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工人不用養嗎@@??
家庭不用顧嗎
30%~~我個人覺得還好啦 我以前公司的利潤是高達60%哦
賣一台賺一台,不過有時因為競爭隊手的價錢較低,常常賣輸人家而已
最後都是靠品牌形象來賣贏的!! 所以行銷很重啊的!!!
不過居然只有開到22萬 讓我有點淡淡的失望 我以為會直上25勒!!!
我猜 忠孝西路和中正路口的麗寶建設那棟
如果是蓋大樓的話......一定破25!! 應該會來到27~~~
希望今年可以看到 30的牌價.....
反正不管漲多高 我也還是買不起
標準的 「看人吃麵、旁邊喊燒」
jordanal wrote:
商人蓋房本來就是要賺錢的,又不是慈善事業
人家工人不用養嗎@@??
家庭不用顧嗎
30%~~我個人覺得還好啦 我以前公司的利潤是高達60%哦
賣一台賺一台,不過有時因為競爭隊手的價錢較低,常常賣輸人家而已
最後都是靠品牌形象來賣贏的!! 所以行銷很重啊的!!!
不過居然只有開到22萬 讓我有點淡淡的失望 我以為會直上25勒!!!
...(恕刪)
新聞稿中說30%是毛利,不是未扣成本前的收益利潤,所以成本都已經扣除了!!
請去以新聞稿訊息透露的兩案合銷18億去換算建商賺30%的成交價應該是多少,再去看現在開價是多少去評估開價的合理性!
開這種價格就是擺明了欺負資訊不對稱的消費者,幸好名軒是上市公司,所以資訊要比一般建商來得透明得多,不過從現在的開價可以看得出來代銷的想法應該不是這樣,所以以為大家都不會調查吧
從名軒開價再反觀合雄開價(幾乎同期動工,地段也差不多,材料不可能相差太大),其實兩者如出一轍,都是想賺高額暴利!
聰明的消費者們,大家在下手前請睜大眼睛、做好功課,而不是被這些超額暴利關係人所慫恿的『現在不買,以後只有更貴』、『房價從此一去就不回頭了』或是『買房需要的是衝動』的說法而所迷惑,迷失了最重要的重點是資訊要想辦法對稱透明(這一點是超額暴利關係人所盡力在隱瞞的部份),盡量想辦法在一切客觀的因素下選擇該承購的價格,絕對不是靠衝動跟害怕!!
另外,我在自己開的版有闡述,目前的房價漲幅早已與國民人均GDP成長脫鉤,所以房價若是繼續不合理的上漲,只能證明房價繼續往著泡泡破滅的方向在猛撐,漲的越不合理,撐破的速度就越快! 不過在泡泡破滅前,這些暴利關係人早已經賺得荷包滿滿,頂多損失掉破滅當下的那個案子而已;再怎麼算,對於這些暴利關係人來說都一定是『大賺小賠』!
要是真的到那一天,我們消費者能怪誰? 告訴諸位,只能怪自己,因為是消費者自己縱容這樣的情形發生的,誰叫消費者實在是太好騙了,不騙你怎麼能賺暴利??!
以我以前在建設公司工作的印象,房地產本來就是一種暴利的事業,大公司的土地取得成本都很低(以前我待的公司,在台北市南區的土地成本一坪才5000元,養了十幾年後,當年蓋好一坪賣19萬...),雖然一個建案建設公司賺的金額都上億元,但是就像前面有人說的,公司也是要養員工的...再說一家有點規模的建設公司不但要養員工,還要養包商,有些還要養關係...這些利潤很多還是得靠厲害的會計師及財務主管美化帳面做出來,好給股東一個交代,不是這麼簡單的數字就可以說明的,再說上市公司主要撈錢的管道不是從消費者身上,而是股市...
房價是否合理,在每個階段的認定不同,現在就是一種M型社會,你我或許都是處於M的左端,但不可否認還是有很多人是在M的右端,只是那些人應該沒有幾個會來這兒留言吧!所以我想我指的"衝動"也是要量力而為,不是一味去追高,因為之前看到一些品質不是很ok的社區,房價竟也被炒到一個離譜的價格,這種就不是我樂見的了
目前南崁的房價開價到底合不合理,我覺得應該要去查一下這2家建商土地取得成本來估算會比較準...因為這2家公司的土地原本的地主是聯邦建設,聯邦建設賣給麗寶後,其中合雄的地又是再跟麗寶買進,等於轉了2手,並不是最原始的低成本,如果是聯邦建設推案,又定這種價格的話,那個才真的是天怒人怨了...由於我有學長是土地估價師,當年他有接到其中一家公司在南崁的case,十年前奉化路的建地取得成本一坪大概是22萬,現在下南崁的土地應該也漲不少了,有興趣的人或數學好一點的人可以算一下(我數學不好...不會算),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