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一個朋友買桃園某知名百X建設的合約書,其實有不少建設公司為了防止有心客戶在驗交屋上面故意拖延都會有一些防範機制,另外合約書部分,我前看後看上看下看都沒有寫說“驗屋缺失沒完全修繕也必須同意交屋”這點,這蠻弔詭的,倒是不少建設公司合約會寫“複驗時或事後提出改善需求時會進入保固維修處理”,涵玥合約書基本上算頗為正常~至於從何處取得資訊的....就下午睡個覺後從買房的朋友那邊拿來的囉...
昨天看了 四間包含禮白賞、涵玥兩家銷售服務態度都給我很好禮白賞代銷給我很專業的態度,涵玥的接洽還是新手,不過服務態度很好價錢都可以往下砍的,就看自己實力了,禮白賞銷售已經七成了,今年會交屋建案品質的,禮白賞(全富發)老闆好像中悅出來,建案好像是第一個不過兩間品質比較,應該是比寶佳集團好很多就看自己預算然後補充一下,銷售人員態度真的很重要之前去新北市泰山看某建案,一直很期待結果銷售那種態度,問到一些比較深度問題銷售只說,我又不是做工,怎麼會知道,我是銷售然後又說,你們是來市調!?暗諷同業這樣真的傻眼....看完樣品屋,表明有心動想買再考慮回家就把牠們資料 丟垃圾桶了
禮白賞賣七成..........表示桃園房價就真的回不去了~!至於中悅出來的.....個人是保留非常大的空間態度,感覺上只要待過中悅的人哪怕是去沾醬油的,就表示賣房子就應該比別人貴,看完他們格局後只是覺得如果真有大公司的SENSE,在這年代規劃房子就不會把冷氣規劃在後陽台佔去使用空間了,還有他室內那根柱子是怎麼回事?這是我的感覺啦~板上有位大大有提到類似的說法:“非寶佳的建設公司就保證一定比他們好所以就非得比他們貴”。看樣子桃園真的價錢真的要回不去了,又要上演很多年前桃園的漲勢嗎?最近有看到一些準備要銷售、公開的案子,看到的、聽到的都比貴的(開始覺得涵悅越來越可愛了),重要的是....還不少人買,前幾天又看到新聞說銀行對於房貸又要開水龍頭了....
地點是真的不錯..算在靜巷內..又三面臨路...往南平路塞的話 可以改走往莊敬路....另外交屋款可以是"5%"...但貸款好像就只能貸75成而已....價格的話..因為是寶佳關係企業..跟其他泛藝文特區新建案來看...算是平價了.....也比現在青埔的一些新開建案要便宜了.....
這幾天有去看益展涵玥,誠如前面大大們的分享,看完環境跟機能之後,覺得這邊真的不貴耶甚至比附近有些中古屋的價錢還要略低,是真的嗎?順手去附近拍了幾張照片,環境是真的好~ 滿想買起來住... 有已經買的前輩能跟我透漏一下嗎 感激不盡
布朗尼想怎樣 wrote:這幾天有去看益展涵玥...(恕刪) 轉貼~文章有點長,要有點耐性才看得完,但是應該可以幫到你,聽說他們價格是挺實惠算中肯的~-而常常有的時候為了當下的價格卻錯失未來增值資產的機會.......買得到才是行情呀~議價立場以前,很會賺價差的代銷公司,可以算是一種自推薦的成就履歷,代表你很會操作議價空間與拉價,讓業主也能多出些額外的收入。現在,賺了價差反而賠了未來,因為建商會直接把後續推案的底價拉起來,你不但要承受更高的市場競爭壓力,還賺不到半毛溢價。加上資訊爆炸與透明的便利性,所有的已購客最終都會知道自己是買貴還買便宜,不一定要等到成屋後的實價登錄,甚至在預售期買方就會以各種方式來組群,你在怎麼要求簽署保密條款,最後還是沒人會當一回事。於此,你賺得了價差,卻失去了買方的信任品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與對代銷的傷害,因為在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時代,當信用瑕疵被當成了證據,你所操作的手法也將會被消費者公諸於世,間接令其銷售過程更越加困難。很多買方都想知道,到底要如何跟賣方議價,怎麼買才可以是最便宜的,是否照著名嘴所講的,通通先砍個N折在開始慢慢加?其實對於銷售方來說,我們都不想要這麼麻煩與冗長的過程,成交是唯一目的,數字根本不重要。無論有沒有賣你比較便宜,這也不重要。成交金額的高或低是一個很主觀的認知。有人覺得10.1萬可以買了,又人卻覺得非要9.9萬才能買。所以究竟是貴還是便宜,都相當因人而異,但買方要的都是一種感覺,而賣方要的是一種誠意。一種有殺到價錢的感覺。一種有願意決定的誠意。兩者之間若有共鳴,那離成交就不遠了。如果沒有共識,即便你已經端出底價,買方也不會滿意或下訂的。議價是業務最後關頭的一門藝術。數字並不是最後關鍵的進球重點。如此你能得到的價格,其事實並不會特別比其他人貴,只要是平均價格的水平與樓層差異後的底價,那就是當案當時期最便宜可出售的價錢了。一殺再殺的探底是沒有意義的。從定價幾折後在加也沒有意義。殺了改天再來決定更沒有意義。團購一起買再來殺也沒有意義。想想這個邏輯吧,你以為賣方會相信;「你算我便宜點我不會講出去。」「團購買便宜我們都不會講的。」「讓我比朋友買的便宜我不講。」「不然我簽保密條款絕不外洩。」「算我漲價前的價我不會說的。」「破例給我優惠方案不會公開。」無論你拿多少的保證想用來當作殺價的那一步,賣方都不會相信這樣的論點,並非是不信任買方,而是現場沒有辦法為你一個人去冒這樣全盤的風險。因為這最終都會產生連鎖效應引發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了成交一戶房子來打破平衡規矩,那是對其他消費者的不公平。人人都想走後門,但人人走完後門都會去高調或炫耀自己無理取鬧的成功。所以議價過程其實不需要太囉嗦繁瑣,當然這並非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觀念,中國人買東西愛殺價是民族天性,深怕自己買貴,或是非要買得比人便宜。但真實的案例是,在那過去資訊不透明的時代,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是買貴還便宜。其實你買得比較貴,但總以為自己買得是最便宜的,所以拘泥於數字其實真的沒有意義。只要有做過行情的功課或充實看屋經驗,現在的價錢都很公平公正公開了,哪來還有甚麼誰買得特別便宜的呢?你買到的只是一種業務過程後所得到的優惠感,而非事實上的折價。賣方所銷售的也只是一種雙面成交搓合的技術與服務,而非破底價。會賣的業務,甚麼價買方都可以認同。不懂的業務,給了超底價業績也是差。數字所代表的行情是市場機制所定,假若環境不好,甚麼價甚麼地段甚麼產品,都是要辛苦撐來的。價錢只有合理與否,沒有無限折價的道理。產品都會有其價值,沒有殺頭賠錢的道理。【不要追求對砍價殺價的執著,人外有人,如果賣方可以便宜給你,就能更便宜給別人,惡性循環下就是讓自己選擇的產品更廉價罷了。凡物都有個值,買到了那個底,就相信自己的決定。議價沒有技巧可言,只有感覺與誠意。】
布朗尼想怎樣 wrote:這幾天有去看益展涵玥...(恕刪) 涵玥有漲價囉,蠻早之前先付訂10萬保留,不過個人因素 已經退訂了地點很好,格局有點怪怪退訂也沒廢話,直接協助然後他們小小說 漲價了 哈哈 賣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