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

桃園捷運綠線計畫被交通部駁回

flyer wrote:
高架的方式, 沿線的店家一定會反對.
地下化又造價過高. 所以到現在還無法決定方案.


很多人都說地下化造價高,事實上從很多方面的效益來看,例如防震、地下街、後續維修、共通管線使用加上防空洞,最後一個是免另外付費取得地皮,只要規劃的好,其實不會比高架來的效益低,不要太相信政客的一廂情願說法了,那只是污錢手段的角力而已。
很開心政府了解事情的重要性了
很難過的是,我們家在高點買了房子
之後應該會跌價

不過回歸正題
桃園不足以養活一條捷運
桃園必須有更多的方法去紓解交通壓力
不管是哪個方法,沒有全盤性考量應該是不會過的

終於不是民粹了,真的交通方面希望有解決方法
我是水瓶子,請叫我瓶子,英文是叫不出來的啦,我什麼都沒掌握好,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抓住騎單車的這快樂時光
flyer wrote:
雖然我也是土生土長的...(恕刪)


那我每次到中壢走省道經內壢是鬼打牆
塞到快罵三字經

別說不給政府選擇
一是擴寬道路將兩線道市區改四線道(火車站前兩旁高樓一併炸掉,遠東百貨、新光、統領百貨優先處理)
二給我捷運其餘免談

提升公車使用率說的意正言詞
也不想想給我們什麼爛道路
公車還是縣長家族經營的
給我們什麼爛火車站
交通一蹋糊塗
我們是被迫不想上班遲到才自己開車

最後都是人民的錯
政府一點都沒錯
在桃園,蓋不蓋應該沒有影響生活吧

高雄就是案例了

到是希望能多用點綠色道路~~讓人家知到桃園才是真真住人的地方

到時候人多要蓋什麼就蓋什麼

freewing wrote:
其實想想....綠線...(恕刪)


這點不必擔心,桃園捷運在市區段是以潛盾機來挖隧道而不是明挖回填法,所以地底下再施工,但介壽路上的車道不必縮減


縣府被打回票
那麼我想目前短期內只有設法改變桃園公車不便的問題

1.沒有隨著都市發展開闢新的公車路線,無法建立公車交通網,造成不便
2.有些路線班次過少,無法吸引旅客前去撘乘
3.部分司機(尤其是桃客),服務態度差勁...這樣誰以後會想去搭?
4.公車候車亭過少,乘客必須頂著太陽或風雨等車
5.公車路線過短,無法與一路一樣擔任大動脈的責任,自然乘客數量稀少
6.票價過高,不過縣政府是跟我表示說真的無法負擔了...
8.電子票證,無法與北縣市通用,而且有許多的不便之處
例如
聯營卡一次得加值200元,學生卡則是375元,如果要100元的加值就無法使用優惠
而悠遊卡卻是可以100元的加,並且享有優惠
然後加值場所,台灣通遠遠不及悠遊卡
台灣通上下車皆須刷卡,且感應速度又慢,全車只有前門裝
因此上下車的乘客都得擠在前門,造成停靠站的時間很長
造成整個旅途時間增加,使得一些人開始自行騎車或開車

所以說桃園目前大部分民眾還是以自行開車騎車為主...
那些台北國的官員看了桃園縣公車之後,當然是覺得蓋了會和高雄一樣虧損吧XD
殊不知桃園因為路小常常塞車,公車系統又不甚方便,所以蓋捷運可以吸引那些自行開車騎車的人來搭捷運,桃園可是個人覺得很適合蓋捷運的地方阿~
講到"公車交通網" 桃客是誰家開的?

要是我家開的, 最好捷運都不要有!
molinlin wrote:
講到"公車交通網" ...(恕刪)

巷仔內A~跟我的想法一樣...
jimny323 wrote:
巷仔內A~跟我的想法...(恕刪)

我也是這樣想的+++1
看看高雄市捷運就知道了啊,
當時高估運量結果與實際落差太大,根本是賠錢在經營,
高雄市捷運每天只有10來萬人次,其實捷運至少每天要45萬人次才能平衡收支、損益兩平,
目前只有台北市捷運達成目標!
flyer wrote:
雖然我也是土生土長的桃園人.
我還是不認為桃園有蓋捷運的需求.
...(恕刪)


+1
我也是土生土長的桃園人.
我也不認為桃園有蓋捷運的需求.

蓋一條捷運要多少錢? 這些錢還不是你我要共同承擔?

有去搭過高捷的就知道了 車站小貓兩三隻 還是假日喔...

桃園的經濟活動應該以工業居多吧? 可不是像台北以服務業為主阿...

那你覺得捷運站射在哪裡才會有人搭? 工業區?


別鬧了 公車密集一點才是真的
  • 7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