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並不像眾多投資客這麼料事如神,可以預測幾個月後的房價會衝多高。有興趣可以去檢視小妹的每一篇文章,我從不對房價有任何預測,只是把現在有機會成交的行情和青埔房地產市況反應出來而已。請記得,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尤其是在板上哄抬行情的人。
現在青埔供給量多到爆炸,成交量少到冷淡。也因此,市場派的建商開始降價,現在不少預售案場已經跌回兩年多前的價格,部份樓層成交肯定是低於25萬一坪。再來,準備交屋的幾個指標案,投資客為免於奢侈稅被套兩年,紛紛平轉求售,這些價格也都是兩年前的預售價。重點來了,幾乎不可能成交,因為現在超過25萬一坪的價格,市場很難接受。
這些成屋一但交屋後,奓侈稅閉鎖期兩年,兩年後,原本預售的案子也準備交屋了,從年底開始到未來兩年,陸續要交屋的案子,隨便算算都有3000戶以上。外加建商案子一直推推推,房屋一直堆堆堆,供給量會有多少?
如果說這麼多的建案量,可以帶動人口的成長,那麼想必繁榮可期,未來無可限量。但問題來了,現在市場上投資客佔了7成,跟本不會來住,尤其有一大票想短期進出獲利的投客,無法套利反而套牢,開始將戰線拉長也不願賠售,那是要撐多久,五年?還是十年,那這五年十年城市要如何進步。
說了這麼多,並非看好或唱衰房價。只是想說,如果再繼續放任炒高房價,想進來的自住客不可能進來,投資客想賣也賣不掉,建商又繼續蓋房子,甚至把商業區蓋成住宅區,那只會阻礙這個城市的發展。商家廠商不是笨蛋,若這個區域人口,未達一定的量,是不太可能進駐於此,那想要達到生活機能的便捷及繁榮,就只能再等。
可以看看過去幾個成功的重劃區,幾乎都是從低房價開始,帶動人口進住,再讓房市慢慢升溫。例如台北三峽重劃區,從一坪12萬,發展到現在30萬左右。竹北高鐵,從一坪12萬,發展到現在25萬左右。到現在,這幾個重劃區都已經達成一定的人口密集度,從這一兩年才開始,帶動店家陸續的開業。
很少有一個重劃區,投資客比例高到嚇人,房價也一下衝高到嚇人,拿許多不見得能提升生活便捷的題材炒作,像國泰商城、捷運等等,讓房價一下就失去自住的可能性,那只會讓城市繼續放空。現在,青埔就是這般的難堪,投資客、建商將房價炒高高,自住客又不買單,未來呢?
最後,今天台股又崩盤了,大家口袋還有多少可以撐?
chenyifu wrote:
其實我也有相同的疑惑...(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