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後來李登輝丟下最後一根稻草(6w/p),於是我的屋價就跟著連跌幾年,終於來到了他的預期目標(6w/p),即使這幾年有緩步回升,還是只來到(8w/p)左右,反觀海華呢,由於sogo商圈發展起來,逆勢一路漲到現在(20w/p以上),一來一往你看差多少,這是自己的選擇,能怪誰呢?
幾年前藝文特區還是荒草一片時,看到重劃的機會,4個大街廓全部都是商業用地,也宣告預計將有威秀影城、百貨公司、大型商場進駐,有鑑於當年錯失海華機會的扼腕,我以為這次總該學到教訓了吧,於是同樣的以12w/p買下特區斜對角的演說家,就天天期盼著如同海華一樣價值翻倍,結果幾年下來,從滿懷希望、傷心失望、到近乎絕望,甚麼商圈連影子都沒有,還是純住宅區,我有預感哪天馬英九丟下最後一根稻草時,或者是中正路尾、經國特區商圈有發展機會時,這裡恐怕又是哀鴻遍野,我是還好,反正12w/p跌無可跌了,但是真為那些買到被炒到動輒20-30w/p的捏一把冷汗。
假如政府打房來真的,正特區內的豪宅價值依然無損,他們跟你我這些周邊一般住宅戶是完全不同的族類,他們的高貴價值是在於富豪群聚效應,人家的生活模式是出門司機接送、飛機搭商務艙、吃飯到飯店、購物宅配到府,根本不屑與我們這批中產階級去擠百貨公司、看電影、購物呢,他們當然反對發展成商圈而破壞了他們的居住品質;而你我周邊住宅群的價值之所繫卻是須靠商圈發展起來才得以實現,特區裡蓋再多豪宅也不會雨露均霑到你我,充其量你也只是豪宅的鄰居而已,這也就是我所以那麼痛恨這些無良建商把珍貴的商業用地拿來蓋豪宅撈錢,以及無能政府坐視圖利不管的原因,他們就是活生生把你我希望的種籽毀滅的兇手啊!
當然,也不是全然絕望,畢竟特區內還有幾塊地尚未開發,只要還沒動土就有機會,但是如果你想等這些無良建商發慈悲心就太天真了,蓋商業建築回收慢又少,加上他們那些坐擁豪宅的客戶反對,沒有迫不得已,這些建商是不可能做善事的,唯一的機會就是主事的政府機關必須勇於任事,堅守法規及公權力,軟硬兼施地逼這些建商按特區原計畫目標開發,也只有商圈發展起來,才能帶動整個周邊區域提高價值,所以為了大家的將來,希望有管道的、能使得上力的網友們,別再漠視自己的權益,要想辦法督促政府善盡責任,杜絕無良建商不當鑽營謀利。
以上僅是我個人以「自住+投資」的角度來觀察的心得,諸君笑看參考即可,如果純粹以「自住」為考量的話,平鎮跟桃園這兩間房子其實都不錯,只要住得舒適方便,價值自在心中。
jong_tony wrote:
林口台地(含龜山)本...(恕刪)
sunny0989 wrote:
我想誰吸誰都OK~也...(恕刪)
+1
林口的"好", 住過就知道, 因為地勢高容易積水氣(跟淡海新市鎮類似)
冬天除濕機開整天, 要換三次水
早上起床~窗外霧濛濛, 有住在雲端的感覺
寒流來~氣溫硬是比桃園台北少個2~3度
出入交流道, 有數不完的嗑藥貨櫃車連結車送貨車~逼你叭你陪你塞
(國一出文化三路的交流道, 平日中午前是下不去的, 國一下文化一路
去長庚跟林口往台北要進入國一的車流混雜交叉, 一樣塞翻天)
不過~有機捷加持的確是利多...
而且新北市那側的新屋, 蓋的比桃園藝文特區每坪25~28萬的高級多了
況且藝文特區還沒有影城百貨, 都能塞成這副德性
要是哪天畫的大餅真的成真, 乾脆全區改成行人徒步區比較實在
桃園市中正區的發展,官商相互配合的痕跡,比比皆是. 舉例來說,展演中心為何沒有提供足夠的停車位?之前小巨蛋也是沒有幾個停車位,難道沒有學到教訓? 錯了,我猜想是怕蓋太多停車位,影響到附近房子停車位的售價. 君不見每次大小節慶有須要架設一些燈光等標地(中正路,大興西路安全島到處都是XX建設的燈光),建商都會樂於贊助,還可以幫自家打廣告,幫官員做業績,互蒙其利,不是嗎?
官員不能主導地方的建設,反而是配合建商的演出,這是我們百姓的悲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