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xxx wrote:臨時站使用的時程應...(恕刪) 可以確定的是,鄭的任期內,只有這一個桃園車站會完工。所以當然要盛大一「除此之外,市府將會持續以「理性的溝通」和中央協商,推動桃園鐵路地下化,讓桃園鐵路地下化成為北台灣鐵路地下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北北桃成為一小時生活圈。」我今天才知道,下跪原來是理性的溝通....
luaxxx wrote:臨時站使用的時程應該愈短愈好怎麼還搞得這麼盛大 好像真的是新站一樣XD等到真正的桃園新站完工再來辦典禮才是名正言順吧XD不知道鄭市長葫蘆裡裝的到底是什麼藥...(恕刪) 今天聽到鄭在講,舊站不但暫時不打算拆掉,還打算蓋個桃園旅客服務中心,鄭文燦真的不打算在他任期當中對桃園車站的交通建設有任何的進度了..(要蓋臨時站的原因就是因為舊站區要進行鐵路立體化、桃園新站、綠線共構工程)「鄭市長指出,原本台鐵把桃園新站稱為「臨時站」,但因為實際上要使用很多年,所以他向交通部建議不要稱為「臨時站」,而稱作「新站」。至於舊站,市府會與台鐵局協調,把候車空間能活化再利用,打通售票處,讓舊車站的候車大廳與跨站天橋完全連結,讓前後站成為一體,舊站成為新站的延伸, 市政府計畫在舊站設置「桃園旅客服務中心」,提供更多的旅客服務資訊,讓每一位進來桃園的觀光客及旅客,都有充分的旅遊交通資訊、便捷貼心的服務。」
rogerhsu1121 wrote:今天聽到鄭在講,舊...(恕刪) 他自己其實都知道地下化搞不出來還把高架化停滯 所以已經說會用很多年不過 之前不是說地下化只會比高架化多兩年嗎??臨時站就是臨時站 用再多年也是臨時站高雄臨時站難道有因為用了多年就成為新站?
當然都可以談,但過不過是另外一件事,應該也不是他的事了花費的時間又是另外一回事,多出的經費更是另外一回事被延誤的其他建設更是桃園人自已的事如果紅線要重跑地下化,那進度就退回到規劃階段和虛無縹緲的橘線、桃林鐵路一樣..每一個階段都是來來回回的折騰,連帶造成綠線也是再退回重審已動工的機捷還未說明如何解套
這就是我之前講到的部份現今啓用的臨時站前站電梯出口到站前廣場並沒有任何遮蔽更不包含在市府工務局施作,但斜坡仍需改善的25天的人行道的急就章工程當中,這也是日後台鐵要新增的部份,但這個雨遮要怎麼做,動線要怎麼再改動,都和臨時站啓不啓用沒有關係,這是兩件事,臨時站啓用了,再列入了日後改善的項目,都可以,不需要阻擋臨時站啓不啓用,剛好印證了我一直強調的部份
先前有網友一直要行動不便的人士繞到前站,但前站廣場的接送設施並不完備、臨停車位過少,而且動線過遠,對行動不便的人,上上下下,還要繞經工地,左閃右閃,實在是一翻折騰.而且25天施工的斜坡有過陡的問題,即將重新施作改善.一直這樣鼓吹的人,實在不知在想什麼.官方的動線已經公告,殘障或行動不便人士,可儘量就近利用後站接送,前站重慶街出口仍在施工中,實無需讓行便不便人士再繞路,就近利用後站接送即可而對一般人而言,臨時站啓用就只是多走幾步路而已,沒什麼影響
由此即可看到,出了月台後,行經跨站月台再到前站廣場的汽車臨停接送區距離前站出口有多遠了,而且只能暫停6~8輛車而重慶街出口的臨停車位更少,先前還有網友說在重慶街是個大轉彎在這接送會出車禍,可見這邊也不適合。但最不適合的,就是站前廣場了從桃園大樹林地區、八德來的旅客,直接用後站龜山來的旅客,可考慮走建國東路如果是住在前站的人想開車接送行動不便的人士到新站廣場,蘆竹來的旅客,春日路走到底上路橋右轉進後站廣場,只差了一個街區其他方向來的進入站區範圍之前就可以改路了,根本不用到了交通繁忙的站前再繞到後站距離跟本沒差到一公里,就算是一公里,請問一公里的油錢要多少錢?3元?都把行動不便(娃娃車、殘障、大件行李)旅客接送到從家裡載出門了,還在乎車子多走一個街區?為了這3元就把行動不便旅客丟包到不方便甚至危險的地方,這實在沒有同理心,我想如果這網友哪天有需要(娃娃車、大件行李和....等)時,有人會為了3元,走到重慶街出口車位實在少又危險,就丟到站前廣場臨停區,叫他自已想辦法繞到站內,會作何感想呢?
這個動線我在之前就說過,問題在哪了,舊站的出口只有一個,所有旅客100%從這出來,開車騎車接送的家人朋友,都是停在站前廣場的汽機車等待區,一出站就可以找人,這是五十年來最直覺的方法,但是切換到臨時站之後,站前廣場的汽機場臨等區於和前站出口之間,是在廣場的兩側不同的位置這還要亂一陣子,因為還很多人不知道桃園站切換到臨時站了,所以還進入了舊站,等到大家都知道根本不用繞進舊站再去臨時站,這人潮就會直接由遠百側進入臨時站.所以沒公德心的人、貪圖方便的人、等人還想叫妻小去購物自已在車上等的人,就是把車停到最接近的位置上下車(遠百側)、造成交通的混亂.這樣的結果是在市府公布站前廣場行車動線、臨停車位位置時,臨時站還沒啓用前就可預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