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台鐵地下化恐拖16年~經費若拿去建捷運綠線還有剩~

rogerhsu1121 wrote:
這是因為台鐵的命名規則,多為地名(鄉鎮區名、村里名、校名、港名、館名..)或原有站名的方位(嘉北..)、後蓋(新左營、台東新..),而不直接使用路名當做站名

所以原訂的國際路站可能在台鐵的站名中顯得突兀,
而被更改,
又因為桃園區有兩站,
所以使用了桃園區的次分區地名
改為中路站


台鐵站名命名規則之前多用地名而不用路名的原因除了參考地方意見外,
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每一站距離很遠,用路名當站名不具代表性。

但台鐵捷運化後,站名命名原則可就不同以往了,
例如台鐵捷運化高雄鐵路地下化後新增出很多站,
其中有些新站就不乏以路名來當站名的,如:民族站,在民族路交叉口

民族站


民族陸橋上往北看到熊谷世貿50層大樓

民族路站工程


民族站站體建築已浮出地面


除了以路名做為車站名之外,也有以地標做為站名的,如科工館站、美術館站,
科工館站



大順陸橋西側施工狀況,科工館站站體已經冒出地面了

在大順陸橋上往鳳山方向拍


宏偉的美術館站





以上這些照片,除美術館站是擷取自網路上的之外,
其餘都是我一步一腳印帶著小孩子親自拍的,信而有徵,用這樣的方式來說明會比較專業負責。
說完台鐵捷運化車站有以路名及地標建築為命名原則之外,
之前桃林鐵路車站也有以路名為車站命名的,例如寶山站、南祥站、長興站
也有以地標命名的,如桃園高中站
所以台鐵捷運化後車站命名方式會如同捷運站命名一樣更多元。

Tiger_Hsiao wrote:
台鐵站名命名規則之...(恕刪)



很棒的資料 感謝您的分享



長知識了
世界主要大都市的中央車站, 97%不做鐵路地下化,為什麼?


轉貼以下文章



國際視野 世界各大都市也流行鐵路地下化嗎?



在前一篇 鐵路高架與地下化的醒思

我們很冷靜地分析了問題,

然而,總難免會聽到有人說,鐵路地下化,是全世界的趨勢,是真的嗎?

其實不然,這是台灣的特有現象,原因就不再重複說明了。


在敝人拙作世界捷運與輕軌圖鑑 II裡面的都市目錄,

都市鐵路地下化,比較顯著的實例,也並非沒有,

包含紐約中央車站,華沙中央車站,巴塞隆納聖哲車站都是。

世界各大都市中央車站鐵路地下化,占不到3%,

其餘,世界主要大都市的中央車站, 97%幾乎都不會鐵路地下化,

因為投資很高,曠日費時,其成本效益並不明顯。



台灣的鐵路地下化,是都市的傳統鐵路地下化,

學術團體與顧問公司,引用Metro捷運的地下化,是不正確的,

因為其運輸的屬性,隧道的斷面,與施工的成本,截然不同。



敝人走訪全球數百都市,參訪四十餘國鐵路,專業著作三十冊,

我有相當多的統計資料與圖片,放在著作裡面。

蓋捷運是全球化的趨勢,與鐵路地下化完全是兩回事

(參閱拙作世界捷運與輕軌圖鑑 I 世界捷運與輕軌圖鑑 II 世界鐵道與火車圖鑑 )

蓋高鐵是全球化的趨勢,與鐵路高架化完全是兩回事。

(參閱拙作世界高速鐵路百科 世界高速鐵路百科 I 世界高速鐵路百科 II )



我曾經問過幾位外國學者,他們認為台灣沒有必要為地下化而地下化。

他們的觀察,台灣的鐵路,屬於單一路線居多,鐵路通過都市感覺是一分為二,才會有這種問題。鐵路通過都市是提供運輸功能,宛如血管與肌肉的關係,提供養分,密不可分。所以對於鐵路會切割都市造成裂縫?這樣的說詞很奇怪,根本沒有"縫合都市裂縫"這種專有名詞。

國外大都會鐵路多半是輻輳式Hub and spoke鐵路路網,切割都市宛如蛋糕一般,鐵路地下化工程幅員廣闊,根本做不完,最多鐵路在人口密集地區採取高架化,捷運則維持地下化。至於鐵路地下化,是否可以讓土地增值,因為這是在他們的知識經驗之外,不予置評。

以下敝人簡單整理這些圖片見聞,給大家參考,謝謝。



這是日本東京 (濱松町),東海道新幹線(高鐵)與JR線(傳統鐵路),快慢車分流,鐵路高達8線密集設置於地面上,羽田單軌電車位置最高,東京灣高速公路,則以高架陸橋設計,完成立體交叉。對於台灣以縫合都市裂縫為名,花大錢讓鐵路密集地下化,他們給予建議,還不如多設置幾條鐵路線,雙線變四線,快慢車分流,提高鐵路運能,反而更為實際。

這是東京山手線的鶯谷站外,左右高達十四線的鐵路,如何地下化?

奧地利 維也納 西站,即使鐵路現代化,高鐵Railjet服務,沒有鐵路地下化。

德國幕尼黑 中央車站,高鐵ICE來來去去,沒有鐵路地下化。

法國 巴黎 里昂車站,現代化高鐵TGV服務,沒有鐵路地下化。

義大利米蘭 中央車站,現代化高鐵 AV(ETR500)服務,沒有鐵路地下化。

西班牙馬德里阿托查站,鐵路現代化,AVE高鐵 S103服務,沒有鐵路地下化。

美國 華盛頓 中央車站,沒有鐵路地下化。

澳大利亞 墨爾本 Southern Cross station,沒有鐵路地下化。

中國北京站,鐵路有高架化,沒有鐵路地下化。

上海站完成中國高鐵的樞紐,也沒有鐵路地下化。



曾經與一位工程與顧問公司的高層主管,表達我的心聲,

他說他完全可以理解,也知道這樣地下化大興土木,毫無必要,

但是在台灣做工程"安全第一",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如果花大錢與花小錢都能解決問題 ,就是要花大錢,

用最貴的方式去完成,把小工程變成大工程,政績才會卓著,

對於學術團體,主管官員,議員民代,

整個利益共生鏈,都可以交代。

這是民主政治之下的包袱,

記住,你不做,別人會去做,

你敢講真心話,他們不會認為那是道德正義,而是白目,擋人財路,

他們絕不親自出馬,但是一定會花錢找人對付你。



所以工程界有一句順口溜,酒後吐真言:

安全第一 效率不必 花錢有理 文化別提

債留子孫? 反正子孫找不到我們!



這句話更道盡世態炎涼,這個社會的人情冷暖:

選票 就是取得權力的門票

改革 不過是失意者的藉口



大家不難理解 我曾經如此感嘆 :

立論雖不容我 心安即是歸處

良知需要多麼大的道德勇氣!



因此我在前一篇 鐵路高架與地下化的醒思 點出這樣的結論:

基於對下一代子孫的責任,不要債留子孫,

與對於地球暖化,天災地變,以及環境社會安全福祉的遠見,

除了已經在執行中的工程之外,台灣環島鐵路高架化,請謹慎三思;

至於高成本的都市鐵路地下化,實在不宜再做了。



透過國際的視野,宏觀的遠見,還有道德勇氣,

讓我們用心使這塊土地更美好。

(我的所有文章 只要註明出處 歡迎自由轉貼)
資料來源: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
真是太中肯了,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只會自以為是二等公民三等公民的。
rogerhsu1121 wrote:世界主要大都市的中央車站, 97%不做鐵...(恕刪)
關於台鐵高架化, 原政府團隊不知道已經開了幾百次的會邀請幾百人次的專家學者來評估,

本可以著手進行,

無奈胖子走運當選後就堅持要地下化,

請問胖市長, 是哪個專家學者建議你要地下化?

還是你自己高瞻遠矚要地下化?

還是那一百多位地主和民代要求你做然後答應要分你一杯羹?



rogerhsu1121 wrote:
這是因為台鐵的命名...(恕刪)

以往台鐵的車站都是地名,
用路名應該是從大慶/太原開始,
據說是為了避免爭執.

都會區不少人只知路名,而不知地名...
rogerhsu1121 wrote:
世界主要大都市的中央車站, 97%不做鐵路地下化,為什麼?...(恕刪)


【日本東京濱松町站】
請問這張照片看起來比較像朱版的鐵路高架暨60米園林大道,還是比較像羊腸版鐵路高架?
我想絕大部份人的答案應該都是朱版鐵路高架暨60米園林大道。
而且高架的部分其實是羽田單軌電車,其他8線鐵道都是在設置於地面上,
這與桃園的鐵道立體化工程顯然不符。


【中國北京站】雖然是鐵路高架,但這高架鐵路也不是羊腸版,北京馬路素以寬大著稱從下圖就可明顯看出,另外看那站前的行人徒步區其寬闊程度不知是桃園站前馬路的幾倍寬了,桃園的鐵路高架化如果是做成北京站那樣,那有何不可?



【上海站】桃園的鐵路高架化如果是做成上海站那樣(此處指上海虹橋交通樞紐站,非新客站),地下有地鐵,週邊有寬闊設計良好的聯外道路,那即使鐵路是高架的,有何不可呢?




下列幾個車站的鐵路都是平面鐵路,既非地下化、也非高架化。
蘇老師秀的這幾個城市的火車站其鐵道股數之多,
不要說無法地下化啦,就算要高架化也很難,
拿這些案例來說台鐵桃園段不適合做地下化根本說不通。
日本東京濱松町站
東京山手線的鶯谷站外
奧地利 維也納 西站
德國幕尼黑 中央車站
法國 巴黎 里昂車站 沒有鐵路地下化?
義大利米蘭 中央車站
西班牙馬德里阿托查站
美國 華盛頓 中央車站
澳大利亞 墨爾本 Southern Cross station

蘇老師是台灣著名的鐵道達人,我之前還參加過他帶的日本北海道鐵道團,
他是個很nice的人,一路上很照顧年紀大的團員,就算被團員當面complain了,他還是保持很和善的態度。
就其統計:世界主要大都市的中央車站, 97%幾乎都不會鐵路地下化。這是統計上之必然,
因為鐵路在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全國性的交通建設,分母自然就大;
有需要地下化的部分為市區,分子自然就小。
所以地下化的比例在全國甚至全世界來說,當然就變得很小。

但如果是以城市的範圍來看地下化的比例,
各鐵道先進國家的大城市地鐵都有比例不等的高架化/地下化鐵路建設,
英國倫敦地面運行線路佔55%
美國紐約約40%的路軌形式為地面或高架、地下佔60%
芝加哥路線總長106.1英哩,其中57.1英里為高架路線,36.9英里為地面路線,12.1英里為地下路線,高架地面佔約88.6%、地下佔11.4%。

再說蘇老師的文章只著眼在高架與地下之比較,如果今天桃園的鐵路高架是做成像台中鐵路高架這樣的格局,那鄭文燦的版本絕不會有那麼多人支持。換句話說,同樣是鐵路高架,有台中版(或朱立倫版)的高架,也有羊腸版的高架,但蘇老師甚至一般人講的高架都是拿大格局版的高架來比較,這與桃園的實際狀況顯然不符。況且,蘇老師只是就鐵道的領域來比較,完全沒有將都市規劃納入思考,這也是不足之處。我們在這裡看外國城市大格局的高架鐵路好生羨慕,但卻忘了人家之所以有那麼大格局是花了很多人力、時間、成本下去做土地徵收、拆遷、及都市更新才辛苦得到的;如果只想像吳志揚一樣便宜行事,做個羊腸版的高架,那桃園只是在重演數十年來輪迴不斷的小格局建設而已。

最後再重申一次:
地下化沒有比較好,高架化不見得比較差,但羊腸版高架絕對是很差的選擇

我知道賓士車很好, 但我的錢只能買國產車, 我偏要買賓士S600然後分期分到我兒子也要幫我繳?
蘇先生的所謂世界主要大都市的中央車站只有3%的有地下化統計,

分母是指全世界主要大都市的中央車站,
並非以全國的鐵路為分母。
文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以全國、全世界而言,地下化的路段本來就少,這是常識,無須多言

上面上海車站地下化的部份,指的是地鐵
傳統鐵路和地鐵不同,
地鐵指的是台灣的捷運,
捷運是地區性的路網,多為站站停的型式,列車型式單純,所以地下化問題小,


上文中所謂的芝加哥路線總長106.1英哩,
其中57.1英里為高架路線,36.9英里為地面路線,12.1英里為地下路線,
及美國紐約約40%的路軌形式為地面或高架、地下佔60%

這個是指芝加哥及紐約的區域捷運(地鐵)系統,而非傳統鐵路,請勿混淆
桃園市境內的捷運(機捷延伸、航空城捷運)在市區也一樣是地下化規劃.


綠線路線全長約27.8公里,其中地下段約12.5公里、10座車站,高架段約15.3 公里、11座車站
機場捷運路線全長約51.03公里,其中地下段約10.92公里,高架段約40.11公里。包括15座高架車站、7座地下車站


捷運綠線在台鐵桃園站地下化共構、

示意動畫(非定案版本)



機捷延伸中壢站都是地下化的規劃,

示意動畫(非定案版本)



傳統鐵路則較為複雜,範圍廣大,列車形式多,擴充性絕對是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全世界的中央車站,很少做地下化,才不會把自已綁死,
蘇先生文中的論點也提到,與其爭取下化,不如爭取雙軌變四軌,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


不然像現今的台鐵台北段一樣。想擴充也難

若說台北鐵路地下化景觀變好,地下化後上面一樣蓋了市民大道,景觀是有多好?


鄭文燦版本有很多人支持?我還真的是看不出來....

呂秀蓮縣長開始推動的桃園台鐵高架化政策,
這個高架化也就是單純的鐵路高架,並沒有任何園林大道的規劃,
那時鄭文燦在哪?他是縣議員,民進黨縣議會黨團幹事長,還是呂秀蓮的縣長競選總部青年軍負責人。
鄭文燦縣議員任內321次登記發言中,鄭文燦沒有一次對鐵路政策提出意見,
2000年,中央政府政黨輪替,案子送入中央,鄭文燦也隨之進入到中央政府,一樣是靜悄悄,
2003桃園鐵路高架化確定,並開始環評,
環評又花了好幾年,高架化、地下化都有意見,吵了三次環評大會才確定高架化通過,

這時鄭文燦有對桃園鐵路高架化有任何意見嗎?有下跪要桃園鐵路地下化嗎?

之前鄭文燦有絕對可以針對鐵路地下化發言、爭取,但並沒有

結果高架化案子執行了18年才要地下化,怎樣都是打到自已和自家人的臉.





鄭文燦經歷(1997~2007)
1997年擔任呂秀蓮桃園縣長競選總部青年軍負責人。
1998年投入桃園縣第八屆第三選區縣議員選舉(八德市),以全縣最高票9163當選桃園縣議員。
2000年擔任桃園縣議會民進黨黨團幹事長。
2004年擔任陳水扁、呂秀蓮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競選總部新聞部主任。
2003年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副主任,2004年5月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主任。
2006年1月,出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並兼行政院發言人
2007年4月,處理台灣電視公司公股釋股案時,因宴請日資股東富士電視台事件,請辭獲准,並轉任行政院政務顧問。同年10月,出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


鐵路地下化 鄭文燦允與中央協商

作者: 蔡依珍╱桃園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6月2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蔡依珍╱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重要政見「鐵路地下化」,議員魯明哲直指將會遇到坡度深度工程技術上問題,中壢雙鐵共構時間挑戰和最重要的「中央已經沒錢」的財政挑戰,

強調桃園人的心聲是快點完成,不要高架、地下化,最後變成一場笑話,鄭文燦承諾1年內完成交通部協商。


魯明哲說,城市建設要和時間賽跑,他直指全台8處高架化建設都是綠營執政,並舉台中都會區高架捷運化工程預計2017年完工,

強調同是綠營色執政的林佳龍沒有喊停,彰化更是力爭經費,擔憂桃園經費轉給其他縣市,對鄭喊話:「桃園特立獨行不會讓你鶴立雞群,只是作繭自縛!」


他也強調鄭文燦在擔任第14屆議員時,正好是鐵路高架和地下化討論時期,但鄭321次登記發言中,攸關鐵路議題次數為零,2003年綠營核定桃園採高架化,鄭歷任行政院發言人、新聞局長要職卻未為桃園發聲,
,批評鄭上任後喊下跪是政治操作,拜託鄭文燦1年內爭取不到經費,就要續推鐵路高架化。


鄭文燦說,雙北、高雄等台灣主要都會區都是採取地下化,強調舊縣府時代採高架化,工程就已落後,強調先期工程相同,

目前改弦更張仍來得及,改採地下化,工期還可以縮短到最少,他舉研考會的民調表示有高達66.9%的民眾支持鐵路地下化,
他說18年前擔任縣議員時沒有今日的爭辯,未來會全力向中央爭取及溝通協調,預計在一年內與交通部協商溝通,定調完成地下化方案。

===============================================


〈北部〉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 議員、市長交鋒

2015-06-02


〔記者林近/桃園報導〕台鐵桃園段究竟要地下化或高架化?昨天市議員魯明哲與市長鄭文燦在議會交鋒。魯明哲指出,
台鐵桃園段的高架化政策是民進黨執政且鄭文燦擔任新聞局長時中央核定的,卻不曾見他對高架化提出質疑,更沒要求地下化
,「現在卻說地下化是一生的職志,應向市民道歉!」鄭文燦回應,鐵路地下化無關政黨立場,高架化在藍綠執政的不同階段都曾經歷兩案並陳的討論,政黨輪替後,考量到工期預算問題,行政院才正式核定,但他從未參與討論、也未曾支持過鐵路高架化。

魯明哲進一步指出,台鐵高架化的政策是藍綠共同促成,鄭文燦擔任桃園縣議員時,在八次的總質詢中,不曾針對地下化發言過;後來鄭擔任民進黨要職、行政院發言人時,也沒爭取相關補助,實在愧對桃園鄉親

「我願意支持馬上有錢、短期可動工的鐵路地下化政策。」魯明哲說,但若地下化因缺乏經費而遙遙無期,就應該盡速推動鐵路高架化,否則相關工程包括中壢共構車站都會因而延宕,嚴重阻礙桃園發展。

鄭文燦表示,鐵路地下化是現在的主流民意,藍綠都應尊重,他會全力向中央爭取及協調,預計再一年左右,就會與交通部協商溝通完成地下化定案。

-------------------------------


地下化有地下化的好處,高架化有高架化的好處,
但當初吵了這麼久也確認了高架化政策,而推動至今18年,
如果這樣確立的政策都會因為地主吵一吵就重玩,那這種政策豈不兒戲,
下一個人一樣也可以覺得窒礙難行而推翻重啓高架化。

政策有其延續性,
更何況目前鐵路立體化政策還卡住了機捷延伸、航空城捷運線

若堅持地下化的論點只剩地下化能有一條25米寬雙向兩線道的馬路,而單純高架化後只有一條雙向單線道。
請繼續爭取拓寬橋下道路拓寬1~2線道,這樣連高架化拓寬用地都可以搞定,
不要把高架化推翻重來


鄭的拖延戰術只能讓鄭自已解套,對桃園絕對沒好處

DoubleH wrote:
我知道賓士車很好,...(恕刪)


對啊~拖著拖著搞到最後甚麼都沒有就好笑了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