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睡 wrote:
一、有關 台端陳情關於「中正路 從火車站到慈文路 之間」拓寬案,該路段已依都市計畫足寬開闢完成
所以這是沒有拓寬計畫的意思 !!!?
是的
中正路慈文路至火車站都市計劃僅有12米路
又不是規劃20米
自然沒有拓寬計劃

jong_tony wrote:
若依我的看法, 這些...(恕刪)
近日在看一本"城市的勝利",內容對全美國各大城市的歷史發展與興衰有淺顯探討。套用到周遭:桃園縣本身是工業縣、農業縣,早年所遺留基礎建設如街廓都計、近年公共投資的無效率如治安及教育投資的神隱,以及政治上的討好如暗示性強烈的青埔重劃,造成此討論主題"發展的障礙",然總之並非工業外移造成,工業西移也早在20年前就發生。對照書中提到的底特律,20年前市長在人口外移的初期試圖挽救,故對於該城市所規劃的大建設、政治討好、反而因為工業持續衰敗及治安死角、排擠其他公共投資,進而造成人口不斷外移、"用腳投票"。有機會去看看,外太空城市的感覺、無人使用的高樓及軌道建設,實在就是底特律的寫照。回到桃園觀察,人口持續移入到非青埔地區,經濟潮流實在不是你我爭論能夠改變的事實,況且重點的政治討好完全與這個經濟事實相背離。聰明人會利用潮流,反之如20年前的底市市長則試圖螳臂擋車。之後,底市在08年得到慘痛教訓,當時房價只跟跌不跟漲,於是新的行政團隊大量拆空屋、拆餘屋,創造更多都市維護成本的降低,綠地、及公共空間,不反抗經濟法則,反而是底市谷底翻身的其中一個重要契機。
大眾監督的不彰、不專業、不理性,其實會浪費你我的每一分稅捐,因為排擠的關係,對被討好的部分絕對是短多長空。說到這裡,我實在不瞭解,有些人的心態就是沒辦法被檢驗、監督、沒辦法創造效率、浪費資源來爭辯、炒作、卻不肯面對自己的市民、縣民、以及國民。
需求不存在就做政治討好,需求存在卻刻意排擠,這就是城市衰敗的開始。
至於現在這位則是我印象中期待最深卻最失望透頂的一位, 他在朱離開時交付的那麼好一盤棋, 理應可事半功倍, 持續大展鴻圖一番, 卻因為個人偏狹的族群意識與地域情結. 逆勢胡搞, 毀滅掉好不容易構建出的大格局宏觀願景, 甚至開倒車退縮回鄉村小鎮格局安逸取暖, 其他幾任雖也沒甚麼具體的大政績, 但是最起碼方向上都還是能維持原有格局來思考, 只有這一任是朝越做格局越小走, 能夠突破困境開創新局的是一等人才, 在既有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者屬次等, 無法坐大但至少能守成者再等而下之, 糟糕到連平盤都守不住越做越小的是最末等, 他最不可原諒的是, 對桃園的未來向上發展恐怕造成不可逆. 無法挽救的致命性傷害, 以我個人有限的理解認為, 面對桃園歷史, 他算是最大的罪人, 應無人出其右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