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其實也不可怕, 反正大家都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真正可怕的是執政者對於問題始終視而不見
或者...其實是看到了問題, 但是由於種種利益糾葛
使得該做的建設一直延宕, 任由桃園交通持續惡化...
要改善桃園的交通一定要大地震?大洪水?大火災來摧毀?
一定要把百萬人搬遷? 一定要傾全力發展離群索居的郊區?
真的換誰當縣長都沒用? 神仙也救不了桃園嗎?
也未必, 至少我個人沒那麼悲觀
當然我並沒有要求要所有幹道都50M, 與台北台中高雄看齊
我們希望的只是能夠逐漸進步, 盡量改善目前的交通與生活品質
我想版主應該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目前提出過的改善方法如下:
1)BRT, 由於桃園道路狹窄, 可行性不高 [X]
2)捷運,
=>綠線幾乎胎死腹中 [X]
=>新莊線延伸則被...吳志揚莫名其妙暫緩推動 [X]
=>其他如棕線或桃林升級更是別提囉 [X]
3)台鐵高架捷運化, 還吵得不可開交, 園林大道則縮減至40-50M (三角形)
4)道路建設
=>舊市區道路拓寬經費太高, 不可行 [X]
=>新闢寬廣幹道? 目前連影子都沒有, 連經國特區園道都縮減為30M [X]
=>新闢外環道系統? 從沒聽說 [X]
5)國道系統
=>中正交流道僅半套, 且根本上不了五楊高架 [三角形]
看到了嗎? 幾乎所有的方案都被劃了 X
問題是這些 "X" 是真的代表不可行嗎? 還是只是不願意做?
於是就回到 nero大所說的: 我們不停的在一個迴圈裡頭打轉
卻永遠也轉不出去, 因為根本沒有出口, 所有的方案都是X
因此如果現任的縣府團隊無法或沒有能力解決這個死結
當然也只能期待下一任能否有新的氣象
這也是一個小市民唯一能做的事情
桃園地區是不能和臺中市比的
一百年前左右
現在的臺中市區跟本就不是人口密集的地區
一百多年前 中部第一大城是彰化
劉銘傳時代就是因為彰化太小了
所以建省時 把省會定在現在的臺中市
現在的臺中市當初根本就是荒地
所以臺中市區的公有地是非常多的
君不見臺中一堆綠園道
因為人家在清代建城之初 就弄到一大堆官有地了
之後土地直接交接給日本
接著因為在南北交會之處 外加鐵路縱貫線開通
才成為中部第一大都市
你拿一百多年前的第一大城臺南府城來比還比較像樣一點
臺南市的舊市區也和桃園市一樣
街道狹小
就連殖民者日本人
也很難大規模的拓寬
高雄市在現在的高雄車站一帶
1930年代
也不是熱鬧的地區
所以街道可以開的非常大條
(最早的鼓山一帶 路就小條了)
即便是日本人這種外來政權
在臺中與高雄
也是因為空地多才
可以把路蓋大條
今天如果臺灣是共產黨專政
要路大條那有什麼問題
但顯然不是啊
日本人平平也是放棄舊市區
把經費砸在荒涼新區域 (像高雄市的發展)
這就是『遠見』
執政黨把經費砸在新區域
這就是炒地皮!!
(其實岑毓英劉銘傳又何嘗不是放棄舊市區呢?)
這不是很有趣嗎! :)
azip wrote:
桃園地區是不能和臺中...(恕刪)
拿數十年前來比恐怕並不適當
畢竟台灣目前人口幾近零成長
要能成功開發新市鎮, 除非舊市區人口大幅遷移
否則很難成功
就以青埔為例吧 (因為重大建設集中於此)
以青埔新市鎮目標人口6萬人
試想: 6萬人的新市鎮能移轉多少人口?
能容納桃園中壢舊市區的人口嗎?
能成為桃園中壢的商業中心嗎?
當然若傾全力大幅開發是有可能
不過對照現實目標人口6萬, 卻並非如此
也就是說既移轉不了多少舊市區人口
反而有相對資源剝奪與排擠的問題
所以...青埔新市鎮真的解決了問題嗎??
還是某些程度又搞出了新的問題呢
以目前的規劃解決不了問題, 卻砸大錢建設
如此真的沒有炒地皮的疑慮嗎?

有本事就在桃園搞一個目標人口100萬的新市鎮
弄個6萬人的小區塊想要轉移人口, 根本不切實際
不過青埔可以是個小而美的新市鎮, 這點我倒沒有疑慮
沒有人口增長的地方,你看到再多的建設,也不要被吸引,因為它可能就是被遺棄的地方,被居民遺棄,即使政府儘了許多努力,蓋了很多建設,一樣無力回天,很多地方是這樣勒,,另外還有一種更糟,不只是居民遺棄,還有可能是政府的遺棄,即使政府 "表面上" 做了很多建設 !!
所以說,大家還是要對桃園有信心才是,每個月觀察人口的變化,還是滿重要的,,,
另外說到青埔站區目標人口只有六萬,我是覺得聽政府說說就好,因為它總不能訂太高的目標,萬一失敗被檢討怎麼辦,事實上整個高鐵計畫,外加各縣市週遭的新市鎮規劃,聯外系統建設,應該可以算是傾全國之力了,明明都是些鳥不生蛋的地方,為甚麼要花這麼多錢,其實除了炒地皮以外,最主要政府就是想靠它來進行國土重劃,所以他的目標不可能只是六萬!!
重點重劃區,我認為應該是可以睹一把,雖然現在看起來人很少,不過,只要每年都有人進駐,我想遲早會成功,因為政府一定會不計代價的去開發它,淡海新市鎮、林口新市鎮應該都算是例子,大家在罵機捷、罵高鐵如何如何,事實上它不會如何如何,它會好好的活下去,人不往新市鎮移動,它會想辦法讓你移動,不過也許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不過呢 !! 現在人口趨近 0 成長,哪來這麼多人去填新市鎮,是否意味著某些地區要被放棄 ??? 值得大家關注,,
wu4920 wrote:
其實我倒是沒有這麼憂...(恕刪)
重劃區的問題是
為何桃園不採取類似台中的模式?
以同心圓一層一層往外發展
如此重劃區的生活機能可由舊市區補足
圍繞舊市區外圍的重劃區也較容易成功呀?

比方說為何不擴大中正特區到下南崁的範圍呢?
為何不好好規畫桃園後站到大湳的區塊呢?
為何不好好以大格局規劃經國特區呢?
卻反而要把經國特區50M道路縮減為30M呢?
上述這些區塊擴大發展不是也能轉移舊市區人口嗎?
靠近舊市區的重劃區不好好規劃
就想一下子將發展跳躍到獨立的區塊(如青埔)
生活機能從0開始, 本來就不容易成功
再說, 青埔僅僅規劃6萬人目標人口
連政府都不敢畫出大餅, 擴大發展
怕目標太高, 怕會失敗, 怕失敗被檢討
卻叫民眾要有信心? 真是矛盾極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