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100年第二季國泰房地產指數新聞稿_8/24_新聞講的GDP與房價比較

今天的Yhaoo新聞有提到,台灣生育率變成了世界第一(倒數),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口負成長應該是可預期的!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5/4/2wvwb.html
說穿了,就是因為成家成本實在太高,所以不敢成家的一堆,更別說生子了!現在沒錢的不敢生,有錢的也生不多,所以才會造就了這則新聞!
而從國小減班減師來看人口問題,其實未來的長期應該房屋需求不太可能繼續向這幾年一樣持續成長擴張,若是能撐得久的朋友,也許就長期抗戰吧,總好過現在買單這一筆爛帳來得划算!
Sunnision wrote:
不過有個怪現象,不知道誰能解釋?
為何從2001年起的國民人均GDP的上漲幅度始終追不上房價上漲程度(而且還是遠遠的落後)?

這個問題由我來解釋。
因為在台北買房的那些人,他們買房不是用來自住的,而是拿來轉賣給別人。想轉賣也要有人買,那為甚麼有人願意買單呢?因為買單的那些人也是想轉賣給別人。

這個遊戲叫做
「大家互相賣來賣去,看哪個笨蛋接到最後一棒」

這個遊戲為甚麼玩得起來,有幾點原因。
1.利息超低,買房貸款很好貸。
2.法律沒有規定房價要公開,外行人根本無法判斷價格高低,很容易被騙,用高價買下爛房。
3.房屋轉手沒有任何限制,今天買明天賣也可以。

台北房價飆漲10年之後,銀行先縮緊銀根,讓你借不到錢。然後政府終於弄了一個奢侈稅,就是要跟你講不准再玩這個遊戲了。

但是你也不要幻想明天房價就會暴跌,因為利息還是很低。所有屋主都選擇撐兩年再賣。去殺價也殺不動。所以手上無房的人,現在的因應之道就是這樣。

1.現在絕對不要買房。
2.繼續租屋,租金用力殺,因為每個屋主都把房子拿出來「租」兩年。
3.手上的現金不要亂花,心臟強的就去買股票,心臟差的就買個債卷收一點小利息就算了。


至於yunyunhome網友,你查一下他的舊文,他本人預測台北會繼續漲個100年。至於相信不相信請大家自行判斷。

gameheven wrote:
這個問題由我來解釋。

這個遊戲叫做
「大家互相賣來賣去,看哪個笨蛋接到最後一棒」
..(恕刪)


好慘,這樣接棒的人真的很暗吧!

不過,現在的房子就如您說的不論新成屋或二手屋,只要是房地產相關利益群體都共謀著繼續開天價,死撐著要看看大家會不會被他們真的逼到絕境,陷入『明知道接棒是笨蛋,但是不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避免當笨蛋的命運』的情形.........

要是依G大看,這樣的情景到底能支撐多久呢? 感覺上央行很難升息呀! 要是政府真的有魄力,我說至少應該抽空屋稅,沒住人的投資屋至少要管制住,抽空屋稅在我看來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 政府可以有效了解目前房地產生態的投資屋中屬於空屋在屯貨(想將來賣高價的房屋)數量有多少,依此數據來有效審核並控管各區域新建案的建照與使用執照的核發,避免濫發執照造成新成屋一直推案的榮景假象
2) 可以使純投資人覺得手上的投資標的必須被賣掉或著是被租掉以利避稅(滿兩年的想趕緊賣,未滿兩年的想趕緊租)
3) 空屋時間越久稅被抽得越多,所以投資人也不會想要刻意屯屋,以免資金成本增加
4) 續上條,空屋時間越久資金成本越高,所以投資人的賣價也想開越高,會造成『房子越老賣越貴』的怪現象,使得此種物件自然被市場淘汰

但是這個東西我想利益關係人太多,政府應該不太敢搞這麼大的第二波打房方案吧!
也許大家有不同想法,歡迎分享交流!
我蠻想聽聽您的高見, 如果您是主管的政府官員, 請問您要如何來訂定課徵 "空屋稅" 的標準, 是以每年實際居住的天數來計算呢? 還是以水.電.瓦斯等消耗量來判斷, 或是您有更讚的做法.

若人民連工作忙碌無法經常回家, 或奉行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規律節約能源, 卻必須被課 "空屋稅" 怎麼公平, 誰來負責認定.

況且這些標準只要開得出來, 以國人的鑽法律漏洞智慧, 相信很容易就有破解因應之道, 根本就是斲傷政府公信力而已, 比奢侈稅更不可取.

jong_tony wrote:
我蠻想聽聽您的高見, 如果您是主管的政府官員, 請問您要如何來訂定課徵 "空屋稅" 的標準, 是以每年實際居住的天數來計算呢? 還是以水.電.瓦斯等消耗量來判斷, 或是您有更讚的做法.
...(恕刪)


小弟這一方面連淺見都沒有,何來高見?
認定問題可能要內政專長的政府官員與學者共同制定,我們小老百姓只能發出心聲而已呀!
重點還是在於,這樣不合理的房價,政府是否真的該沒有作為呢??

Sunnision wrote:
小弟這一方面連淺見都...(恕刪)

我覺得 "空地稅" 跟 "空屋稅" 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空地是否閒置未做使用, 從外觀上即較易認定, 客觀標準訂定就容易得多, 空屋則牽涉到個人隱私權, 要判定是否閒置或未做使用, 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在民主法治國家, 執行上有非常高的難度.

所以對於政府有過度理想化的期望, 並無實際意義, 就像多數民眾也都期望不要納稅. 不要服兵役. 又可以領年金, 但是並沒有期待的可能性.

其實要抑制房價政府當然多得是手段, 而且招招都可見效, 例如第二棟以上核貸成數限制. 交易按實價課稅. 荒地課稅. 土建融. 升息等等, 我之前在反對奢侈稅的帖有比較完整的論述過, 但是這些手段的實施時機. 順序及輕重程度, 都必須要全般考慮整體經濟, 就像兩面刃, 可不可以卯起來幹, 執政者比你我更清楚, 大病還未痊癒就動大手術, 病沒治癒可能先丟掉小命.

誰都知道現在房價高民怨接近沸騰, 但是何不回想1.2年前, 那時連工作都不保. 休無薪假. 吃飯都成問題時, 哪來的高房價民怨? 難道那時房價有多低嗎? 現在房價過高買不起的痛苦指數, 真的有比工作不保. 休無薪假. 吃飯都成問題時還嚴重嗎?

看問題要看清本質, 不要被一些表象吸引, 輕易就跟著一些被刻意挑起且放大矛盾的"民怨"去闊論,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 如果這個政府真的那麼無能.不濟, 為什麼他還是把我們的需求層次拉高了一些呢?
樓上的大大分析相當精闢。打房是一定要打,只是出什麼招打是個大學問。正常的作法是先實價登記。第二步才是實價抽稅&短期交易課稅。

只是現在台灣政治亂象民粹治國,有點胡搞瞎搞。

台北房價高歸高,但是有人真的跳樓自殺嗎?根本沒有,因為租金根本沒漲。只有房價漲而已。生活還是過得下去去,所以民眾沒上街頭暴動。

不管怎樣,頭已經剃光了,現在不洗頭也不行了,就看實價登記有沒有機會通過了。

Sunnision wrote:
不過有個怪現象,不知道誰能解釋?
為何從2001年起的國民人均GDP的上漲幅度始終追不上房價上漲程度(而且還是遠遠的落後)?
說真的房價這樣漲下去,小市民們距離能置產的日子越來越困難,那能買房子的人只剩下不缺資金可以等兩年的投資客? 這樣的狀況造成的背離,不知道是否也能跟之前的狀況做比較? 而萬一未來的量持續萎縮下去真的不會導致價格修正嗎?

這樣無止盡的上漲不只帶給尚未置產的國民困擾,而且也讓已買了一間自住屋的中產階級(含以下)的國民
困擾了,因為就算置產只有增值的狀況產生也會讓之後的換屋成本更高,所以萬一家庭人口增加也只能繼續擠在舊房子中坐困愁城! 而房地產只是變成了台灣有錢人的投資工具了.....



房地產是稍微有前以上層級的人在買的
跟很多經濟數據有關
但相關係數載不同國家
或者同國家不同時間裡
得到的
差距非常的大
甚至負相關的都有
很難用幾個簡單的數字
如利率資金寬鬆程度或是GDP成長率
就可以分析的出來

所以造成不同看法的人
頻繁的提出各自的看法
沒有看法的對錯
只能用結論看輸贏

香港已經是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方
而且高不可攀
有空可以去研究看看為何如此
土地具有不可移動性
沒辦法進口製造
只能加工
用了就沒了
所以只要出現需求
因為不能擴產
價格通常都很可怕
jong_tony wrote:
我覺得 "空地稅" ...(恕刪)


大大所言甚是,不過也許空屋稅的認定也許也有民主的方式來做,現在就看政府該怎麼做了!
當然政府算也是做了些事,照您所引論的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確政府有把需求層次拉高了些!不過,居住正義的問題一直都存在著,並不是當初失業率高的時候就沒有,只是當初有更大的問題存在而民眾總是focus在當下最嚴重的問題;由此論點來看當前的房價問題,小弟認為這真的是當下最大的民怨也不為過了!
政府要怎樣打都好,只要認真打,我們都該肯定,但是最怕的是政府接下來都不打了,唉~
shean9019 wrote:
房地產是稍微有前以上...(


土地具有不可移動性
沒辦法進口製造
只能加工

恕刪)


您講到了重點,土地不可移動,但是人口會移動,都市會更新!
還有一個重點是,人口會增減,但是土地無法增減,接著就看人口減少房價是不是還是這樣瘋狂吧!

另外,如您所說的,我覺得北部房地產真的只是變成有錢人的投資工具了,唉~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