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新聞看到桃園縣是第二級補助對象 查中央的補助辦法
針對大眾捷運系統規劃及建設計畫,但不含自償性經費
補助比例是百分之78
所以自償率高於百分之二十二,好像有點怪,高3%就算了
但是總金額八百多億阿 自籌也要200多億--這段不知道對不對 總覺得不對勁
之前的捷運似乎都不用這個當作阻擋理由 反正都過
所以政治正確才是王道 或許這是發展障礙!
之前jong_tony大 說得一串道路的只有最後的桃17、桃68、68-1拓寬工程不是在中壢市
桃17是桃園市的同安街 桃68,68-1是在龍潭鄉
-------------------------------------------------------------------
新聞的某一段 少三個字
這6項重大交通建設,對紓解桃園縣中壢市交通瓶頸有很大助益,但包括用地徵收、拆遷補償以及工程經費,高達近78億元....
-----------------------------------------------------
自由26號的新聞-《徵地採市價》縣府:區段徵收易有後遺症
桃園縣多功能藝文園區區段徵收案為例,當初很多地主不看好,領價比領地的多,沒想到景氣好轉,藝文園區建地價格飆漲,從當初卅多萬元漲到六、七十萬元,好的路段甚至百萬元,後遺症是領價的地主不甘心,目前還有二位地主告縣府。
未來如果公告現值等於市價,相對的「公告地價」也要調整,如此一來地價稅也會調整,對於大部分民眾是否有利,也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jackie0762 wrote:
這麼多大大的說明
你現在知道那些建商的土地哪裡來的吧?
連縣政府賺了多少錢都算得出來...
藝文特區總面積16公頃,
政府徵收55%的土地,
45%的土地返還地主,
(因此有7.2公頃是私人土地)
這55%的部份還得扣除多功能展演中心那一區以及道路,
(光多功能展演中心+綠2停車場這一區塊就將近6公頃)
剩下的才是政府標售的土地..
(算一算剩下不到3公頃)
建商是能從政府標售買下多少土地?
至於建商土地是從政府標售買到或是跟私人地主買的,
跟藝文特區有沒有百貨公司跟影城的關係何在?
竹城、寶佳這些建設公司跟代銷業者開出的支票,
憑什麼要中悅、昇捷等其他業者負責兌現....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但是在藝文特區購地建案的中悅、昇捷等業者, 是你自己明明大打影城.百貨廣告的, 當然就有必要負責兌現啦, 否則商譽何在? 總不能說蓋了全桃第一高的豪宅, 就可免除掉失信大眾的責任吧.
當然, 該負最大責任的還是在政府, 官方掌握了所有核照與管控開發計畫預期效益落實的權柄, 卻一再放任業者荒腔走板, 並坐視狀況惡化到近乎無法挽救還一籌莫展, 實在是要命.
在友壇經常看到一些版友對建商做武斷式的評價, 我就完全不敢茍同, 甚至覺得幼稚可笑, 他們往往是簡化地以蓋得越高評價分數就越高來評斷, 所以中悅. 昇捷. 連億. 麗寶. 昭陽這些建商都是會蓋高樓的 "好" 建商, 而竹城. 寶佳這些不蓋高樓的建商就是 "爛" 建商, 說是只會浪費地蓋大鳥籠, 這種邏輯敷淺至極.
平心而論, 我對中悅. 昭陽. 麗寶. 嘉璟這些目前在藝文特區蓋(或準備蓋)豪宅的建商沒有一點好感, 他們佔盡大片商業精華地段, 卻只蓋戶數相對少得多的大坪數住宅, 對於土地使用效益是最嚴重的浪費, 犧牲掉原計畫提供大量人口匯聚的商業機能, 卻只成就區區幾十戶百來戶與周邊近鄰格格不入的權貴富豪, 只因為這樣他們可以賺得最多最快, 毫無企業道德可言, 至於周邊一堆竹城. 寶佳的建案有多爛, 這點其實也不是我這種門外漢可以隨便批評的, 畢竟沒有那些專業知能, 也許竹城掉過磁磚, 但是中悅的負面報導也不少, 地下室漏水. 樓板隔音太差都發生過, 誰好誰壞恐怕還不一定.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 今天桃園市人口能夠不斷累積增加, 我相信貢獻最大的應該主要是竹城. 寶佳這些蓋大鳥籠的 "爛" 建商, 而絕不是中悅, 連億. 麗寶這種 "好" 建商, 相同的建地坪數, 他們蓋的豪宅才容納多少人口? 更何況這些權貴富豪會在附近消費的可能性極低, 對區域的發展多半是負面, 是不是也該還這些所謂 "爛" 建商一個公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