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my wrote:報告大大"家庭均收入...(恕刪) 謝謝nancy大的說明我剛剛又看了一遍您的發文,不知道漸動屋或冰凍屋是怎樣的一個概念感覺上n大對於桃園的老房子評價並不是很高如果30歲的年輕人買一棟新成屋,住到往生時屋齡大概就有40多年屆時的房子似乎不是很好處理,要賣可能不好賣,只能整修一下自住了看樣子如果有考慮要把房產留給小孩子,可能得做一些換屋的動作才行~不知道雙北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a923004 wrote:謝謝nancy大的說...(恕刪) 大大,sorry 字誤,已更新漸凍屋﹙太屋﹚、冰凍屋﹙太上屋﹚屋齡在40~60年間的太上屋( 冰凍屋,參交易流量表得知,佔交易量不到2% ),天阿!20年區間的時間長度,佔桃園縣交易量不到2%,如用醫科長用的昏迷指數就是2,如同入冰櫃一樣屋齡在30~40年間的太屋( 漸凍屋,參交易流量表得知,佔交易量約15% )大大您想,如果屋主他發現自己的房屋只要再過不到10年,買賣流動率幾乎是零,而那屋主是否會心慌﹙屋主有急企尋求新住所的壓力。﹚那就是為什麼銀行對於屋齡超過20年以上標的幾乎不太願意核貸,因為20屋齡+20房貸 → 冰凍屋另參考簡板的收益法P=R/i+X (X為殘值,即土地持分),當文林苑台北政府處理都更的方式,將私有權X部分無限上剛大大您想,那還有處理老屋的餘地在桃園曾有建商用市價加50%欲整合一小塊30餘年的小社區,居然失敗,可見一斑
nancymy wrote:大大,sorry 字...(恕刪) 可是最後那些冰凍屋會何去何從??屋主可以買新屋,但應該沒有人願意接手冰凍屋冰凍屋最後似乎只能閒置/等待都更/留給後代當祖厝!?以現行的狀況來看都更幾乎是不可能如果手邊有房子想要留給下一代時,得再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Nancy大的分析開始有點意思了,難得有人提供一點有建設性資訊給大家,值得大家給予肯定!Nancy說的沒錯,看多看空的兩種人眼中的兩個世界都是對的,根本沒什麼好爭的。如果兩造那麼容易就有共識,那麼英雄何來用武之地?
看空或看多各憑本事最後誰對誰錯只能事後諸葛而已不過房價的循環比股市來得長很多要看出對錯或許得花上10~20年的時間到時候才發現自己做錯決定時,要修正也不太容易~~ *_*所以個人覺得房價的學問比股價來得高深許多只能說如果多空看得那麼準的話,也不用每天努力上班了!
謝謝大大的分享!挺理性的內容,依本人實際收入及可接受房價來看,版主分析的挺準確的。對於其他收入來說(未被課稅的部分),以個人來說,再多加上1倍就差不多是總收入了(呵呵,海外所得併入,不超過600萬不課稅;若超過600萬元再來設立紙上公司來避稅)。不知道版主對於屏東農地有沒有研究?目前正考慮是否繼續買農地來放?觀察這幾年價格還是一樣沒漲耶!(目前屏東農地租人耕種報酬率挺低的,頂多1%,單純是想買些土地來放而已)
sta419 wrote:謝謝大大的分享!挺理...(恕刪) 不知大大買地的用途為何?因土地有其諸多特性如,土地之自然特性-具有積載力.具有養力.數量固定性.不可移動性.個別性或地域性.生產力永續性如買地農用比較參考上列.土地之人文特性-用途多樣性.社經位置可變性.合併分割可能性.投資改良可行性.如買地工商建用比較參考上列.土地之資源特性-可提供不同基本財貨.土地可提供天然富源.可透過轉換程序改變既有使用方式.需求改變引發土地使用轉變.上列要素通常是政府做土地利用或土地重劃較常考慮的.其他是因應近年的變遷要考慮的一、天文地理:(不要踩到地雷)非淹水、海水倒灌等水患、非乾旱區、非土石流區、非地震帶區、非火山覆蓋區、非山坡地。二、民以食為天:(未來較易大增值,脫手也快)首重就業機會;再者薪資高低;再者人口流量。三、總經分析:(關係到持有成本及資金效益)首重利率、稅率、貸款成數(貨幣供給量)、通膨、匯率。四、區域分析:(未來較易大增值,脫手也快)首重交通、生活機能、學校、公園、區域內新建設、馬路景觀;遠離殯儀館、垃圾場、變電所、高壓線旁、污水廠、工廠、加油站。因以前買過小小農地及小小建地也跟朋友合建小小透天(在桃園及台南),不過上述近10年前都賣光了,僅就過往不成材的經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