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比住在青埔和藝文特區的人誰比較有錢嗎?
早期沒有青埔和一些重劃區的時候,只要跟人家說我住在藝文特區,大家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 哇 有錢人耶,除了有錢的刻板印象外好像也沒有別的了
住在青埔的人就不一定有錢了,有些眼光好的人早期一坪10~20萬的時候就入手了,有些沒錢又想住青埔的只能擠在站前的10幾坪小房子,外縣市來買桃園也是第一個想到青埔
所以青埔集結了有錢和沒錢卻喜歡青埔的人,有錢住威鈞青塘園 沒錢住小坪數小宅,集結了需要高鐵的通勤族,集結了竹北、雙北過來買房的人
看看最近高鐵站前550米預售案,短短幾天刷幾百則回覆,點開來看一半以上看起來都不像有錢人,不過青埔到底有什麼魔力讓沒錢的人擠破頭也要在青埔卡位
至於藝文特區單純多了,只有有錢人才住那裡,畢竟住藝文特區才稱得上有錢人
有錢人不需要高鐵、機捷、也不逛街購物、也不看電影,更不會去公園散步
前陣子有一篇小檜溪跟青埔比,藝文特區也要跟青埔比,過嶺也說自己是小青埔,客運園區、草漯也要說自己離青埔10分鐘
連青埔周圍的甲建建案,打著近青埔的口號,也能賣到30幾萬
反觀藝文特區附近的重劃區,中路、經過、小檜溪、大有,好像離藝文特區也很近呀,也沒看到哪個建商主打離藝文特區車程幾分鐘還是近藝文特區吧?
青埔10年前真的除了高鐵什麼都沒有,蓋華泰的時候也說蓋在那裡誰要去,結果現在呢? 以前說野狗比人多,現在在青埔裡面要找流浪狗其實還不好找呢
以前總愛說青埔缺什麼,缺醫院 雖然現在清大醫學中心還在蓋,但區內診所早就不缺了,以前說住在青埔只能吃華泰,但現在區內吃的不知道幾百家,幾千元的高級餐廳到百元便當店都有,到處都有吃的
所以現在想酸的人也不明確的說青埔少了什麼,因為很容易被打臉,開始只會一直跳針說青埔沒生活機能,因為生活機能是抽象的,反正不管發展成怎樣,只要一直說沒生活機能就好了,反正生活機能也沒個標準
藝文 南崁 海華都在前五名 青埔根本不在裡面
可是今日的前五名 長庚 渴望 跟青埔…青埔還佔了三個
藝文 南崁 海華早已不在前五名內
這證明很多高資產人士逐漸往青埔移動
一定有些人又要說有錢人不用繳稅, 但藝文南崁海華之前在前五就是事實啊
這趨勢當然也反應在房市上了
新成屋 預售屋的最高單價都在青埔
桃園前十貴的預售屋青埔甚至就佔了七個
威均青塘園也出現破億的大坪數成交了, 其他均價都在6字頭, 一戶也都在7000萬上下
再來青塘園旁邊還有宏普的豪宅大案 (土地取得成本一坪150萬)
個人覺得不奇怪
藝文真正有錢的只集中在綠園道周邊
但大部分的藝文特區其實都是十幾二十幾年前蓋的竹城寶佳那種平價首購宅
當時一坪也就13~15萬那種人人都買得起
大趨勢的變化, 只是很多”在地人”還一直反應不過來而已
P.S. 聽說青埔桃大成屋的最新成交單價, 還會再度讓人跌破眼鏡不知真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