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

給年輕人:我40歲,我如何買到3000W豪宅

收入這種東西原本就是金字塔結構
而位居金字塔頂端的人才會擁有高收入
誰不是經過血流成河的競爭
或是作好準備、也剛好遇上機會
抑或是剛好有這樣的福氣、機運
最後才得以登上頂端

但金字塔頂端的空間有限
在競爭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人被擠下來
有人賺多了,那肯定就有人賺少了
老闆賺多了,員工就賺少了(就像大統的老闆賺飽飽、員工卻還是領少少)
管理階層的員工賺多了,基層員工就賺少了(就像某印刷廠高階主管送奧迪、基層員工卻連迪奧都沒有)
這家公司賺多了,別家公司就賺少了(就像三星賺多了、HTC就賺少了)
這個產業賺多了,別的產業就賺少了(就像高鐵賺多了、國內航空公司就賺少了)

鼓勵年輕人積極努力很不錯
但看到人家生活過得不好、或錢領得少就說人家不夠努力也太過傷人
環境不好的人很努力,但還是要等待時機翻身
不是還沒翻身就表示人家不夠努力
也有人是還沒有找到對的舞台、對的位子
就像類似的職務在私人小公司跟外資大公司
做的事情可能差不多,但薪資福利就差很多(例如年假7天起跳對比15天起跳,薪資也是)
有心的人,誰不是努力的地在找更好的機會呢?

再來也有人是認為賺的錢夠生活就好
他們也許是樂於平凡度日
或是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很多熱心公益、獻身社會的人憑的不是有錢、而是有滿腔的熱忱
像消防隊裡急功好益的義消們會因為沒有住三千萬的豪宅、沒有百萬年薪而被認為不夠努力嗎?

版大出於一片好意發文鼓勵大家
但由於這是很主觀的東西
所以文章內容自然也只只陳述了他自己感受最深的部份
不過我相信版大並無意去貶低或抹殺其他還在努力或是擁有不同人生目標的人
只是沒能那麼完整地去包含各個面向而已

寫了那麼多
我只是想說
每個人成功的定義不同
其他人都無權去批判

而對於有相同目標的人來說
還沒成功並不等於不努力
但要時時記得只有努力才會有機會成功
共勉之

robertrobert wrote:
為了激勵更多人,讓我...(恕刪)



要怎麼收穫要怎麼栽
這是您應得的!!!!!
漠管他人酸不酸
至少您發文 可以鼓勵到一些人
加油!!共勉!!!
真是夠了 越描越黑 樓主您資產確實是抓住時間點 也就是搭上房地產起升期

您確實很努力 但很多人我相信也是非常努力他的人生

我來舉個最近年代的例 1995年前後 這個時間點在北部 當時時空背景 屬於很多5年級生夫妻買房的時刻 買房都是很喜悅的 當年利率是7 8趴喔 但到了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 景氣開始變差 直到2000年到2003年這段時間 光台灣北部有多少房子跌破當初的買價 加上景氣差 很多夫妻失業 根本繳不出房貸 因而那段時間很多法拍屋 當時我接觸的法拍屋 還發生3起 原屋主不甘損失一生積蓄化為烏有 而在原屋上吊自殺 讓我心生震撼而不捨 一樣是年輕家庭 這些人所面對的困境就該死嗎?該家庭破碎嗎?這些事不過十多年 依然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我開始反省思考 賺錢的背後 是活生生踐踏在他人的痛苦上 如同現今高房價是如何剝奪年輕人成家 生子居住的權利 您想過這些嗎?還是以此為高資產所得為自滿 您真的好棒喔 資產數千萬?

我想請問樓主您現在的房貸利率才幾趴?有8趴嗎?時空完全不同好嗎?古今中外無只漲不跌的商品 物極必反 當一個國家的房價不是建立在國民基本薪資所得上 這個國家日後社會付出的代價將無比的大 一切全民買單 長遠來看 絕非國家之福 崩跌遲早會到來 且人的工作收入也絕非一生都順遂 總有低潮的時侯 我也不認同現在年青人較不努力的說法 事實上現在的物價高漲 房價高漲 收入偏低 年青人連所謂的機會都沒有 這種景氣環境發這種文 太不厚道 被砲真的難免 多體會他人的感受吧 在我看來您現在的資產不是你的本事 而是您的選擇罷了 歷史永遠在重演 而人們永遠總是忘掉教訓
雖然我也覺得賺少自己不努力


不過樓主年紀太大.不是適合在現在新鮮人身上
時間點不對
我同學家裡人大概是50歲60歲的
很早很早台北市買了4間
現在根本身價上億...一間店面就能值7千萬
當時買要七千萬嗎..- -
像信義區南港區當時還很便宜哩

其實發這種文章是吃力不討好的

因為你認為的激勵.你認為的買房存錢.萬一,我是說萬一.明年房地產價格開始大跌.
被你激勵的大家只會罵你.

就現在來說..不管是發看好文,或激勵文.很容易被當作投資客 & 仲介
也不是很討好.
我36歲 有兩間房 不過是運氣好進場時間好 sars and 金融風暴

葛里法 我也很喜歡 不過繳房貸很累 我不想再繳了 台灣的房價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和我太太兩人77年買永和老公寓27坪
總價120萬貸款80萬房貸利率13%
那時我的勞保投保薪資為7800元
從勞保投保薪資來看就知道
那個工作就等同於現在的22K
也就是最低層次的工作
太太也是
為了繳房貸
夫妻倆休假只爬山從無其他娛樂
又把2房分租
終究熬出來

但同時期也有人堅持租屋住台北
說買房也要買台北
到現在仍是無殼
還好他的兒子成長後
聽他老婆的意見不那麼死心眼堅持買台北房屋而改買五股

我的意思是
賺錢不多就要節儉
買屋台北買不起就買新北
新北買不起就買桃園中壢
我同事從桃園中壢來上班的大有人在
不要眼高手低實事求是才好

internetlin wrote:
收入這種東西原本就是金字塔結構
而位居金字塔頂端的人才會擁有高收入
誰不是經過血流成河的競爭
或是作好準備、也剛好遇上機會
抑或是剛好有這樣的福氣、機運
最後才得以登上頂端

但金字塔頂端的空間有限
在競爭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人被擠下來
有人賺多了,那肯定就有人賺少了
老闆賺多了,員工就賺少了(就像大統的老闆賺飽飽、員工卻還是領少少)
管理階層的員工賺多了,基層員工就賺少了(就像某印刷廠高階主管送奧迪、基層員工卻連迪奧都沒有)
這家公司賺多了,別家公司就賺少了(就像三星賺多了、HTC就賺少了)
這個產業賺多了,別的產業就賺少了(就像高鐵賺多了、國內航空公司就賺少了)

鼓勵年輕人積極努力很不錯
但看到人家生活過得不好、或錢領得少就說人家不夠努力也太過傷人
環境不好的人很努力,但還是要等待時機翻身
不是還沒翻身就表示人家不夠努力
也有人是還沒有找到對的舞台、對的位子
就像類似的職務在私人小公司跟外資大公司
做的事情可能差不多,但薪資福利就差很多(例如年假7天起跳對比15天起跳,薪資也是)
有心的人,誰不是努力的地在找更好的機會呢?

再來也有人是認為賺的錢夠生活就好
他們也許是樂於平凡度日
或是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很多熱心公益、獻身社會的人憑的不是有錢、而是有滿腔的熱忱
像消防隊裡急功好益的義消們會因為沒有住三千萬的豪宅、沒有百萬年薪而被認為不夠努力嗎?

版大出於一片好意發文鼓勵大家
但由於這是很主觀的東西
所以文章內容自然也只只陳述了他自己感受最深的部份
不過我相信版大並無意去貶低或抹殺其他還在努力或是擁有不同人生目標的人
只是沒能那麼完整地去包含各個面向而已

寫了那麼多
我只是想說
每個人成功的定義不同
其他人都無權去批判

而對於有相同目標的人來說
還沒成功並不等於不努力
但要時時記得只有努力才會有機會成功
共勉之
...(恕刪)

中肯實在

支持版大的言論, 確實是需要努力才會有所得, 這也是我所需要學習的~
Enjoy My Life 〔Surf and photography〕
說實在我也覺得只是又是來分享一篇高收入心得了,
而高收入又與高學歷有很高的"正相關",
正如開版說的老婆弟弟,台積電工作??
沒有個國立有名的大學研究所怎又進得去?
不是自小成績排名前10%的又怎進得去?

當然不用跟我舉反例,啥XXX人沒讀書學歷也很低,年收入也是好幾百萬的,
銀行業、房仲業TOP業務幾乎都是如此,嘴巴會說話,服務做得好,
和學歷扯不上關係,年收入照樣好幾百萬.
也就是擁有特殊專長或技能的,


但不管為何,這些人都是少數,
為何那麼多人抱怨買不起房子?或是只能住邊陲地帶、老舊房子?
那是因為大多數人起碼8成以上就是很可悲的薪水就是不高.

主計處統計結果就是一個客觀事實,相信你拿鮮少的高收入例子,
來反駁大部分人,或是靠自我努力啥的,真的是說服力不足,
很多時後不是你努力就努力的來的.
而且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那不就是事後論了,
你成功了你高收入了所以你覺得你是自己努力而來,
但我相信付出更多努力更多辛苦的人得不到這樣的好結果.

我反而比較認同,
如果沒有高學歷或是特殊專長技能,
那麼剩下只要不斷地努力和等待一定有機會或是好運降臨,
只是自己能不能把握得到就看人造化了.
  • 8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