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ector wrote:
鐵路高架或平面,目的都在於消除平交道和鐵路造成兩邊的隔閡
我是覺得你舉的例子不恰當
像屏東潮洲這種旅次低的地方,也要鐵路地下化,車站要蓋的像台北車站一樣豪華
不然就不是有創新的設計
為了這個原因,這說的過去嗎
桃園地下化的優點應該在於,馬上有一條四線道
或進步一點類似市民大道高架道路串連桃園和中壢市區
這個理由是可接受的
但其它什麼強風或台鐵老舊不能走高架
這理由是不對的...(恕刪)
閣下用潮州車站舉例似乎是為反對而反對.
姑且不論桃園縣市人口在全台第五大.
包括桃園站及中壢站在內的桃園段每日上下車的運量是除了大台北車站及板橋站外最多.
於都市化及運量的影響怎麼能用潮州車站來類比.
這不叫創新,是經費用在刀口下.
扁朝任內各縣市都廣設機場等蚊子建設,
這種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
這叫浪費民膏民脂的民粹恩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