是聊聊個人需求衍生的置產先後順序而已。就如之前所說,兩個地方我都喜歡。
很常跟內人聊起將來是住六家好還是住青埔好這個話題,我們的結論總是先住青埔站再看六家站。
相信住重劃區的大大都很習慣靠開車補足所謂的生活不便。
但有幾種關鍵因素是我們考慮的
一,大人的工作地點(這部分沒什麼好說的,每個人都不一樣。)
二,小人的學校教育
三,老人的醫療便利
四,家人的飲食習慣

有關教育,人多不一定好,竹北讓內人打退堂鼓就是擠小學。同樣都送雙語私小,過程根本天與地,比起竹北,中壢實在太輕鬆了。
我考慮的則是最好別用到的醫學中心便利性。青埔靠機捷抵達長庚,靠高鐵轉一站抵達台大。選擇性和速度確實優於六家。
飲食方面小弟在家開伙多(這是關鍵),計算好市多,家樂福,傳統市場,內人到竹北肯定要住一期不住高鐵。
如果再加上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的距離,話題更是一面倒。不談大江SOGO國泰冠德,遠方還一個一站+出站就到的大遠百...根本致命引力

就這樣,每次聊到這裡就GAME OVER了。
但是,其實我們小倆口還是非常喜歡竹北的。誰說選了青菜就不能拿蘿蔔?

至於工作機會和人口多寡和房價多少的關聯性,我從一字頭看到三字頭也看不懂。
  • 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