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

桃園市的發展障礙

利 wrote:
+1很多人買了中正藝...(恕刪)

我想表達一下不同的看法 :

中正藝文這區是縣政府公辦重劃, 全區4個大街廓都是商業用地, 整個計畫的預期效益就是要成為一個區域商業中心, 商圈基本該有的商場. 百貨. 影城等等都該要有, 並不是建商喊的願景沒出現那麼簡化, 而買這裡房子的民眾也不是胡亂在抱怨的, 這是質疑你政府信賴度的問題.

另外, 現在大家力爭的航空城捷運, 是前朝就已規劃完成的, 這一任縣政府也並沒有否認其需要程度, 這與機場捷運延伸接到中壢火車站, 好像並沒有扞格.

最後, 您提到一個最不是問題的問題, 您往前回想個十幾二十年看看, 不管是朱立倫時代. 呂秀蓮時代, 還是劉邦友時代, 他們有的來自北桃, 也有來自南桃的, 他們在任時, 為什麼都沒有聽到所謂 "重北輕南" 或 "重南輕北" 的爭議, 為什麼吳志揚才上任沒多久就開始吵起來了, 而且似乎越來越越嚴重, 南北結怨越來越深, 不管他是否真如爭端所述, 我覺得一定是某些地方出了問題嘛, 最該檢討的當然該是他自己.
政府是負責規劃土地用途,
建商畫大餅喊的影城、百貨公司,
業者不進駐要政府負責?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G-PLUS wrote:
政府是負責規劃土地用途,
建商畫大餅喊的影城、百貨公司,
業者不進駐要政府負責?


政府當然也有責任,當初藝文特區那16公頃土地限建那麼久,應該就是為了保留下來做不一樣的用途吧…

現在卻變得跟其它重劃區差不多…房價卻高出一截…
政府當然有無可旁貸的責任, 重劃開發計畫是你做的, 商業用地是你劃定的, 開發計畫預期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你訂定的, 地主. 建商所有建照. 使照都是你審定的, 環評你也有最大的影響力, 政府幾乎掌握所有關鍵的公權力, 怎麼能夠不負最大責任呢?
政府有承諾過藝文特區會有影城、百貨公司進駐?
建商畫的大餅破掉要政府概括承受?
只要用途符合商業區使用規定,
政府是沒有公權力可以干涉是什麼樣的業者經營使用。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G-PLUS wrote:
政府有承諾過藝文特區...(恕刪)


這邊有太多人買在那邊 都會期待那邊有建設啦 (有些可能是被建商騙來買) 這樣它們房價才會漲
沒有的話 就是當然就罵罵政府沒做好囉 但是桃園又不是只有那邊要發展~
畫大餅有異政府本來就應該跳出來澄清,
難道不說話成就建商?
G-PLUS wrote:
政府是負責規劃土地用途,
建商畫大餅喊的影城、百貨公司,
業者不進駐要政府負責?
去打聽看看宜蘭吧, 我聽宜蘭的朋友說, 那邊要蓋(或整修)房子, 豈止是嚴格要求依地目使用而已, 連建築型式. 外觀, 都要經過嚴格審查, 地主建商不配合, 縣政府就不發照.

我想表達的是, 縣政府本來就掌握這些關鍵的公權力, 而且這個區域是縣政府花公帑辦理重劃開發的, 預期的目標效益本來就是要擔負區域商業中心的角色, 怎麼可以縱容(核准)這些建商一再違逆政府訂定的計畫目標, 蓋豪宅就撈錢走人.
政府徵收別人房田然後賣給建商蓋房子
當初那些人情何以堪
中悅獄之院這種房子是住宅還是商業
政府看不出來,是瞎了嗎?
藝文特區這一塊本來就十分難搞
小地主眾多,意見也超多
雖然縣府握有行政資源,但地主是沒在怕的
條件如果談不攏,寧願不開發
也就是因為如此,劉縣長與呂縣長時期都無法整合地主意見
形成四週高樓林立,中心稻田的怪象

直到朱縣長時期,才突破重重困難,整個南崁新市鎮計劃(中正特區)歷經近四十年終告完成
小小補充藝文特區開發過程
-----------------------------
中正藝文特區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頁傳奇。
早在1975年,這塊區域就是政府所劃定的「南崁新市鎮都市計畫」區,要做為桃園市新都心之用。
不過區內有9成以上的比例屬於私人土地,且各大小地主數量超過3百人,
光是要說服這些地主首肯、順利進行開發,就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經過1984年第1次通盤檢討與1991年第2次通盤檢討後,
「南崁新市鎮都市計畫」沉寂了一段時間,
直到1999年,桃園縣政府都委會決議另行委託規劃,
「多功能藝文園區」的發展方向正式拍板定案,
延宕多年的新都心開發案終於啟動。2004年辦理區段徵收,隔年9月底正式開工動土,
2008年底才完成整個開發案。
  • 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