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g_tony wrote:我同意您 "自住 無...(恕刪) 20年才跌這樣也算不錯了啊,雖然說建築物可以有50年的壽命,但過20年的房屋建築物本身就沒啥殘值,我家在桃園市中心有個老公寓原本想要出售,請仲介來估個行情,仲介估價比土地持份X公告地價(非市價喔)還低。
有錢購屋有什麼好後悔的??????人生不要這麼鑽牛角尖啦,家母生前說我是一個聰明人,那時她投資股票失利,而我則是笨笨存定儲,說實在話,人生要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人生健康最重要,家母因為玩股票太緊張,加上心血管不是很健康而中風病逝,傷害健康的事少做為妙,最重要的是懂得達觀之道,我爸就是這種人,養寵物看似很花錢,但是寵物會令人長壽,因為它逗你開心而不是氣你,還有不要什麼事都逆向思考,最傷身的是貪婪之心,想買在最低點,當然是最好的,但是房子是拿來住的拿來投資生息的,每天追房價找低點,不如研究如何保值,像店面啦學生宿舍宅啦都不錯,不要每天患得患失神經兮兮,最重要的,要想到自己有錢購屋是多麼幸運的事啦,有比無好!也不要說樓主開文是撒鹽,網路論壇就是交流想法和經驗嘛,有地方發表想法和心情,也不錯啊!
G-PLUS wrote:20年才跌這樣也算不...(恕刪) 這個結果正可以驗證我所說的, 買對的地區或地段, 一如好酒越陳越香, 君不見像台北市幾十年的老公寓現在多麼值錢, 但買不對地區或地段, 鈔票就會逐漸變成垃圾.決定當下要想清楚,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似乎大家已經討論開了 :P我認為, 房子蓋好之後就開始折舊了, 跟汽車落地就折舊道理是一樣的地是不會變出來的, 所以地才有價值, 但是房屋則不是房屋頂多是折舊的比較慢, 但一定會折舊, 也就是貶值房屋之所以會增值是因為地點,需求大於供給(或者是看起來是這樣)才會增值舉例來說, 我之前看 12 年的房子, 還是窗型冷氣的規格, 沒佈網路線跟新型的房子設計就有差, 更不用說其他管線什麼的折舊了而且建築工法還會不斷的進步, 所以新房子一定比舊房有價值所以我並不認同買房保值買地才能保值
lcli4321 wrote:我並不認同買房保值 買地才能保值...(恕刪) 這個構想很實在, 只是付諸實現不易1.好的值錢的地段很少會空在那裡等著你買, 絕大多數都已蓋上房子, 要買地可以, 請連房子一起買(甚至必須跟一狗票人共同持分).2.買地是一回事, 要自己蓋房卻不是簡單的事, 不如直接買房來得容易.3.買地不蓋房, 只為了轉賣生財, 不就成了炒地皮, 有違社會道德觀感.
安祺牛牛 wrote:最近政府打房政策消息...(恕刪) 看樓主一直在看楊梅的房子,在這邊問了很多建岸又遲遲不敢買...我在楊梅有3間房子,要租房子找我吧,算妳便宜一點!!分相一下見解:此次打房對漲幅大的投機區影響較大,買來自住真的沒差房貸儌個幾年就差不多了,想太多就不用買了..各位不要炮樓主了這種人多一點不錯,才有人跟我租房子!
jong_tony wrote:這個構想很實在, 只...(恕刪) 所以說啦, 買地不蓋就是囤地, 有炒地皮之嫌所以還要買地上物也就是房子保值,但除了地段考量外, 最好買產權獨立的, 有什麼變動比較好處理再來就要買比較不容易折舊的(不會產生漏水, 壁癌, 地板破裂, 管路不通, 外牆髒汙的等等問題...)以及維修方便的, 消耗品好替換的房子這樣保值作用較強我看以前的文章, 台灣的房子, 平均壽命不到30年人家先進國家都是50~70年http://blog.chinatimes.com/xletter/archive/2007/04/02/156722.html所以每30年要拆800萬戶房子, 浪費一堆資源(要不然建商要賺什麼呢, 對不?)所以以買房保值來看, 就大概保值個30年, 就剩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