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連署?]我只是個桃園縣的小市民!我想吐露心聲!因為我不只無奈而是憤怒!!

應該一次到位的交通建設
硬是拖到不可收拾才動
a122506 wrote:
讓曾經做過宜蘭與高雄...(恕刪)


可能還是一樣的結果
我老婆是宜蘭人, 我是高雄人, 我現在在桃園市
宜蘭/羅東, 很抱歉, 並沒有大的變化(除了運動公園), 再加上那邊本來車就不多.... 別指望了
高雄.....塞車一樣塞, 捷運 ... 大概不用我說了, 現在怎樣大家都很清楚... 最顯著的就是幾條重要道路路標變的漂亮

指望那些....可能會有很大的失望...
住在桃園市7年多, 雖然不是那麼滿意, 但還不錯啦
a122506 wrote:
讓曾經做過宜蘭與高雄的縣市長來做看看或許有機會改造成功。就事論事,無關藍綠


就事論事,就是沒有錢難辦事;高雄市還不是錢堆起來的,宜蘭童玩節現在還不是伸手跟中央要錢。

前瞻性誰沒有,相信版上的大大每一個都有宏觀性的構想跟看法,問題是老子不給錢,什麼都做不成(不給錢就算了,還要我們賺的錢去貼給別人用)


說句良心話,
桃園的經費大多拿去蓋馬路。
這幾年來,桃園的馬路多很多條。
蓋馬路其實會花那麼多錢,都是徵收費用。
一直說縣府沒建設,其實也說不過去。
錢就這麼多,能新蓋那麼多條馬路,已經很不錯了。
+10000

桃園縣現在已經是準直轄市,不能再任由中央或縣政府,用過往的思維來建設桃園,以後各種建設一定得有大格局,桃園縣的都市發展,就目前的格局來看,已經是到了發展的窮途末路,新建設如果沒有新思維、新格局,要想突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要強烈的告訴中央,桃園縣已經不是桃園縣,不讓我們升格,也擋不住我們升格,現在不讓我們做,將來也是得做,,,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平心而論,以本人自出生到成長的經驗來看,對比全台各大城市,這麼二流的生活環境,都還可以吸引這麼多外縣市的移民,很明顯的是有其他城市沒有的優勢,所以,如果居住的品質能夠再加強,那桃園的發展必定爆發,不可限量,,,,

如樓主所言,一個大城市,道路確實為重要因素之一,而桃園確實沒有半條像樣的"大馬路",看看台北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大馬路,更何況還有其他多的是四線道。

再來看看三峽北大特區,一條不長學勤路卻造就了一整個社區,如過這條學勤路可以延伸數十公里,哪該有多好~~

然,桃園如何能開出一條像樣的大馬路呢?

舊思維:拆掉、拓寬馬路,給補償金。
這是不正確的?

這裡面需要三個角色:政府、建商、原地主。如何創造三贏呢?

我只想到一種方式,選定一條道路(我想通常應該是省道吧),長當然越長越好,沿線拓寬至少六線道以上,兩邊配合都市更新政策,多出來的容積率的房屋,賣出後為公積金,依比例分配給政府、建商、原地主,或其他方式分配。這裡面還有很多細節的,就給後面接力吧。

上述這種方式,比選一塊大空地做「重劃區」或「特定區」要好得多,但,這種方式大家應該都知道誰賺得多(政客與地主...咦好像是一樣的人)。
59478 wrote:
民國89年統計,,台...(恕刪)


或許你該把google map打開

看看到底住人的地方和空地平地是多大

桃園平地總建成還不到三分之一,但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幾乎是工廠,剩下的二分之一才是住宅、公園

如果桃園的平地這麼的大,為啥中央不好好規畫開發,要讓桃園的馬路小的跟什麼一樣

按你的推理來說,桃園平地大,馬路就該大才對

另外,桃園市的公園並不是那個蘇市長開始蓋的,而是陳氏兄弟市長開始建設,才會有今天的成果

如果一開始就是蘇市長,我想他大概會跑遍各場合剪踩而以吧
有一種發展法則,叫做放棄,就是老舊、擁擠又難搞的地方,先不去管他,把精力與資金放在新市鎮、重劃區,重新建立都市的發展中心,等到老舊社區殘破、衰敗、地價劇貶,居民無法忍受時,再來動工,相信阻力是會比較小的,當然,這種方法是只能做不能說,因為說出來會給選民罵死,保證不會當選,可是看看全台的都市發展,應該都會有這種領悟,誰叫我們是民主國家,你只要想想,桃園或中壢火車站週遭,拓寬一條幹道就好,會遇到多少罵聲跟阻力,不要說政府單位,就算一般人想到都會害怕,所以說,那些坐擁黃金地段的地主們,無謂的抗爭不一定就有好處的,,,

最後我要說的是,高鐵站區,這麼前瞻的都市計劃,怎麼幹道還是這麼小條啊 !!! 我們真的是小鼻子小眼睛太久了,,,,
Stan Hunter wrote:
親愛的桃園民眾大家好...(恕刪)


能理解你的生氣,因為我也覺得具備國際機場的桃園建設不足

吃喝玩樂,什麼都在台北,下了飛機,就只能一路向北...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