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號召四千熱血 加速桃鐵高架

vetvic wrote:
2bod大你很有創意...
最無辜的是右腿,沒有醫生管他的感受!(恕刪)


關於這點,偶倒是沒那麼悲觀啦
舉個例子好了
中壢市中豐路段橫跨中正路到中央西路,全長三百廿二公尺,早在民國六十一年規劃打通
但是一直到2000年才打通
因為這裡是精華商業區,拆遷徵收特別困難
即便補償金給夠了,也還是會有其他聲音
"但民房拆除過程中,不時有居民陳情中心樁錯誤,抨擊公所被矇蔽".....
老一點的中壢人都應該知道這一段故事
當時的市長張昌財因為搞定這條路而聲望大漲
我此文是分析政府立場,和個人要高架或地下無關

之前或許政府財政好,只要財團一句話
即使投下千百億建設,也很阿沙力
但政府現在財政困窘,加上之前的建設不但沒有獲利,還有買回虧損的問題
又因人民少子化加產業外移,稅收逐年短少
一堆新市鎮、航空城開發,各縣市捷運也都有停擺危機
財政無法開源,就只能節流
所以桃園要爭地下化,就算有心建設籌錢都難

桃園鐵路地下化要花上千億,對政府而言,這項投資對營收是沒有幫助的
鐵路就算一直平面,桃園縣民還是要搭火車,台鐵一樣賺錢
頂多每年都有桃園縣民被火車撞
鐵路立體化不僅有安全問題,最大的影響是兩側交通,妨礙發展
像國際路緊臨鐵路那一帶一邊大樓林立,一邊農田
鐵路立體化太晚,導致一邊發展已定型
未來即使高架化,要再增加四線化幹道也是極為困難
再拖上個二十年,恐怕桃園精華地段都已發展完畢
鐵路阻隔都市發展傷害已達最大
對政府而言,讓桃園建設空轉是一點損失也沒有
損失的只是桃園鐵路兩側都市計劃日益惡化
未來即使地下化也無濟於事

就爭取力道而言,縣長是不會支持鐵路地下化
支持鐵路地下化的人就像大家討論的,有的只是要合理補償,有的支持力量有限
有的被分化,有的妥協,只能慢慢接受

即使這個力道出來了,縣長也被迫爭取地下化
中央頂多讓桃園地下化一直停留在評估階段
高架可拖上二十年,地下拖上個二十年也不為過
但二十年後,桃園鐵路兩邊受阻隔會有什麼影響
這就很難講了
MY GOD
17年...不想等那麼久,我希望至少108年可以看見桃園不管是高架化或是地下化完成
只要可以消除平交道,誰最快我就支持那個方案
小兔子
也許是理工背景,凡事講究數據和追根究柢,因為交通部與縣政府一直遲遲不正面回應,關於地下化與高架化的差異性,包含工程困難性, 經費, 施工時間種種比較表給大家參考,讓縣民清楚明白哪項適合桃園縣,就像大家喜歡探討哪項東西CP值較高的研究精神。

自2008年縣政府公告鐵路沿線禁限建後,我們稱為自己為末代住民,禁限建的緊箍咒造成買賣或改建都很困難,拖下去對有能力離開的人,這不動產拖住一筆不小的錢;對無能力離開的人,這是他全部的財產,拖越久表示他也可以生活得更久。基於這點也要縣政府趕快表態,要建或是解除禁限建命令。

台鐵經歷了立院高架化預算刪除的爭執,多給地下化選項給交通部研究,相信交通部會很快依照之前研究過資料,端出詳細比較表給立院諸公參考。
日月金金金 wrote:
也許是理工背景,凡事講究數據和追根究柢,因為交通部與縣政府一直遲遲不正面回應,關於地下化與高架化的差異性,包含工程困難性, 經費, 施工時間種種比較表給大家參考,讓縣民清楚明白哪項適合桃園縣,就像大家喜歡探討哪項東西CP值較高的研究精神。
...(恕刪)


我記得之前有人分析過了,有點想要跟大大說你LAG了
但還是尊重您是末代居民的份上,表格幫你整理好了,待有在研究的大大來填空

地下化
1.工程難度:__
2.經費:__
3.施工時間:__

高架化
1.工程難度:__
2.經費:__
3.施工時間:__

日月金金金 wrote:
自2008年縣政府公告鐵路沿線禁限建後,我們稱為自己為末代住民,禁限建的緊箍咒造成買賣或改建都很困難,拖下去對有能力離開的人,這不動產拖住一筆不小的錢;對無能力離開的人,這是他全部的財產,拖越久表示他也可以生活得更久。基於這點也要縣政府趕快表態,要建或是解除禁限建命令。...(恕刪)


土地徵收程序
一、 舉行公聽會
二、 興辦之事業計畫報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 。
三、 地上物查估 。
四、 召開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取得協議說明會 。
五、 擬具徵收計畫書 。
六、 陳報內政部核准徵收 。
七、 徵收公告及通知。
八、 發放補償費 。
九、 未領補償費繳存土地徵收補償費保管專戶保管 。
十、 辦理徵收土地之產權移轉登記 。
十一、 徵收成果備案 。

政府的執行單位是依公文命令行事的,執行單位還在走土地徵收程序,在高層未下達解除限建命令前,執行單位還是依法處理走完程序,縣政府不表態,其實表示他就是就要先走土地徵收的程序,縣政府且戰且走罷了
對了不管補償金多少還是堅持地下化的日月金金金大大,你怎麼又討論起無法安身立命的拆遷戶呢!
您昨天不是要大家恢復理性來討論地下化還是高架化嗎?

地下化
1.工程難度:困難
2.經費:工程費約為高架化的3至4倍,即約1000億
3.施工時間:比高架原本估計要多6年時間完工,即約15年

高架化
1.工程難度:簡單
2.經費:308億
3.施工時間:9年

以上是我去查的資料,如有錯誤請自行修正

這裡有很多台鐵為何採高架化不採地下化的說明答覆,請參閱
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 環境影響說明書 專案小組第四次初審會 (95.09.15) 會議結論 及綜合討論意見答覆說明
發個聲!
我也是鐵路沿線,國際路一帶
早點蓋高架解決吧!
以上!

2bod wrote:


seaning1...(恕刪)


2bod大居然玩起故事接龍,而且結局是~~一網打盡~~
嗯....算你狠!!!


建議版主和其他拆遷戶儘快逹成共識,把訴求定在提高補償金,
集中火力爭取,這樣比較有利,也比較容易逹到目的
不然又要提高補償金,又要鐵路地下化,如此雙主軸反而模糊焦點

政府給籌碼也會看時機,目前桃園沒有選舉,想地下化簡直緣木求魚
立委作秀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刪除建設預算真的不可思議!
再等下去只會延宕桃園的發展,
當民怨四起,屆時有可能真會成為桃園多數縣民的公敵!
seaning123 wrote:
2bod大居然玩起故...(恕刪)


基本上那位黃大立委..在下屆立委選舉中..我這一票他應該是拿不到了...
Fuji S5 pro + AF-S 16-35mm F4 VR + AF-S 70-200mm F2.8 VR + SB-800 快樂拍照中~^^~
我是仍住在台北
但是想到桃園覓新居的老台北市民
我真的對桃園的環境不了解
一開始被許多桃園地區新建案吸引
便只是單純的就房價與建材去比較台北市區的房價做判斷
是否可以搬到桃園去住新房子
除了對於不同的個案子去看去研究
經過一段時間當沈默的觀眾與聽眾
吸收了很多桃園市區的消息以後
現在看了網上的許多討論
才發現原來桃園市存在很多都市計劃與發展的問題
自己真的被桃園市目前在茶壺裡面外面的爭議
以及設站問題爭鬧不休被嚇到
原來這就是城鄉差距
政府太忽略台北以外地區的均衡發展以及缺乏計畫
導致現在人口多了
房子多了
交通建設卻無法很有效率的跟上台北的水平
政府應該多多關心台北高雄以外的人民的需要
但是說實在話
這樣子的桃園的情形如果讓很多台北客看到了真實的一面
也許很多台北客會打退堂鼓
不敢搬到桃園來了
因為不知道何時自己買的房子會遇到都更或是遷建的問題
就算沒有遇到
也會擔心日後市內交通不便的問題
我想以同理心
來看這件事情
我們大部份住台北的人
也不是在台北沒地方住
而搬到桃園市是我們的”選項“而已
既然想成為新桃園人
因此我們更應該要謙虛的來關心桃園的發展

但是對許多老桃園人來說
新的桃園市計畫以及交通計畫或是都更
總是有大部份的人獲得間接或直接利益
可是一定有少部份人一定會面臨生死關頭的掙扎與奮鬥
我們不只需要同情心
也應該予以支持
要求政府如何取得更多資源來協助他們生存下去
我們也會希望政府好好處理
別讓許多人變成計畫下的犧牲者流離失所
建設真的重要但是也要照顧到老闆姓的生存之路
台灣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威權政府
沒有什麼是情都是政府說了一定算數的
凡事都需要用非暴力的方法努力去爭取
老百姓都變得聰明了
用選票去規範議員
黏著議員去影響政府
不停的利用媒體的力量去公開真相
去激發起討論以及引起國民注意
讓議會裡面真的有公開討論
形成正向的循環

談談我們家的例子
幾十年前我家以前住在現在台北建國高架橋下的位置
我家被拆遷走了
我的阿姨與一大堆親戚
家就在空軍總司令部旁邊的平房(常常發生火災)
或是在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附近
以前稱之為五十六巷的地方
國際學舍等等的兒時回憶都在那裡
大家都因為政府強制要蓋高架橋
大家的家庭房子都全部都被拆而必須遷走
當年很多人跳樓(其實被拆掉的大多是平房)
以及抗爭
燒屋子
擋警察
這一切
歷歷在目

所幸
政府在青年公園(舊稱南機場)旁邊找到一塊空地
先蓋了許多國宅給這一些被拆遷戶搬去住
大多是十幾坪大小的空間
但是並不是每一間拆遷戶都幸運的有機會搬去住
只有抽簽到的住戶才有資格搬進去
並且前提是你必須還需要花錢付貸款去買
沒有錢的只能把機會讓給別人
我們看得到有人因此走上絕路
有人因此重新開始
最後這一區塊加上青年公園的加持
三四十年以後
已經形成一個很大很強的社區聚落

我父親因為窮
因朋友要求把分配到的國宅讓好朋友去買
一輩子都幾乎住在二十幾坪大的租賃的小公寓之中
後來又因為沒有太多的錢只好搬到基隆去住在很多原住民活動的山區長安社區
回想這幾十年來的發展
台北是的確像是一個未來桃園發展的縮影
台北的失敗部份
小弟認為桃園如果可以躲掉
就應該有遠見提早規劃避免走依樣辛苦的路
看到那一些將要進行抗爭的老百姓
彷彿又把時光拉回從前
看到街坊鄰居老伯伯老阿姨們的記憶

為了社會的和諧
其實大家應該多一點討論
一但有共識
做任何事情都繪事半功倍
台灣的民間工程公司的施工技術已經是世界上前幾名了
無論是地上或是地下
在我看來
根本不是技術上或是經費上的問題
問題是桃園人內部沒有共識(我也嘗試去站在桃園人的角度去想像自己是桃園人來看事情)
可是誰願意去犧牲自己多年經營的成果?轉眼成空?
這不是天災不是地震
是一個政府的強力剝奪
這樣跟對岸的政府有何不同?

反過來說
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用民粹去解決
用民主多數暴力去打壓少數
要少數人去甘願犧牲....這也是不對的
強力執行拆遷這樣子的確可以加速政策推行
但是卻留下很多社會問題與後遺症
以後要花更多社會成本去修復
錯誤的執政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建立仇恨
避免重蹈覆轍
市內多溝通
多方尋求解決方案
一定可以避免逼人走上絕路

我看了一輩子選舉
沒看過幾個議員是不為自己前途的謀算的
不管是好的議員或是不好的議員不過幾年時間就不見了
這些議員最後都住到台北或是大都市去了
但是留下的問題或是他們的“傑作”
卻要地方縣市老百姓去面對幾十年

去問水利屬官員吧
現在石門水庫的重要性如何?
全世界現在談的重點都不是再蓋水庫
而是在研究如何拆掉水庫

台北市現在
每一個住台北的人們
沒幾個人喜歡家門前有建高或是新生高或是市民高架擋著
可是都需要它來方便上高素公路或是去士林夜市
有幾個人記得曾經高架橋下面也有幾千戶被拆遷過
只有被拆的人才記得那心裡的痛與流離失所的滋味
如果這些快速路現在可以地下化
相信附近有幾十萬人贊成
也會出現反對聲音
但是該不該做?
是老百姓才有全決定不是嗎?
難道是台北捷運局才能做決定?

美國波士頓花了好長的時間才把市內的高架拆掉改地下化
他們付出的代價
絕不比我們蓋桃園高架或新蓋地下化的代價低

對桃園短期來說怎樣是好的方式?
或是長期來說怎樣是好的方式?兩者若不同,日後如何銜接?
你們要留下一個怎樣的桃園市給後代?這個比較重要吧?
也許多年後很多桃園人也搬去住台北了
享受到這一切便利
其實也是踩在很多當年犧牲的人的肩膀上
去品嘗他們的犧牲所長出的果實

至於現在要怎樣快速解決問題以及怎樣將對老百姓的傷害降到最低
這是民主國家面臨到的學習功課
我們在台北的人
超過四五十歲以上的人都記得這些拆遷故事
就算到現在
還是有人喜歡高架有人討厭高架
也有人喜歡地下化
但是討厭的變得比較少了

有誰回頭來關心怎樣補償當初那一些因抗爭受傷或失去性命的老台北市民?
以及政府的強力執行
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如今誰有權力這麼做?

只有靠桃園市民自己要站出來為自己努力
桃園市民才是主人
無論是支持地下化或是地上化
請大家優先考量怎樣照顧到無論地上或是地下化的那一些被拆遷戶
為桃園後代子孫留一個好資產當作傳世之寶

台北捷運公司那麼賺錢
難道不能夠請政府真這個官股佔大宗的公司商量怎樣幫助其他縣市發展捷運嗎?

我只知道當沈默的大眾不見得能幫助桃園市進步
但是就算有再進步的政府
政府還是像蠟燭
不點不亮
這一點
政治人物最清楚這個現實
會吵的小孩永遠有糖吃
桃園市民會忍
也該忍到有限度了
這是我對於桃園市民的看法也支持桃園市民去向政府要更多資源
別再沈默

如果台北客搬入愈多到桃園
其實對桃園的發展也是正面
因為
多一點聲音加入
會多一分力量
去影響政府

桃園市空屋那麼多
許多新屋平均售價大約13萬一坪
中古屋也許更低
政府出面去輔導
與協調銀行專案低利貸款
拆遷戶應該不會沒有房子住的
完全看政府裡面有沒有人願意負責任去出面解決這個問題
把這些問題留給被拆遷的老百姓去任其自生自滅
這個政府不管
就太可惡了

桃園市民加油
希望我這個老台北人(還期待搬入桃園市的人)
給你們加油打氣
多多辦公聽會廣納建言與意見
如果有了共識
就像一支有力的棒槌
打在政府的鑼上
他們不配合都不行

如果內部沒有共識
政府只會放著拖著沒人敢負責任去推動
預算只會被其他縣市吃掉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