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台鐵地下化恐拖16年~經費若拿去建捷運綠線還有剩~

很好,這就是我告訴你的,你終於承認了,知錯就好了

鄭版地下化也從來不是什麼大格局

Tiger_Hsiao wrote:
都沒有較大格局且完整的規劃及思考...(恕刪)

Tiger_Hsiao wrote:
鄭版地下化雖然不是大格局建設...(恕刪)



既然25米地下化也不是什麼大格局,
那還花時間重來幹嘛?(那你剛講一堆大格局是在?)
為了Tiger眼中那不是小格局,但也不是大格局,是比小格局稍大一點點的25米地下化?
值得我們白費18年,多花近千億嗎?


更重要的是卡住了其他建設,鄭一喊地下化,年年喊明年動工的綠線,又不知道要哪一年才能動工了.

地下化會影響綠線這是事實,也是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

高架化是18年來的既定政策,所有和鐵路有關的計劃都是以高架化為前題來規劃,牽一髮而動全身

Tiger和鄭文燦一樣,從沒正面面對過這個問題. 只怪別人戳到你的痛處.

綠線全長27.8公里(一、二期),鐵路高架17公里,因小失大不說,

多出了900億可以做很多事,只怕你鄭文燦被地主綁架不敢做而已

一下說"我跟大多數的人想法一致"
下一句變成"你們大多數的人都想錯了"
單就這討論串的風向看來究竟是誰在自我感覺良好,已經很明顯
完全跟在市長室裡的那位一個樣

dinmain wrote:
單就這討論串的風向看來究竟是誰在自我感覺良好,已經很明顯
完全跟在市長室裡的那位一個樣(恕刪)


不會是他本人網上的分身吧?

dinmain wrote:
一下說'我跟大多數...(恕刪)


拜託~這樣不是還是全桃園買單~真是的~胖周瑜醒醒吧!!

等你地下化好~大概要再搞20年吧~人生有幾個20年! 大家都在進步~桃園在拆建設~哀!


桃園鐵路地下化 交部向桃園市求償23.6億

https://tw.news.yahoo.com/%E6%A1%83%E5%9C%92%E9%90%B5%E8%B7%AF%E5%9C%B0%E4%B8%8B%E5%8C%96-%E4%BA%A4%E9%83%A8%E5%90%91%E6%A1%83%E5%9C%92%E5%B8%82%E6%B1%82%E5%84%9F23-6%E5%84%84-060213317.html

桃園鐵路,究竟要高架化還是地下化,話題從選前延燒至今,由於市長鄭文燦堅持地下化,面臨高架工程規劃可能作廢,台鐵局日前發公文向桃園市提醒,可能衍生額外費用23.6億元,不排除求償,原本傳出鄭文燦堅持不付錢,但今天(23日)他沒把話說死,只說會再協調。

工人在工地,忙著施工,從新北市鶯歌車站,到桃園中壢車站,台鐵原本規劃15.95公里鐵軌,全面架高,2009年開工,原本期待2017年完工,但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後,不接受高架,要求地下化,現在完工恐怕會拖到2021年。

桃園市長鄭文燦:「在2014年底就已經確定,106年無法通車,110年也有一點困難,那預算300億也不夠,這顯然鐵路高架化延宕,這責任不在新市府,責任是在過去的台鐵局跟鐵改局,他們在過去幾年就已經落後了。」

鄭文燦堅持,延宕跟地下化無關,一旦從高架改地下,涉及臨時軌工程設施,原高架設計報廢,土地徵收等問題,交通部初步估計,包括臨時軌土地租金每年1828萬元,專案管理顧問,和細部設計顧問,每月約300萬元,加上高架化已投入的工程費用,衍生額外費用上看23.6億,這筆錢台鐵局發公文,要向桃園市政府討,一度傳出市長鄭文燦堅持不付錢。

桃園市長鄭文燦:「桃園到底要負擔多少,是按照鐵路立體化的要點來執行,那我覺得交通部如果要接受地下化,那麼就趕快來協商,包括工期包括路線,包括工程經費的分攤,那我們就實際的這些制度化規定來進行。」

鄭文燦沒把話說死,只說會再協調、還強調,現在鋪設的臨時軌和臨時車站,無論高架或地下化都能能用,因此鐵路工程不會停頓,也會爭取縮短工期。(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mychenr wrote:
老虎大還在提大格局...(恕刪)

我沒有說過鄭版地下化是大格局喔,我一直以來講的都是羊腸版高架是小格局,請你評論時務必要看清楚。
桃園人應該要有較大格局的思考,鄭版地下化雖然不是大格局建設,但至少平面是條25米的中型道路,先把這條桃園市中心的中軸線趁這時機打造起來,不然以桃園這數十年來的發展模式,做完這條羊腸版高架,絕對不會再去大規模徵收延線民宅土地打造另一條25米寬縱貫南北桃的道路。

我相信地下化有大格局、高架化也有大格局,
但羊腸版高架沒有配套的都市計畫,只純粹想做一條高架鐵路了事,
桃園的城市發展不該再複製這樣錯誤的觀念

跳針的那些老想著把桃園變成小人國的人,不是我,你記錯人了
以鄭文燦來說,我是的確不相信他敢去徵收得罪到自救會地主啦

好個多花900億,18年的趁機打造的25米道路啊..

多寬?差不多就四線道啦,不就比現今版本各多一個車道罷了..900億啊

整條航空城捷運線、機場捷運,也不過就是千億預算.

今天多花900億,白跑了18年,就為了你這兩個車道啊.





2009年台64線快速道路全線通車,全長29.4公里,總經費新台幣462億元
2013年台65線快速道路全線通車:全長約12.81公里,總經費新台幣309億元
2013年新北環河快速道路全線通車:全長17公里、總經費新台幣323億元

這些通通都是高架快速道路,上層快速道路,下面是平面道路,
工程難度更難、道路寬度更寬、徵地費用更貴、徵地面積更大、影響人數更多、人口密度更高,


平均造價每公里20~30億台幣,
這三條快速道路都做的起來


桃園-中壢之間不過十公里,
桃園高架化後拓寬橋下平面道路拓寬個幾個車道有什麼理由做不起來?需要花多少錢?
900億可以蓋幾條?

整件事個人認為若照前朝市長的規劃有人根本吃不到捷運這塊大肥肉, 只有重新規劃安插自己人才有油水,這只是個人認為
你竟然把你支持的偶像鄭文燦拿來和你最唾棄的吳志揚相比?
這樣聽起來,兩個人都不敢得罪自救會地主,路廊還是台鐵原有的25米,有什麼兩樣呢?



25米可以做幾線道
就Tiger最聰明,可以做到雙向六線道含人行道,還不用扣除鐵路地下化後的通風等地上物
雖然走在上面的行人要小心,因為聰明的Tiger把人行道做的很小格局,走一走小格局的人行道還會卡到排風設施.
雖然開在上面的駕駛也要小心,因為聰明的Tiger把車道也做的很小家子氣的只有3米

3米寬度速限你要設多少,這是巷道的速度嗎?還是幹道的速度?
如果幹道車道太窄肇事率高於平均,人命的損失,Tiger要賠嗎?


但那些把30米道路做雙向4線道加機車道,沒做成雙向八線道的的規劃者都還是該和Tiger好好學學呀




這是一個實際25米道路含人行道的規劃,雙向四線道
實際的例子比起Tiger自已腦袋空想要實際多了.


Tiger把三個車道9公尺算的死死的,
有算入了雙向兩側、中間的內外側路肩、綜合車道嗎?
人行道設小,還要設排風設施,還過的了人嗎?


台鐵既有25米路權可以蓋幾線道,聽Tiger的鍵盤規劃,不如看看實際情況



新北市板橋縣民大道一段
雙向四線道,路邊已經全畫了紅線,排風設施還得另外徵地
這下面是四線軌道在跑的(高鐵+台鐵),桃園段還只有兩線.

照Tiger講法,一條25米道路就可以解決了桃園的交通問題,解決桃園都市建設小家子氣的規劃,

30米雙向四線道文中路從桃園已經開通到了中壢,格局怎樣都比25米馬路格局還更大些呀.
(A....為什麼30米文中路只能規劃雙向四線道啊!!Tiger那25米怎麼辦?)
照Tiger邏輯,桃園現有30米的文中路是小家子氣,那25米是什麼格局啊?.


我和閔碩大在#413,#414不約而同的同時提到了64、65快速道路
都是要回應Tiger講出900億乘3倍,2700億也蓋不了市民大道的繆論


閔碩之家
2015-06-24 14:09 #413
rogerhsu1121
2015-06-24 14:28 #414


台64、65號快速道路、新北環快、環東大道是怎麼蓋出來的呢?
不用徵收?你確定?台64、台65、新北環快橋下可不是本來就這麼寬啊,
64線全線近30公里,大漢溪以南只是其中一部份啊,
中和交流道下中正路景平路也是因應北二高徵收後才有這樣的寬度
在你覺得他是既有道路之前,他一樣經過徵收後才有後來的規模

還有台65呢?新北環快呢?環東大道呢?

這樣的道路, 新北市這十年內就通車了三條啊!
板橋、中和、永和、蘆洲、新莊、三重等地都是每平方公里兩萬以上的人口密度啊,
桃園區人口密度一萬二,中壢區只有五千
新北市永和區  40089
新北市蘆洲區  26822
新北市板橋區  24070
新北市三重區  23890
新北市新莊區  20760
新北市中和區  20639
桃園縣桃園市  11936
新北市土城區  8095
新北市樹林區  5536
桃園縣八德市  5325
桃園縣中壢市  4952

桃園車站開車過了玉山街就開始一片稻田景觀,這樣的徵收難度比這四條道路還難?土地比新北、北市貴?

花了18年的高架化流程不是成本嗎?
桃園到中壢之間拓寬道路需要900億嗎?

拜託別再誤導別人了

奉勸Tiger講話一定要憑良心,不是唬一唬就想混過去

這就好像講到臨時軌租金,
吳志揚任期5年,工程延後50個月,Tiger竟然可以把臨時軌租金算成五年+50個月

(是說臨軌最先期也是2011才開始,今年也不過2015,五年+50個月是..?)
現在是2015年6月,9年2個月以前是?

98年是朱立倫時期啊,如果臨時用地都未取得,那要發放什麼租金?
但這都還是解釋不了五年+50個月=9年2個月是怎麼算來的啊

Tiger趕快公布一下你到底是用什麼邏輯在算數的.還是你一直慣性的誤導大眾
分母搞錯、加法搞錯,
請不要隨便唬一下就想混就去,
同樣神奇的虎氏數學也發生在這串文章各處
不知情的地下化派當成真的講出去,Tiger罪過可就大了




鐵路地下化比高架化多花900億卻在平面道路上只多出10米的"2線"車道而已,多花900億只多了2線平面車道,史上最貴的2線車道,10公里/900億,每公里造價90億(比捷運/高鐵都還貴!)

那就罷了,重點是這種平面道路要交織,就跟大家現在走台一線遇到紅綠燈要走走停停一樣。這對桃園~中壢的交通會有啥幫助??桃園人愛用國道往來桃園中壢,台北市人愛用市民高架往來東西兩邊....大家想的不就是國道/快速道路不用交織平面道路的紅綠燈可以快速往來。所以地下化號稱可以比高架化多出10米的二線車道,根本就沒用,如果想解決桃園~中壢的交通需求,900億拿去蓋桃園~中壢間的快速道路,才是真正有效分流台一線跟國一的交通負擔。

現在新道路(尤其是"主幹道")的人行道基本上至少3米,25-6=19米,現在一般車道約3.25~3.5米,再加上中間分隔空間,所以25米道路最多最多就四線車道(在台灣各地方25公尺路寬幾乎都是規劃四線車道 ex.桃園市普忠路),甚至中路計劃區"吉祥路"到30米路寬都還只規劃四線車道(因為要釋出空間給中央分隔綠帶與人行道),同樣30米的大興西路一段劃成六線車道的結果就是人行道很窄,路邊違停很多..舉個經典個案:桃鶯路(跨鶯歌/八德/桃園),在鳳鳴國中~山元菜市場這一段是四線車道,但規劃很差,沒有人行道,旁邊店面又多,車子大大方方違停在外線二車道,平日那一段四線道幾乎都會自動縮減成二線道,這就是規劃不良的結果...



閔碩之家 wrote:
鐵路地下化比高架化...(恕刪)


有很大的用處
就像公聽會裡自救會的成員講到開路後

本來鄰近鐵路的房子可以變店面或前後店面

樂不可支

就為了他們不想自己的店面前有高架軌道

而且都很天真以為地下化自己就不會被徵收到

還公然的表示吳志揚之所以高架化延宕就是他們的功勞



我是覺得也不用太認真去討論高架或地下了

因為慾望被挑起來了 什麼都不用做了

桃園人只要臨時站有電扶梯就滿足了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