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桃園弊案連連,你還信藝文特區有影城和百貨公司?捷運綠線?便利公車路線?青埔有航空城?

bennyshu wrote:
既然機場捷運的營運模式和傳統鐵路很類似->但捷運興建成本遠高於傳統鐵路,
很類似的東西用省錢速度又比較快的傳統鐵路就好了~

再者傳統鐵路在中壢站還可以設計接上縱貫鐵路,也就是從中南部搭台鐵可以一車直達桃園機場!
另外台鐵不是BOT為了要提高自償率搞一堆重劃區土地開發(從台鐵幾個支線就知道)
最關係民生就是票價會比機場捷運便宜!台北站~桃園機場35公里(約松山~桃園)
區間車42元(悠遊卡打9折38元),機場捷運直達車規劃160元,普通車80元~~兩者差了很多

"副都心和塭仔圳,五股新市鎮,以及林口新市鎮,大台北都會區往外擴散,遲早得蓋捷運到新五泰交界"
其實這幾個地方就算蓋傳統鐵路也一樣有設站!!照網友前面的規劃:台北站-三重站-新北站-林口站-機場一航-機場二航-機場三航-高鐵桃園站-中壢站,對於這些重劃區新市鎮來說,它們還比較喜歡這種設站少可以快速進入市區的聯絡方式,不用拘泥於捷運站距要短的關係弄了一堆小站...我一些住淡水通勤台北市區的朋友有時候都會抱怨淡水線站站停的捷運太過於落落長...綜合一下,傳統鐵路比起機場捷運具有造價便宜+票價便宜+不用搞重劃區開發被批炒地皮+中壢站規劃直上縱貫鐵路...優點不少
..(恕刪)


第一句的前提就錯了.
其實傳統鐵路不見得比較便宜,要看情形(怎麼蓋).
EX:台鐵桃園段全部平地走原路做高架化17km 308億(一定會追加),
和機捷的51公里穿過林口台地1100億相比根本沒有便宜到哪.
而且台鐵高架還是走原本路線減少土地需求,不像機場捷運是新的每公尺都要徵地,
誤以為便宜是因為台鐵以前都走平面....只要你想要高架或地下化,同樣是天價,甚至更貴.

知道機場捷運是"每車都是動力車"嗎? 就是因為爬坡率和爬坡速度的限制.
台鐵可沒有這種東西(整列中動力車很少)...
但只要想走泰山林口桃園這陡坡路線,就只能這麼搞...
要叫台鐵配合這路線的特規需求,做出來就不是傳統鐵路,而只是換個人發包的"機捷".
機場線的局部最大坡度超過5%,已經是國外某些登山鐵路的等級了.
只比阿里山鐵路的最大坡度6.25%小一點而已~(三大登山鐵路不是叫假的,真的陡)

而且正常台鐵列車節數也沒法跑你講的那條路線,
這路線的轉彎率坡度使得它不能大幅增加車箱數,其他還有許多限制....不提了.
那曲度和坡度,掛太長會很危險.
(鐵路票可以便宜,也主要來自於1車頭拉大串無動力車箱....)

台鐵正常路線最多2%坡度,而機場線坡度隨便都比那大2倍多...
當然啦不計成本的話沒啥辦不到的,怕林口坡度太大,
可以挖山洞隧道,林口整段走地下直線就沒坡度問題....高鐵就是這樣搞.
但每公里成本超高,貴到你會覺得~乾脆別蓋台鐵或捷運了,
直接蓋第二條新五泰林口版的"高鐵"到機場好了....但政府沒錢.

搞笑的是由於前任市長當初要求把台北段改成地下化,
所以A1-A2兩站中間短距離要從地下三層突然爬到地上四層.
所以這段超陡XD....如果真的改用台鐵跑,可能連台北市都出不去.....


機場捷運在郊外的站距其實比大部分北捷還長了....
而且別忘了台鐵自己也在搞鐵路捷運化,縮短站距.....看看桃園段的台鐵高架捷運化就知道.
為了縮短站距,台鐵甚至得買新電聯車,因為以前的舊車不追求短站距,所以加減速偏慢.
台鐵捷運化,若用舊車跑會發生還才加速完就到站....

B大以為為甚麼高鐵局要特別搞個和北捷或台鐵都完全不同的規格?
其實是因為北捷和台鐵就沒辦法套用在這路線阿~~這限制太多了.

所以,再重複重點.
就算你叫台鐵來規劃興建,受限於這路線特殊需求的特殊規格,
你造出來的也不是台鐵的規格,兩者完全不可能通用.
機場線到中壢站規劃直上縱貫鐵路是不太可能的事.....

其實現在是台鐵正在想辦法讓自己像捷運....怎麼會反過來希望捷運像台鐵??
另外,未來台鐵捷運化以後票價也計畫仿傚台北捷運,
區間列車起跳票價基本里程5公里/20元...也不會比較便宜了.

早期長生版機場線棄標失敗時,政府自建的初期規劃時是有考慮過用台鐵到Airport備用方案,
但就不是走坡度大的三重新莊泰山林口了.
是走台鐵原路到桃園站,再轉改建的桃林鐵路往北到機場,成本不到200億只到機場,延伸則另計...
但這方案不符需求很早就放棄了,除了路線與綠線太近的客源重疊問題以外,
光是台北到桃園站最快要30分鐘了,還得再往北去機場@@......根本是超慢機場線(雙北都反對).
但...如果當初選擇這省錢但緩慢的備用方案,就是必經之路的南崁得利了.
因為有機會在南崁設站直接去台北....也不用蓋綠線了.

任何選擇都有Z有B....政府選了長生路線來自建,就得接受其利弊得失與地里限制.
causewaytw1 wrote:
南崁桃園藝文一大堆人...(恕刪)


感謝分享~
坦白說我很早之前也曾經因為周邊家人需要密集通勤往返台北或新竹
再加上又非得房屋座落在桃園縣不可
所以也曾經花過非常多的功夫在研究通勤跟房產上面

每次看到網友在討論這些時,都心有戚戚焉..

我還記得我當年研究的區塊有

1.桃園火車站前後站步行600m內===>台鐵(主)/公車
2.大有特區靠春日路近的=====>客運(主)/開車(次)
3.泛藝文特區中正路沿線=======>客運(主)/開車(次)
4.南崁靠中正路附近的上下南崁=>客運(主)/開車(次)
5.中壢火車站前後站步行600m內====>台鐵(主)/客運(次)
6.青埔高鐵特區高鐵車站步行800m內=======>高鐵(主)/捷運(未/次)
7.坑口/山鼻捷運站周遭==>捷運(未)
8.龜山長庚==>捷運(未/主)/客運(次)
9.下新莊/龜山迴龍==>捷運(主)/客運(次)

當時為了瞭解這每個區塊真正的狀況
我親身多次在各種不同時段往返搭乘體驗...
還自己整理了厚厚一份圖文並茂的台北通勤桃園找屋心得報告...
包括各種大眾運輸通勤路線,每個月的花費,當地的房價考察,居住環境,人文,歷史,時間效率比,發展淺力,10年/20年/30年/50年發展軸線都市轉移軸線推演...etc

整整考察搞了我兩三年的光陰...
寫的這些報告堆積如山
最後最後我選擇了青埔高鐵特區800m內的標地物...
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經過多次研究考察之後的好惡選擇...
詳細原因就不提....

我個人很喜歡去研究每個通勤台北網友在桃園的買屋心得,不管是甚麼區域
也結交各種不同朋友
有的買大有特區開車開的很高興,
有的買南崁搭客運很開心,...
也有的因為自己的夢想而買了桃園火車站附近,
常常去統領看低價電影看的很快樂(?)...

基本上每個人都要替自己的決定負責...

坦白說我覺得現在的人都過度依賴網路跟鍵盤了...
我看過太多太多網友發表的文章(包括01或其他地方)
很多都是憑著網路上google,591,耳朵道聽塗說或者憑空自己主觀上的想法
在還沒仔細查明之前...
就開始大放厥詞亂下結論...
還講得非常的篤定...
但是對於明眼的人看來...
這都是沒有親自體驗去作功課而且是很空泛的自我腦部鍵盤內容...
甚至會害到人也傷害到了自己...
是個很危險又很不明智的行為...

整個桃園地區能靠大眾運輸到台北的選擇雖然多
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心目中的通勤方式好惡問題
真正再加上每個人對房產的總價單價格局跟建案上來挑時
就會發現其實最後能選擇的已經不太多了...

我也曾很密集研究過桃園跟中壢火車站前後站的房產
也曾經下訂過..
這區塊該有的年輕人平價消費機能非常強...
但是對我這三十幾歲就想過養生日子的魯蛇來講...
實在是不太適應這種過渡平價繁華消費的地方

令一個原因也是我曾經持續很長的時間在通勤時段每天從桃園火車站搭台鐵到台北
坦白說我自己本身搭的很不開心...
我也很佩服每天從桃園搭台鐵到台北上下班的人...
但是必須老實說
台鐵也是有非常大的優點
使用悠遊卡搭台鐵可說是非常非常的省錢(比客運/高鐵/捷運省太多)
臉皮厚一點再帶個小板凳(真的也有人這樣搞)
這也算是勉強有座位(但是車廂周遭的人應該會很不爽)
還有這邊的消費特別是後站真的是物價相對偏低...
在我當年的考察報告當中,居民的家庭平均所得水準調查上
這區塊扣除掉在地作生意跟在地地主以外
普遍外來移入的居民都是收入比其他區域還低(復興鄉跟楊梅除外)...
當然這也並不是壞事情...
因為這代表著這區塊要作生意,就不能賣太貴...
所以這邊物價始終維持在相對低檔...
周邊的東南亞食物我也幾乎每間都考察過,
也曾一邊看著印菲泰越的卡拉OK播放吃到落賽,...
我本身是不太適應
這也是因而而異...有好有壞...
想省錢的人真的可以好好找這附近便宜的中古屋...
(雖然有些中古屋也因為鐵路高架話題材漲翻天了)

只能說各種區域真的是要看個人取捨...
不管怎樣網路上一堆文章也只能當參考
(很多發文的網友搞不好自身經驗薄弱到比看文的還少,這也是我發現到的地方)
最後決定要買哪區塊之前
還是自己本身要親自去體驗搭車跟周遭環境繞繞看看
多搭幾次若覺得OK再來下決定...
下了決定就要替自己負責
這樣才是一個成熟的人...







ak0716 wrote:
現階段機場捷運本來就...(恕刪)
ATT大說的再認同不過.....

對於想了解的事情 用行動去了解

不要一直坐而言 現在的人普遍喜歡坐而言....

當網路打手 而非起而行 去了解 去收集資訊

現在是資訊時代 賺錢靠的是正確的資訊和正確的決策

正確的資訊從自己努力收集和人脈得來!!

如果你家沒背景 也不努力 談吐又沒料 對人沒貢獻

有本事的人才不屑與你共事 甚至對談都懶得!!

現在有太多出一張嘴 想用少少的付出 換取大大的收穫

卻不願意付出自己 然後怨天尤人 談吐膚淺的人

對於這種人....你身邊結交的朋友就是這種人

龍交龍 鳳交鳳 就算沒有厲害關係也能互相激勵

和那些談吐無料的人講話 反而會吐血 多交談一分鐘 都是浪費生命
會覺得搭客運去林口轉乘的,是沒看過上下班時間林口交流道塞成怎樣嗎??
就算上南崁走仁愛路,光排隊等那個出林口的紅綠燈就等到天荒地老

硬體建設要關心,藝文活動也要參加~~
是說這活動開始一段時間了,今天上班才看到旗子。哈

Waffenss01 wrote:
第一句的前提就錯了....(恕刪)

drinkitblack wrote:
會覺得搭客運去林口轉...(恕刪)


台鐵桃園段全部平地走原路做高架化17公里308億->"市區精華路段"
機捷53公里穿過林口台地1300億>"一堆郊區路段"
拿一個精華市區路段的台鐵桃園立體化跟走一堆郊區路段的機捷相提並論說台鐵沒有比機捷便宜到那??(這跟拿桃園跟台北大安區比房價有啥兩樣!)要比較也好歹拿跟桃園台鐵高架捷運化"相近路廊"的原始桃園捷運紅線(不是台鐵),其經費超過1000多億!!當年也就是因為紅線太貴+台鐵重疊性高,才會被取消掉蓋捷運紅線改用台鐵高架捷運化替代掉~
機捷有的路線達千分之50坡度,那也是因為要在林口台地高架化(2個車站)跟台北站要地下化的關係,使用傳統鐵路只要在林口台地設一個地下化車站而不高架,三重站~台北站使用傳統鐵路也可以過了三重站再出土高架,用傳統鐵路去蓋同樣的路線並不會像現在的機捷搞出一堆大坡度,沒有搞一堆大坡度,傳統鐵路的商轉速度自然比較快
"別忘了台鐵自己也在搞鐵路捷運化,縮短站距"?你講這句會不曉得這也是台鐵只挑全台灣幾個都會區人口多的部份區域才在搞捷運化,當真以為台鐵環島到處都在捷運化嗎?機捷走的那條路線一堆荒涼郊區,就算蓋傳統鐵路,在台鐵眼中這段路廊也談不上要搞捷運化,再者台鐵有能力作到捷運化的事為什麼要搞捷運?是對傳統鐵路充滿歧視嗎?日本一堆JR線的傳統鐵路ex.山手線,人家跑的很爽不輸捷運水準,也沒有因此搞成地鐵/捷運,山手線還有一處路面平交道呢!機場線到中壢站規劃直上縱貫鐵路不太可能??縱貫鐵路在山/海線都能交會了, 這是有啥好難的,有人又回到清朝的鐵路技術時光了嗎....
不要說機捷票價比台鐵貴,機捷都比北捷還貴耶!北捷5公里內20元,每超過3公里增加5元,台北站~桃園機場35公里依照台北捷運的標準是上限65元(持悠遊卡打八折52元),舉台鐵漲票價?台鐵漲價提案躺在立院20年都沒過關不提,就拿當年台鐵提案來看:規劃70公里內改為區間票價計費,從桃園機場~台北站35公里(約台北~內壢)就算漲價成區間票價是55~60元(持悠遊卡打九折後50~54元),結果不管台北捷運或台鐵現在或台鐵漲價,票價都依然比機捷普通車80元與直達車160元還便宜得多(而且誰知道機場捷運會不會因為物價水準與營運成本的關係跟高鐵一樣再調漲呢!囧哭哭~),還有五楊高通車以後,國道南崁~林口搭客運超快的,最後走"縱貫鐵路到桃園+林口線到桃園機場"並不在本人所講之內,麻煩不要拿出來混為一談!

Waffenss01 wrote:
第一句的前提就錯了....(恕刪)


第一段的比喻就錯了
機場捷運53公里約1300億(含延伸中壢),平均每公里24.5億
台鐵桃園高架捷運化17公里308億,平均每公里18億
台鐵桃園高架化跟機場捷運一個是在桃園的市中心區,機場捷運大部份是雙北與桃園的郊區,客觀的環境就已經不同了,怎麼還能拿來比較說台鐵沒有比捷運便宜...台鐵要是沒有比捷運便宜,那桃園捷運紅線上千億為什麼不蓋要換成台鐵高架300多億解決? 新竹捷運連結高鐵新竹站為什麼要換成台鐵六家線(平均每公里造價5億多)?台南捷運連結高鐵台南站又為什麼要換成台鐵沙崙線(平均每公里造價7億多)?別的不是說,機場線傳統鐵路只要設8~10個站跟機捷設了20幾個站,興建的成本與日後營運的水電人事成本就已經先有差了,台鐵設站少,只要設台北站-三重站-新北站-林口站-機場一航-機場二航-機場三航-高鐵桃園站-中壢站,林口台地這一段挖隧道設一個地下化車站,過了林口文化北路以後就出隧道繼續原本的高架化,還是比機捷便宜非常之多....所以這條路線不是對台鐵限制多,對捷運的限制才多才會搞得機場現在這樣子...另外台鐵區間票價那只是建議,連過關都沒有,而且根據當時的規劃台北~桃園(29.1公里)區間票價是漲到55元,台北站~桃園機場35公里最多也只是漲到60元(悠遊卡54元),還是比現階段機場捷運的80元/160元便宜許多
sizwu wrote:
機場捷運53公里約1300億(含延伸中壢),平均每公里24.5億
台鐵桃園高架捷運化17公里308億,平均每公里18億...(恕刪)


別把評估造價和最終造價算在一起,當初機捷評估造價甚至不到1000億.
如果不是為了路線包裹土地開發,實際造價還可以往下壓.
看看台鐵在其他地區的高架化都比預估造價多了好幾成,就知道308億只是僅供參考.
台鐵從來沒有真的在預算內完工過.

叫台鐵蓋就會設站少? 別傻了, 不管高鐵局和台鐵工程處都沒有決定權.
當初選長生線,就是因為這路線可以包裹土地開發需求.
如果你要說叫台鐵蓋就能省站,那也要政府和地方人士同意才行....根本不可能.

別忘了當初長生線棄標以後,中華工程可能接手,
而新北市府和地方人士都強烈反彈,希望中工繼續長生路線.....
因為三重-新五泰-林口-桃園,有上千公頃的開發計劃,不設站怎麼行.
地方不同意,跑台鐵一樣也只能設站.

你叫台鐵蓋最後也是變成現在的機捷,因為路線需求就是這樣.
你路線就是這麼彎這麼陡,沿途就是要多設站,以滿足開發需求.
和香港地鐵一樣靠土地開發來彌補票箱收入的落差.
Waffenss01 wrote:
別把評估造價和最終造...(恕刪)


要比評估造價?當初機場捷運評估800多億(只有西門站~桃園機場35公里),平均每公里造價22億
而且你還是躲避了人家說的機捷與台鐵桃園高架捷運化兩條路線經過的客觀環境條件不同的這點

台鐵要設多少站,要不要捷運化,輪得到地方人士的要求首肯嗎?
台鐵就不需要設那麼多站,為什麼有人要台鐵非要設得跟機捷一樣多一堆荒涼站不可?
香港機場快線明明35公里就才5站而已,舉香港的例子是要打自己臉嗎....
台鐵明明就不用搞什麼土地開發,為什麼有人要台鐵要學機捷一樣搞一堆站配合土地開發??
就算台鐵真要在這條路線上蓋要搞捷運化,結果也還是比機捷便宜(不管造價或票價),那有什麼理由非要選造價貴票價貴的機捷?

"三重-新五泰-林口-桃園,有上千公頃的開發計劃..."
新北站->新莊副都心
林口站->林口新市鎮
高鐵桃園站->青埔特區
傳統鐵路設站少不代表沒有在這幾個重點型的大開發計劃設站!


sizwu wrote:
台鐵設多少站還輪得到地方人士要求首肯嗎?
...(恕刪)


因為這條機場線的選擇,一開始就是必須靠土開來獲利.
另一條走法就是被反對的中工路線,走疏洪道和國道一號邊坡....完全沒開發利益.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