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中壢市過嶺好夯



早上不少人出來晒太陽,這個公園的遊樂器材太少,小小朋友還要輪著。附近大樓逐漸完工,未來一定不夠用,希望市長增加一些遊樂器材。

這個場地太小了,應該合併隔壁這塊機關用地一起變成一個大公園,小朋友的運動範圍才夠,機關用地不必蓋太滿,就作成公園的樣子。兩塊地中間這條馬路就省了,變成人行步道就好,封起來不要讓汽車走。

東明 wrote:
早上不少人出來晒太陽...(恕刪)

請問此建案是「大清哈佛」嗎?這個兒童公園算是建商捐獻的嗎?
阿湯哥 wrote:
請問此建案是「大清哈...(恕刪)


是高城森仰
不是建商認養的。是魯市長主持動工的。聽說天匯一期旁邊那個公園才是建商認的。
不過,遊戲器材真的不夠,住在這裡的年輕族群很多,有的要溜狗、推娃娃車溜小孩。機關用地平常不會用到,機關就能省就省,蓋小一點或是高一點,保留多一些綠地,讓公園的感覺連成一片。晚上照明也要加強一點,下班回來的夜生活很重要,不可能每天逛好事多吧。
每天關在室內很難受,最好在水利會會址附近增設一夜間籃球場,大馬路邊打球的人不怕吵,過嶺重劃區就變得更完美了。希望區內的7-11超商可以在年後開幕。

東明 wrote:
早上不少人出來晒太陽...(恕刪)


真的很虛...國中對面那個還比較好。
上來分享一下 住在過嶺這裡的感覺^^

話說我是從小到大都住台北的都會人 前年的時候買了人生第一個房子在過嶺這裡(民族路上的建案)

當初媽媽陪著我看房子並不喜歡我做的決定 但我還是買了 到目前為止 也住了快一年了

一開始的想法 很單純 台北動輒40~100萬/坪起跳的新房子(一般的) 如果沒家裡的資助 很難買得起

我也不想家裡的幫助 就來過嶺這裡買了 現在想想覺得蠻幸運的 因為住的感覺蠻舒服的^^

為什麼會這麼覺得?

台北每日生活很常碰到的就是塞車 塞車 還是塞車(上下班時間)← 其實我個人並不喜歡這種眾多汽機車擠一堆的道路現象,可能只是短短的20~30公里的路程,但就是會花費許多時間在等 在爭車道的行為上 這種天天生活中發生的現象 個人的感覺是 不舒適~

本人從過嶺至中壢交流道之五楊高架經五股到台北堤頂大道再到公司 大約是50分鐘 距離大概1百多公里

但同樣從公司回我台北的家 只有短短二十幾公里 也常常要花上50分鐘或甚至更久(塞車的時候)

對我而言,我覺得過嶺這裡地理的位置 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有到哪裡都10分鐘可以連接到的感覺(像中壢市區、高鐵、一高、二高) 重點是 很少有塞車塞不完的現象 這裡的位置讓我感受到蠻舒適的感覺 當然這也是住了之後才漸漸發覺得^^

常看到網路上大家都是先看附近的生活機能好不好 有沒有發展的潛力 基礎建設、交通建設有哪些 學區又有哪些 因我個人未婚 所以坦白說 這些重要資訊 反倒不是我喜歡過嶺這裡的關鍵因素

另外因我買的是高樓層 所以也是買了以後才知道 原來過嶺這裡可以天天看到夕陽^^(當然天氣要好)
從客廳一下就看到遠處的夕陽 最近也打算買個專屬的看夕陽的桌子椅子 對我而言也是一大享受^_^

原本想說過嶺這裡的房子 如果有漲就賣了好了 不過住了以後 還蠻喜歡現在的生活 原本房子沒什麼裝潢也裝潢了 同事都會問 幹嘛不買淡水林口的房子 又有捷運生活圈 但對我個人而言 過嶺這裡帶給我的舒適性 我還蠻享受的^^

不過每個人感受不同啦 有人天天擠捷運也不覺得不好 但找到自己住的舒適的 還蠻好的^^




東明 wrote:
早上不少人出來晒太陽...(恕刪)

aqex7002 wrote:
上來分享一下 住在...(恕刪)


以你的狀況選這裡是錯的
住一年的感受不會準
多住幾年你就知道
首購族無誤



aqex7002 wrote:
台北每日生活很常碰到的就是塞車 塞車 還是塞車(上下班時間)← 其實我個人並不喜歡這種眾多汽機車擠一堆的道路現象,可能只是短短的20~30公里的路程,但就是會花費許多時間在等 在爭車道的行為上 這種天天生活中發生的現象 個人的感覺是 不舒適~
本人從過嶺至中壢交流道之五楊高架經五股到台北堤頂大道再到公司 大約是50分鐘 距離大概1百多公里
但同樣從公司回我台北的家 只有短短二十幾公里 也常常要花上50分鐘或甚至更久(塞車的時候)
對我而言,我覺得過嶺這裡地理的位置 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有到哪裡都10分鐘可以連接到的感覺(像中壢市區、高鐵、一高、二高) 重點是 很少有塞車塞不完的現象 這裡的位置讓我感受到蠻舒適的感覺 當然這也是住了之後才漸漸發覺得^^
常看到網路上大家都是先看附近的生活機能好不好 有沒有發展的潛力 基礎建設、交通建設有哪些 學區又有哪些 因我個人未婚 所以坦白說 這些重要資訊 反倒不是我喜歡過嶺這裡的關鍵因素





Case01-如果過嶺未來仍沒發展起來,再過幾年有老婆小孩時就知道了
Case02-如果過嶺未來真的發展起來,塞車問題一樣無解(聯外道路很多都非常小條)

當然,以現在來看房價"相對"合理
本身也不喜歡住在過度密集的市區~自己住得舒服最重要。

edenchan29 wrote:
以你的狀況選這裡是錯...(恕刪)



老實說 現在的感覺是朝向越來越好

就下完班 就會想很快回到過嶺家^__________^

其實我很難想像~長年住在台北的人~都不太可能會搬往其他縣市住!!
因為台北人給我一個觀念就是~沒有在外縣市生存的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
我在台北上班~問過了所有的同事~請問你會搬到桃園去住嗎?
每個同事都說....不會~因為沒有"生活機能"~我聽到覺得很傻眼~~~
感覺長年在台北居住的人~對外縣市是沒有生存能力的!!!

我知道台北同事大部分都不是有錢人~也就跟一般般普通人一樣~但是它們寧願
咬緊牙關選擇買在台北的18~28坪~單價40~50萬以內的房子(但是從半年前說到現在還是買不起)~
也不太願意到林口及桃園這邊選擇35~50坪~單價17.5~25萬以內的房子~

老實說~台北生活品質好? 狗屁不通...太陽都會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了...


為何這麼說? 各位想想甚麼叫做"品質"再來檢視下列項目!!
1.台北最強的就是公共運輸~肯定方便~但是仔細想想~交通的"品質"好嗎?
2.台北最貴的就是房子跟土地~肯定超貴~但是仔細想想~居住的"品質"好嗎?
3.台北同事都說~生活機能好~到哪都方便~各位想想~除了到捷運周邊的生活圈外~
~哪裡突顯了方便二字~還不是開車~而且還大樓林立~眾多陸橋~高架捷運穿梭在
各棟建築物之間~到哪都方便在台北只有點對點的行為模式罷了~哪來的沿路優美風景?
4.台北市買東西~年輕族群的一般生活用品方便購買嗎?nova?光南?光華數位新天地?
三創數位園區(如果你家不住在這區附近~請問要去哪買?)除了捷運下車後走路過去外~
想要開車去的根本就很麻煩(吃東西亦同~根本找沒停車位~只能坐捷運)!!!
5.延平北路1234段~跟其他縣市的街道有何不同?但是房價卻要每坪也要60萬以上~請問~有捷運嗎?方便?品質?(我覺得桃園大有區就勝過這了)
以上還有太多項目懶得一一舉列出來~可自行體驗!!

對我來說~生活在台北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對~就是"累"~花錢買一個累字!!
------------------------------------------------------------------

好~現在回到主題~

樓主會說買在過嶺~這是讓我覺得跳慟非常大的地方~在怎麼說我也會覺得台北人要買在桃園應該會選擇在
有生活商圈的地方~目前的過嶺

1.視野寬闊舒暢~這是桃園各處唯一優於"雙"北市的地方!!!
2.周邊附近是不是有類似工廠還是工業區的地方(長居在此~對健康好嗎~這是我特別注意的?)
3.目前周邊的"基本"生活機能都沒有起來(包括青埔)~對台北生活圈的人~怎能會接受住在這邊?
4.至於交通~我敢肯定~除了沒有捷運外~以開車族的角度來說~交通品質遠高過於台北市!!
其實~外縣市的居民對於捷運是否真的那麼需要?長年住在沒有捷運的縣市居民來說~意義並不大!
因為~開車後~路邊到哪都有停車位~還可欣賞沿路的空曠景色!!可能看到喜歡的東西~
可以隨時停在路邊去看一下~或是吃個小吃~相當舒服!!
5.看不到千里萬重樓~與大量的高架捷運~讓您開車的人與後座的人的視野~更加舒適心曠神怡!
6.各種生活產品的商店在過嶺還沒有比較整體完整性的商圈~(最近才開始的好市多暫不計入)
生活商圈型態~大概近幾年要依靠中壢海華附近跟未來的青埔高鐵特區範圍!!
7.其實過嶺的價位~在桃園大業大有區那邊~機能更好~價位在過嶺價位的伯仲之間~16~21萬內是主力!!

綜合以上~我挺佩服樓主身為台北人會願意居住在目前階段的過嶺~就"生活品質"對我來說~桃園遠勝於台北市!

PS(桃園開始陸續都有重劃區出現~道路改善~綠覆率面積廣~桃園肯定會更好)
PS2(當然~其他縣市沒列入討論是因為~樓主在台北上班~不會買到新竹台中去)
PS3(至於宜蘭? 別傻了~光靠一條雪隧就把宜蘭房價拉到每坪開價60萬!況且雪隧
一出事...談甚麼交通品質?沒有別條路可走~宜蘭(礁溪)也只是針對台北客點對點
生活下的犧牲者而已)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