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青埔房價還會漲嗎

其實對桃園本地人來說,還是不少消費得起一坪40

這些在地人沒有想離開桃園,又有換屋甚至年輕人首購需求
(在地父母也能幫出,孩子若能住同一縣市,和樂不為)

所以像小檜溪有些推案40左右還是不少在地桃園人去買
(中路也是, 推案量還更大, 公園附近35起跳)

青埔因為行政區的地緣則是很多中壢人(大園人)首購或換屋會考慮的

從人口數據也可以看出中壢區內人口移轉的現象

相對來說原生桃園人比較幸福,在北部不用離鄉背井,重劃區也多
行走的荷爾蒙 wrote:
所以你覺得台北來的會接受40up?


我不是業內人士,沒有相關資料。
我是高雄人,去年買青埔30多,類似條件現在喊過40,我覺得桃園台中高雄公園第一排30~40應該沒太多泡沫。
青埔是台灣少數規劃較好的新城市,外國朋友來了從機場/捷運/高鐵/美食購物/生活環境,讓他們看到規劃良好的台灣,不要看太多老販厝騎樓鐵皮屋夜市違停等。
我是想表達每個人需求不同。
cml12345678 wrote:
我不是業內人士,沒有...(恕刪)


我是台北人
就是台北新北買不起才跑來這
但每天高鐵通勤我都快受不了了
人太多 上下班都是站在加北捷要40分到辦公室


可以選擇還是會選聯工作近一點
如果新北台北價格親民點


街廓是蠻美的 
cml12345678 wrote:
我不是業內人士,沒有(恕刪)


我也舉自己為例,本人從台北來桃園工作近30年,原本住中壢中大附近20年的透天集合社區,二年前見青埔發展時機成熟看上一個低密度建案,作為將來退休居所,中壢的舊房子很快就溢價售出,因此貸款負擔不重。
我有個同事在八德上班,住在中壢鄰近光明公園的社區大樓,去年初也搬到青埔換了大坪數,視野佳的全新二手屋,舊房子非常順利獲利賣出償還貸款,我們都很滿意換屋後迎來的更舒適居住空間和生活品質升級。
要說一年多來的親身體驗,出入青埔及散步公園的氛圍像每天都在渡假,這是住在舊城區或中壢郊區無從感受的輕鬆愜意,青埔全區是50%低密度開發的超大重劃區。有城市規劃和便捷交通,還有更多公園綠地溪流和人行道,是很適合在後疫情時代移居的地方。
關於青埔未來房價,品質好格局佳的的建案應該有上漲空間,因為大家對生活品質要求愈來愈高,舊市區老舊窄小髒亂很難改建,青埔現代化整齊的市容符合未來城市的設計,會是很多桃園換屋族想要移入的區域。
我覺得青埔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啊,房價未來一定很漂亮,問題是,現在賣得就是未來的房價啊哈哈~~

首選高鐵桃園站附近的電梯大樓,高樓層成交價一坪40幾萬,當然,也有一坪30幾萬的低樓層/棟距窄的,只是我覺得都已經從台北撤退到青埔,一定要住高樓層且永久無限棟距的,那麼,一坪40幾萬也就合理了。

如果預算不足,就是買離高鐵桃園站一樣5分鐘距離的大樓,高樓層景觀戶一坪30幾萬,只是這個5分鐘是指車程,而非步行的時間。

我是覺得還是要買高鐵桃園站附近走路5分鐘到的房子,不僅保值還會增值;不然就是面青塘園/面書法公園/面大公園有景觀的房子,像問星、綠景這類的建案。

如果說是這類的房子,我認為未來還會再漲。因為不會有像青埔那麼靠近台北的另一個高鐵站了。
96-桃山、喀拉業山 97-玉山主峰 98-石門山、合歡主峰、奇萊南峰、南華山 99-伊澤山、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加利山 100-合歡東、北、西峰
這一二年青埔房價大漲
區內偏外圍從22-23漲到29-30
蛋黃區從3x漲到40以上

同時間新北熱門重劃區一樣漲
例如江翠北側首購產品也從40漲到48-5X
知名建商例如潤泰忠泰之類
成交還有六字頭的
連土城一些新案也都五字頭了

很多人最愛說這樣買桃園不如買新北
講的好像只有青埔在漲, 新北都沒漲
還是你偏偏要拿青埔站前的璞園
去比板橋四十年擁擠雜亂巷弄老公寓說價格差不多那我也沒辦法

雖然我也覺得青埔這價格已經差不多了
causewaytw1 wrote:
這一二年青埔房價大漲...(恕刪)
回報:
我家附近生活機能差的央北重劃區開出一坪64.5萬、且不二價
最近也在關注此區
個人淺見

但不多
老實說 現在就漲太快了
會擋掉自住客意願的漲價
區域發展不起來
最終量縮價錢只會回歸平淡
青埔輪迴了這麼幾次
仍然不少賭性堅強的人就是同一套邏輯在炒作

自住客比起以往多不少
要撐起一區的機能
小弟認為至少三年以上
其實說漲現在全台灣哪個地方沒漲xd
新北4字頭能選的根本有限,
看來看去大概就林口三峽比較能挑,
三重新案也不便宜,
桃園的話藝文不說,
中路小檜溪也都開到3字頭了,
往南看竹北新案都開出50了,
說真的再嫌也沒幾個地方能挑,
只能怪口袋的錢就是比人少,
青埔有完整交通建設+幾個商場都進駐了,
現在價格算貴嗎?
可能幾年後再來看吧
ucocksuckeru wrote:
最近也在關注此區
個人淺見

但不多
老實說 現在就漲太快了
會擋掉自住客意願的漲價
區域發展不起來
最終量縮價錢只會回歸平淡
青埔輪迴了這麼幾次
仍然不少賭性堅強的人就是同一套邏輯在炒作

自住客比起以往多不少
要撐起一區的機能
小弟認為至少三年以上

但人就是很奇怪

我2019年買青埔一坪買不到24萬
當時建商一個月就大概只賣個2-3間沒太多人氣

結果2019下半年到2020年中建商封盤不賣了快一年
到2020年下半年從代銷手上收回自售
看著建商在2020下半年一路從27賣到30
連續半年一個月都能賣掉十幾間而且每個月調價
而且賣掉的幾乎都馬上開始裝修
裝的冷氣不是大金日立就是國際
感覺都是自住買盤

這建商封盤那時候還一直被笑賣不出去
忍住不賣一年的結果
就是重新賣出去的六十幾戶
一戶多賣了1-200萬

P.S. 不過現在這價位的確讓自住客遲疑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