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青埔未來五年應該沒有新題材

陳恩典 wrote:
北台灣3個直轄市,台(恕刪)

青埔有本事把市府整個遷過去
才能並列好嗎
至於第二行政中心什麼的
副都心已經表演過了

現階段就是定位南港or副都心or青埔來比

如果再加什麼航空城偉大的計畫之類的

我覺得陳大乾脆把青埔跟澀谷、新宿、曼哈頓啊這些地方比好了

不然委屈了青埔
陳恩典

筆誤!是A16捷運綠線交會站才對。感謝!

2022-08-26 18:43
sanli123

[微笑]

2022-08-26 19:01
青埔黑仔不用再酸青埔啦
一樣改變不了青埔房價是桃園龍頭的地位
看著看著就矇了 wrote:
2. 你一直舉良懋當例子,當初買價低,交屋就會趕快賣、便宜賣,這依據又是從哪來的? 房地合一2.0也實施一陣子了,預售禁轉的傳言也至少半年了,沒打算撐或沒能力撐的買方、投資客能跑早跑了,剩下的多數有能力撐得住。就算他們要賣也是預售時就賣光了,還等交屋時驗屋跟建商來來去去那麼麻煩、交一大堆稅費後,一個一個在交屋後賣了,給政府收45%的稅,這是哪來的道理??? 看看日和的例子吧,當初賣也很便宜,完工交屋了,樂居現在才兩戶在賣,委賣數比預售屋時期更少,大家在惜售,你還期望良懋後有拋售潮?


也不是說只舉良茂,也知道不是一交屋就賣。
但量體大,籌碼就會丟出來,還是有些人賺到目標就跑的。
大約的戶數來說,2027年前光是站前就有4000+戶丟出來。
(當然不會全部一次丟出來,也不是丟出來就成交。但我認為
期間就會一直有人丟出來,造成價格破壞。)
詠美(349戶)
永麗(360)
櫻花(201)
大院(826)
站前(935):大直的興富發就有把商業用途當住宅賣的例子。
園首(386)
亞昕(554)
帝璽(650)

過去站前沒有那麼多建案丟出來,都在比較外圍的區域。
無論台北客、竹北客、或著常搭高鐵的桃園客,都會先矚目最靠近高鐵站的案子。
未來幾年4000戶一個一個丟出來,這是我認為會有價格拉扯的原因。

市況好的時候,賣家照實價登錄最高價當作參考價。
市況盤整之時,買家照實價登錄近期最低價開始喊。

所以「只要有一戶」開始「不是以最高價賣」,就會開始產生拉鋸。
(不像建商,隨著銷售比例上升,價格只往高不往低,
總有投資人小賺就跑,甚至也有平轉的個案,即使陪了交易成本。)
我猜啦!
看著看著就矇了

少數人永遠都有,但多數人還是會按市價賣的,難道不是如此?少數不會足以影響市場的。想想以前的林口,三峽,那裡的量又少了嗎?現在還不是住一堆人。沒關係,時間到就知道了。

2022-08-27 10:23
陳恩典

A7合宜住宅,去年滿5年禁售限縮期,之前一堆專家說4000多戶15萬/坪,低價取得釋出,會嚴重破壞供需和市場價格,接果全部被打臉,還耽誤一堆空等錯過最佳進場時機的人。

2022-08-27 10:35
bmw1388 wrote:
也不是說只舉良茂,也(恕刪)


少數人永遠都有,但多數人還是會按市價賣的。價格永遠都在拉鋸,跟是不是只要有一戶沒關係,你可以看看一堆建案的實價登錄,便宜成交的永遠偶爾都會有,但你真的有去談過就知道你不見得談得到。

四千多戶,還要扣除自住的,置產的。我還是那句話,房地合一實施幾年了,屋主到時會賣的有限,也已經舉日和現在200戶只有2戶的實例,你再去查查日和今年交屋到現在實價成交的量又有多少(預售約26-28, 所以大概成交36以上的都應該可視為成屋後賣出), 證明現在的屋主真的撐得住不急賣並非猜想,你要不信我也沒辦法。日和屋主成本那麼低的案子,成交後那麼少人要賣,不用說其他成本高於它的案子,屋主賣賺更少,會有多少意願要賣了。更何況後來才開賣的很多房子以你46萬的目標價來賣,根本賠錢。多數人買房都預計要交屋後撐5-6年的情況下,你覺得他們會急著交屋後賠錢賣???美國明後年又要降息了,你可以看看到時房價會不會再漲。
jasonlinhot wrote:
jasonlinhot 2022-08-26 16:09 9樓
B大的勇氣,我很佩服,
我體會過在桃園版是一言堂,


喊多才有交易,見怪不怪。
本篇講的是「未來五年」,青埔長期趨勢我還是看漲的,只是很多區塊不放長線就快要沒肉。

建商在青埔高價購地已經告一個段落,(之前是2020亞昕開超高價購地第一槍)
儘管2023年初還會因為慣性上衝,但眾多建案搶在今年大量開案,企圖搭上這波最後一班列車。
興富發大打廣告,站前新銳似乎是興富發青埔區塊這一波的最後一棒。
蓋得快的寶佳,明年都要收尾交屋,接下來停一段時間。
璞園壘壘青是青埔最後一棒。
威均、樺龍、桃大等在地建商這波大賺之後,接下來的新推案交屋日期都在2028後,未來五年沒戲。
顯見這波大漲幅已經開始趨緩,漲幅曲線快到這一波的高原期。

重心開始轉往草漯觀音客運園區,A20區域,這幾天開始放消息A16。
因為青埔已經成功拉起,周邊跟上也是意料之中的操作。

要等周邊以為可以撿便宜的民眾倒是要醒醒。
A20推案一定會讓你單價感覺「不如買青埔」的。

文章會留下,往後每年來回顧一下。
講對了,口袋也不會多一毛錢。
jing1004

最近錶跟車都跌了!我覺得差不多要換房了。

2023-09-22 11:44
sanli123 wrote:
青埔有本事把市府整個...(恕刪)


連野狗🐶 更多的竹北都賣到80w/p了
我大青埔上打台北信義區 台中七期
房價這麼多年才到50w/p 真的太委屈 
jing1004

人家有竹科 青埔只有消費跟藝文!上班都要往外跑!別在說搭車去竹科了!上班時間竹北到竹科塞爆!還不包含轉車時間。這樣要轉幾次車自己可以算一下!累都累死。

2023-09-22 11:47
jing1004

人家有竹科 青埔只有消費跟藝文!上班都要往外跑!別在說搭車去竹科了!上班時間竹北到竹科塞爆!還不包含轉車時間。這樣要轉幾次車自己可以算一下!累都累死。

2023-09-22 11:47
bmw1388 wrote:
喊多才有交易,見怪不(恕刪)


我上面舉了日和,恩典還有合宜宅的例子了,證明不會急著賣。現在我再說一個,你可以看一下日和,前幾次幾次的成交經驗,先前賣36~38, 最近一次卻是44成交,也反證了你的只要有人先賣相對便宜,就會拉低市價的推論。


你說明年沒推案的來源是從何而來的? 今年過了2/3,明年推案多數人不知道,但不知道不等於沒有?恰巧你說的威鈞我知道,它明年至少還有兩案在老街溪旁,基地在哪我也知道,帝璽的案場之後也還有案子要推。

如果你每個假設(竹北買不到只會租,交屋後有大量賣壓,只要有少數便宜其他就會便宜賣,明年建商不再推案等等)我都可以提出了反證,你後面的推論還要再推下去嗎 ??

再者,依帳篷效應,如果A20成功上去了,更高價的青埔當然也就不會跌了。後開案,在外圍的會補漲很正常,基期低,投報率高,本來就沒啥好意外的。反之,如果青埔真的只到46,甚至跌了,你說的A20觀音也不會好到哪去的。

對啊,我就是在講你的"未來5年46論"覺得懷疑。重點是現在的案子買方成本就超過46了,加上我一直說房地合一五年與六年的稅率優惠與竹北外溢, 人家幹嘛沒事賠錢賣,你從頭到尾沒回應過我。我推測有原因(房地合一跟預售禁轉,竹科人會來,而且不會只租不買),有實證(日和跟我的竹科房客), 你除了猜測以外,還有實例嗎??
donkey_qq

竹北買一戶,可以青浦買兩戶了, 還不買?

2022-08-27 21:17
看著看著就矇了 wrote:
看著看著就矇了 2022-08-27 12:30 17樓
我上面舉了日和,恩典還有合宜宅的例子了,證明不會急著賣。現在我再說一個,你可以看一下日和,前幾次幾次的成交經驗,先前賣36~38, 最近一次卻是44成交,也反證了你的只要有人先賣相對便宜,就會拉低市價的推論。


你這個觀察沒錯,邏輯沒錯,但結論不是百分之百正確。
你的觀察跟邏輯沒錯,卻依舊不能證明未來五年(2027年)交屋的4000戶裡面「沒有人賠售」。

你說明年沒推案的來源是從何而來的? 今年過了2/3,明年推案多數人不知道,但不知道不等於沒有?恰巧你說的威鈞我知道,它明年至少還有兩案在老街溪旁,基地在哪我也知道,帝璽的案場之後也還有案子要推。


威均規劃一年推兩案,大家都知道。
老街溪兩個地號300+的明年新案,一個朝東一個潮南,大家都知道啊。
詳情我不知道的是:我認為明年新案的交屋日是在2027之後。
況且,這兩案產品的性質跟我前列4000戶的性質(A18「站前」商業區周邊),我認為不同。

如果你每個假設(竹北買不到只會租,交屋後有大量賣壓,只要有少數便宜其他就會便宜賣,明年建商不再推案等等)我都可以提出了反證,你後面的推論還要再推下去嗎 ??


我說的不是「明年建商不再推案」。
我所說的是「這一波推案完之後,接下來的推案很可能都是2027年之後交屋的」。

再者,依帳篷效應,如果A20成功上去了,更高價的青埔當然也就不會跌了。後開案,在外圍的會補漲很正常,基期低,投報率高,本來就沒啥好意外的。反之,如果青埔真的只到46,甚至跌了,你說的A20觀音也不會好到哪去的。


a20跟觀音,我推測他們購入土地價格極低。
跟青埔比是「好不到哪裡去」,但仍有賺頭,也有推升青埔的功能,把邊陲價格定錨,這就夠了。

對啊,我就是在講你的"未來5年46論"覺得懷疑。重點是現在的案子買方成本就超過46了,加上我一直說房地合一五年與六年的稅率優惠與竹北外溢, 人家幹嘛沒事賠錢賣,你從頭到尾沒回應過我。我推測有原因(房地合一跟預售禁轉,竹科人會來,而且不會只租不買),有實證(日和跟我的竹科房客), 你除了猜測以外,還有實例嗎??


我覺得你的論點都對啊,不是要推翻。
只不過,未來五年誰知道呢?
你的論點再正確,最多也就是「正確90%」,
我的論點薄弱,至少也有「正確1%」。
沒有任何一種能肯定未來五年的終極說法,是「正確100%」的吧?

給你的論點當第一名,其他論點當第二三四五六名,我的論點當第一百名,至少也有「正確1%」的可能性吧?
又不是說一個論點很正確、非常正確、命中率超高,所以其他論點就完全錯誤。

----
我的論點邏輯是這樣:
建商這波賣夠了也賺爛了,
接下來丟那麼多戶出來交屋,市場當然會震盪,這是必然。
過去建商可以賣到成屋交屋都還剩兩成餘屋的,現在帝璽2021/10開案,2027年交屋,才賣一年就賣到九成,前所未見,建商當然大幅拉高價格。

這個操作手法會繼續,但賣得越來越慢,然後中間也將會有人丟出來(投資客散客),把錢轉到投報更快的部位。建商這波手法,對照以前,跟已經成交的預售屋,底氣很足,不怕市場震盪,當然拉高賣。

比喻來說,若明年有一案2028年交屋,2023年開案,賣五年都不怕!
(2020~2022,尤其是2021,好像開案賣兩個月就嫌久,根本不正常。)
既然可以賣五年,當然拉高慢慢賣。
jasonlinhot

B大辛苦了~我個人也認同青埔的發展,很喜歡你理性的陳述語氣,之前我講個"現在"青埔機能我覺得還不夠好,就被圍攻啦~所以某些人都覺得"現在"機能很好,總之,各說各話,住在青埔的好朋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2022-08-29 11:24
jasonlinhot

我強調現況,想買這邊就去FB"我是青埔人"針對你想了解的,問問真的住在"青埔"的人,需要注意什麼,我很"理性"的提醒大家,問問現居當地的人,蒐集你想了解的資訊,會比較客觀。

2022-08-29 11:26
bmw1388 wrote:
你這個觀察沒錯,邏輯(恕刪)


你拿出最底限"不會沒有人賠售"並沒有辦法證明未來5年青埔"最高價"只有46這事。我這麼說好了,2024上半年就要交屋的站前新銳絕對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它的實價幾乎都比46高了,我就想不懂在多數已購戶都因房地合一而作好持有5-6年以上,竹北都上70的情況下,900多戶的新銳裡只要有幾戶(我還是相信絕不可能會是少數)不求小賺只要平轉,就超過46了。很明顯,你的未來5年"最高價"46的論點不可能會成真的。

再來,市場的比價是本來就是一區扣一區,一圈扣一圈,不但外圈扣內圈,而且新開的預售扣著完銷案轉單的價格,也扣著新成屋和中古屋的價格。最直覺的問題:難道你覺得寶徠6,7月成交50/坪跟它對面2027才完工的帝璽6,7月也剛好成交最高50(扣除露台戶)完全無關(直接掛勾我不敢說)?另外,威鈞明年推案在老街溪旁跟A18站前性質不同?你別忘了,我一直舉的寶徠,新潤A18是跟威鈞明年的案子一樣面溪,尤其寶徠也是住宅性質(雖然一樓後門的確有幾戶店面),怎會不同?你若要說他們是站後跟站旁,好像也太牽強。所以我要跟你說的是,威鈞預售案就算是2030才完工,只要它明年拿出來賣, "絕對"牽動未來5年新成價房價與中古屋,尤其是跟它條件,性質相同,距離離高鐵更近的寶徠,不可能有例外。

帝璽賣的速度其實也並不是前所未見,時尚苑賣得就比它快了,青蔦的速度才叫前所未見。

你要堅持"那麼多戶交屋市場必然震盪的"也有可能,我也尊重. 我只是對你 "未來5年青埔最高46"無法苟同而已。

不過你至少是真理性討論,看得出來對青埔房市行情的確也有下過工夫。比某個自稱本地人,結果說出來的青埔差不多全錯,裝客觀要理性討論,結果一再被打臉後見笑轉生氣的人,叫他針對我哪說錯也說不出來,只會裝瞎+或稀泥+扣人帽子通通來,最後說01理性討論很少的人好太多了
良茂預售買到低點,未來成屋出售的價格也不會太低,因為會考慮到物價上漲
看著看著就矇了

多數人一定是按市價賣的,能多賺幹嘛要少收?

2022-08-28 13:13
yehshichow

賣房子一定會看房子附近的實價登錄,委託仲介的價格只會比較高不會比較低。這要感謝實價登錄的德政。

2022-08-28 13:48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