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哥+小虎 wrote:我一直認為桃園的進步是靠居民、建商及大賣場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與其他縣市相比,桃園縣政府出力實在不夠多...(恕刪) 如果版上有這項功能, 我絕對立刻給您按一個 讚您點出了問題的核心, 人民的期望 + 對政府的失望為什麼民主制度選出來的地方首長跟民意代表, 卻始終在幹違背民意的事呢, 如果這些 "精英" 能夠做出 "超越" 一般普羅大眾所期待的成績來, 那麼當然值得喝采, 但是實際結果卻是, 他們根本就無法達到一般普羅大眾的及格標準, 速度跟品質都差得太遠.
回標題-桃園市的發展障礙---就是人去別的縣市才發現人家進步的真是快藝文特區廣場是桃園市目前唯一大型活動用場地(應該是勉強可以用,每次辦一場活動草就掛一次)在不好好經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友壇看到版友說 最近發現所有電子報新聞平台中壢的新聞都是桃園縣第一多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魯市長很厲害對於媒體的掌握很有一套另外一則新聞報導桃園縣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縣政府爭取多年,中央以沒有經費為由,未列補助項目,縣內交通瓶頸遲遲未能解決,地方民怨四起。縣府官員認為,這些重大建設「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縣政府交通局交通規畫科表示,為了加速桃園縣交通建設,目前列為優先辦理項目包括,龍慈路(原龍興路)延伸至台66線快速道路新闢工程、中壢市龍岡路拓寬工程(環中東路-龍東路)、中壢龍岡地區都市計畫1-3(中壢市中山東路)道路拓寬工程(龍昌路-龍東路)、二號道路延伸到中壢五權段、以及桃17、桃68、68-1拓寬工程等。很明顯地, 有2位中壢市長都搶著在全力建設中壢, 中壢不拿第一也難, 如果您去看縣政府每月出版一次的桃園新報(很像捷運報或爽報的大小與份量), 我上周到縣政府辦事不經意看到, 順手翻了6.7.8月版共3份一遍, 裡面的內容更是赤裸裸地像是南桃園報, 而且內文所有只要有同時提到桃園市. 中壢市的地方, 一律都是以中壢市. 桃園市的順序來寫, 有需要這樣嗎? 再怎麼說目前桃園市也是縣治, 人口規模及各方面發展都還是超過中壢市, 把心思都拿來搞這種狹隘的地域意識型態實在既可憐又可悲.不過勢會至此,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桃園市形同擺爛沒有市長造成, 坐著位子的人卻不做事也不管事, 當然讓別人踐踏, 現在人家是2位市長在比誰對中壢市的貢獻最多, 桃園市早被踢到一旁沒有人理, 要不是建商務實看出桃園市發展潛力而大力投資建設, 少數幾位民代奔走, 桃園市根本連新聞版面都看不到囉.
上上星期曾因住家附近的道路旁水溝疑似有人倒廚餘之類的東西酸臭好幾天打電話去公所反應跟總機說一次後說轉服務台再跟服務台說一次服務台又再轉另一位小姐再反應一次又說幫我轉計劃科氣的我掛電話再打去市長室最後仍是.....幸好下雨了如此怎麼會進步
jackie0762 wrote:現在藝文特區建商的土地,大都是縣政府分三次標售的可以去Google一下便知道先做好功課,再來回莫名奇妙 這樣喔..那我就不知道我爸朋友那塊藝文特區的土地是怎麼從政府手上分回來的...難不成是等政府標售時再跟政府買回來的嗎?
藝文特區開發案是區段徵收, 重劃後預期土地價值可以增加, 原地主可獲得一定比例之受益回饋, 可自行選擇 領地 還是 領徵收款 的方式, 通常地主預期重劃後土地價值可大幅增加的, 會以領地為主 ; 但若是不看好未來增值前景的, 就會以領徵收款為主, 先落袋為安.當然, 政府也可順理成章地從中取得一定比例的土地, 除了做為公共建設之外, 還可再對外標售, 以獲得資金支應整個開發案的財務, 或甚至發上一筆橫財.
所以政府自己作莊家,做無本投資客賺百姓的錢!jong_tony wrote:當然, 政府也可順理成章地從中取得一定比例的土地, 除了做為公共建設之外, 還可再對外標售, 以獲得資金支應整個開發案的財務, 或甚至發上一筆橫財....(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