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桃園弊案連連,你還信藝文特區有影城和百貨公司?捷運綠線?便利公車路線?青埔有航空城?

Waffenss01 wrote:
自己回去看看機場線的...(恕刪)

itomakoto wrote:
只要 快速 方便 舒適 誰管他是 捷運 還是 快速鐵道? 根本不重要....(恕刪)


機場線的轉彎半逕小於1000公尺的很少,就算用台鐵也只要在這些地方減速就行了,又不是要"全線爆衝",難道有人以為高鐵商轉300公里/時,就可以台北~左營都跑300公里/時了嗎?那台北~左營豈不是69分鐘就該跑完了,還是機捷的商轉速度100公里/時就有辦法全線衝?(那只要20分鐘就可以跑完台北站~桃園機場)!!,這條路線要跑台鐵,當然會重新修正設站與路線,拿現在為機捷量身訂作的坡度/設站/轉彎半徑..那些來討論根本就沒意義呀!這些東西又不是為了台鐵而量身訂作的!

日本機場線用傳統鐵路的設站跟香港機場快線/仁川機場快線一樣平均站距都超過5公里,那兒像機場捷運平均站距只有2公里還搞一堆人口聚落少的車站?當年機場捷運就是一開始搞土開官商勾結才讓BOT破局,這條路線又不是人口眾多的市中心區,幹嘛台鐵捷運化?台鐵又不是到處都有捷運化,連台鐵捷運化的條件都稱不上的路線,又何必搞真的捷運!!

再退一步說,就算這條路線蓋台鐵搞捷運化,又如何?同樣的都東西,台鐵用比較少的經費達到同樣的效果,為什麼要花比較多的經費去搞捷運?捷運跟台鐵沒差嗎?主管單位不同,適用法源不同,票價制度不同,興建成本不同....對乘客來說沒差通通都是軌道運輸嗎?同樣路段台北~桃園機場,台鐵票價低於42元,機場捷運80元/160元,你看看他們會不會說根本不重要...
我就是乘客阿~ 我上篇發文不是才說我覺得
"只要 快速 方便 舒適 誰管他是 捷運 還是 快速鐵道? 根本不重要" 不是嗎?
所以我就是覺得 沒差 的乘客阿~

機場捷運直達車160元很貴嗎? 那你可以改搭客運阿, 國光號台北到桃園全票只要125元.
但還是比站站停的80元貴, 我只能說站站停的80元票價真便宜.

至於什麼台鐵票價低於50元, 因為是您一廂情願的假設, 我也不方便進一步在去談論什麼.
(然而80元跟50元價差才30元, 我不知道需要糾結什麼?)

如果連80元都出不起的人, 那基本上您說的50元, 我也不認為他就會出的起.


sizwu wrote:
對乘客來說沒差通通都是軌道運輸嗎?同樣路段台北~桃園機場,台鐵票價低於50元,機場捷運80元/160元,你看看他們會不會說根本不重要......(恕刪)
文章已經修改 板主看到請自動刪除本文章
itomakoto wrote:
我就是乘客阿~ 我上...(恕刪)


國光客運125元比機捷普通車80元,差了45元->說機捷普通車80元"真便宜"

台鐵38元比機捷普通車80元,差了42元(比機捷直達車差了122元)->卻說你們在糾結什麼票價

35公里路程(約基隆~板橋,約南崁~湖口,約新竹市~苗栗市,約台中市~彰化田尾,約台南市~左營,約蘇澳~頭城,約花蓮~鳳林....)的大眾運輸票價價差40多元~100多元,大家想糾結算一下貨比多家不吃虧.....不行嗎...

Sizwu:
那我請問一下, 機場捷運 到 台北 台鐵的路線怎麼走? 有確定了嗎?
既然沒確定 就不知道他實際幾公里, 搞不好政府規畫還會想多繞些地方也不一定.
既然不知道, 那就是你心中有自己認為的路線然後自己抓得票價不是嗎?
難不成政府已經規畫出台鐵版的 機場捷運 到 台北 路線?

我不但不是在網路世界逞什麼口舌之快, 我每個周末還搭165元的高鐵台北桃園往返也不痛不癢, 因為我覺得超方便的. 一趟節省我十幾二十分鐘的寶貴時間,
我當然也可以選擇現行就有而且便宜的台鐵從桃園去台北, 但我就是不想阿... OK嗎?

sizwu wrote:
台鐵35公里(約松山~桃園) 區間車42元(悠遊卡38元) 票價只有機捷的一半,台鐵票價都有法源與公式計算,沒辦法一廂情願,票價可以一廂情願的話,台鐵也不必為漲價跟立法院搞了幾十年都還沒辦法漲~搭任何大眾運輸也不是什麼出不出得起幾元的問題,只要是人的消費行為本來就是希望"能省則省"
國光客運的125元vs機捷運普通車80元->機捷普通車比國光客運票價少36%
機捷(80元/160元)vs台鐵(42元/悠遊卡38元)->台鐵票價比機捷普通車票價少了55%
機捷普通車比國光客運便宜45元,台鐵悠遊卡比機捷普通車便宜了42元
...只能奉勸在"網路世界"要怎麼逞口舌之快心口不一那是you的事~~"現實生活中"有更多人為了票價是斤斤計較!



Bennyshu:
可以阿, 我只是表達也身為乘客的我的立場, 我是認為沒差.
您認為有差當然也是表達了另外的聲音.
但別以偏概全, 認為全台灣的人民都會認為有差吧?
有人care價格, 有人care 快速 方便 舒適.
就像有人買toyota, 有人買BMW.
但別說所有人都care價格都只想買toyota... 這就太偏剖了吧?

bennyshu wrote:
國光客運125元比機捷普通車80元,差了45元->說機捷普通車80元"真便宜"
台鐵38元比機捷普通車80元,差了42元(比機捷直達車差了122元)->卻說你們在糾結什麼票價
35公里路程(約基隆~板橋,約南崁~湖口,約新竹市~苗栗市,約台中市~彰化田尾,約台南市~左營,約蘇澳~頭城,約花蓮~鳳林....)的大眾運輸票價價差40多元~100多元,大家想糾結算一下貨比多家不吃虧.....不行嗎...
bennyshu wrote:
就說了這條路線要設計傳統鐵路要設計過了三重站再出土高架,在林口台地地下化只設一站,坡度自然沒有現在的那麼大,現在的機捷坡度會大是因為台北站要地下化,三重站又要高架車站,林口台地上去還硬要高架化,才會搞出一堆大坡度來,你拿現在機捷這麼奇怪的規格來討論能不能跑台鐵幹嘛?...(恕刪)


林口台地上面的高架根本不影響最大坡度....
真正的大坡度是下上台地的地區,有顯著高低差.
為甚麼機場線大老遠從新莊就開始高架爬升,因為海拔240米林口台地太高了,
前面偷爬一點,後面上台地時才能少陡一點,
但是靠高架爬升有工程極限,高架已經高到不能再高了...
所以最終仍是5%以上的陡坡上林口.

而且一般人沒注意到的上林口過程有一段是全地下化的!
這是因為就算前段提早高架緩升+ 上台地的5%陡坡, 都無法直接爬上林口台地!!
所以A7站是被迫設成地下站,把那邊壓低,否則坡度會超過6%以上,和阿里山登山鐵路同等級....
等到已爬上林口台地,已經沒有大幅高低差時,才恢復為比較省預算的高架.
A8-A9那邊,你再改地下也只是浪費錢而已,因為陡坡根本不再那.
唯一能靠地下化壓低坡度的A7附近,目前的機場線早就做了,但仍然很陡.

當初原版的長生線其實想省預算沒有任何地下化段,所以它上林口時更陡,
那個版本不管機捷,台鐵,高鐵...全都爬不上去,因為太陡了.
長生公司是選用膠輪才勉強爬得上去,而以上那三家都是鋼輪....
政府版的路線已經是砸錢改良過坡度的了.

機場線不是硬要高架化,而是地下化太貴了.
不管你用膠軌鋼軌,捷運火車,地下化都是最貴的,貴的不是交通載具本身,而是施工.
用高架已經是政府依賴土開來彌補自償率不足的不得已選擇.
想要更大面積的地下化? 很好阿,錢哪裡生?
光是桃園都會區短短10多公里的台鐵,若要從高架變成地下(民代在爭取)
縣府估算從300億變1000多億....超貴.
要地下化又要說台鐵來蓋很便宜,話都你再講....錢要幫忙出嗎?
連人口龐大的桃園市區都沒錢搞地下化,你覺得政府當初會在林口泰山一帶搞全地下化?

使用高架的版本自償率都不到7%了,還是政府靠土開外部利益才能拉到5成以上.
若要地下化,每段預算要3倍起跳,錢會自動生出來嗎?
還是設更多站搞更多土開? 但又批評土開太多? 矛盾....

現在是改開預算無上限的超級外掛嗎?

這條線當初規劃時預估運量超低,因為周圍都是未發展區.
不想要土開利益彌補就是不蓋機場線,沒有第二條路.
想要地下化,很好~~就是更多土開繞更遠設更多站....或是走大遠路的桃林線.

TMU1000跟TMU2000電聯車雖然非多數台鐵的推拉式,但也非全動力車.
仍然無法使用在這大坡度路線,而且台鐵電聯車打算要多設通勤車站,
跟你要的甚麼5km加大站距根本矛盾.

覺得高鐵局或台鐵可以自行決定設站多寡的,請多看看A5a,A2a站,
沒站也在地方政府要求下,硬去做評估,非常有可能再加蓋站.
因為附近很多重劃要搞.....機場線不會因為叫台鐵規劃就有所不同,只會蓋得更爛.
台灣的設站地點從來不是只考慮交通運量本身,而是連經濟和政治需求一起考量.
別以為高鐵局或桃捷很喜歡在桃園那堆農地蓋站,一切都是因應政府未來開發需求使然.
換誰來規劃都一樣.就連高鐵未來也可能增加至12站...
.

jarbaslin wrote:
...(恕刪)



啥表情???
.

jarbaslin wrote:
替最後一隻白老鼠擔心...(恕刪)


哈哈!!

也該為 網上充滿話術的 代銷 仲介 建設公司 擔心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