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zooke wrote:自住其實根本不用管...(恕刪) 自住不用管這句話害死很多人,買東西都會比價了更何況是房子~誰都不想買貴~時間點不對~隨便就差個1百萬怎麼會說沒差呢?對上班族來說可能是兩年的薪水阿!無論自住投資都要好好評估~真的有差啦!
房價這種事情也說不準,我有認識的人,買在宜蘭破千萬的透天,但是買了之後房價就一直開始跌跌跌跌到現在。說真的,宜蘭從國五開通之後就開始被炒,他除了有通往花蓮的交通樞紐外,還有其他的優勢嗎?國五只到蘇澳而已,蘇花改也只開通蘇澳到東澳,除了台鐵之外,就沒有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偏偏台鐵在東部的車次又很少。拒絕工業區,也沒有太多機會,除了好山好水之外,工作機會真的不多。宜蘭的房價回到正常值只是早晚的問題,我也問為什麼當初還願意買破千萬的頭天,買主夫妻還是房仲,其實也是他們認為房市會一直漲,現在不買,以後買會更貴。就連炒房罪手之一的房仲也在買房上跌跤,他們不只買貴一百萬,還是買貴好幾百萬,這要怎麼說呢?但是桃園的位置近雙北,工作機會也不少,觀光地點也多,周休二日很多雙北的居民會來桃園度假,我認為在房價部分是會跌,但我也希望跌很大,但似乎緩跌的機會比較大。
賣不完的建案暴增!北台待售建案 連3季飆新高https://udn.com/news/story/7241/3624535?from=udn-catelistnews_ch22019-01-31 10:24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竹北。 記者游智文/攝影市調單位統計,北台灣去年Q4銷售中建案達1,480個,較上季增加48個,已連續三季創新高。和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137個,大增逾一成。和上一波房市高峰2013年Q1比較,待售建案大增693個,增幅近九成,幾乎翻倍。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統計顯示,雖然去年買氣回升,但建案要賣到完銷撤場的難度依舊很高,加上建商競相推案,房市賣壓不斷升高。現有建案已經要賣好幾年也賣不完,長期下去,勢必對價格造成極大壓力。根據住展雜誌統計,上一波房市多頭高點,2013年Q1北台灣銷售中建案共787個,2013年全案推案達1.3兆,創歷史新高,但2014年第1季銷售中建案也只增加100個到887個。但自2015年以後,隨房市反轉,銷售中建案快速增加,2015第1季破千,達1,100多個,2017年更衝至1,300個。2018第1季小減20個,但之後連續三季創新高,去年Q4達到1,480個。目前北台灣以竹北銷售中建案最多,達84個、其次為桃園72個、中壢67個、淡水53個、林口46個。何世昌分析,上述行政區銷售中建案,大多位於重畫區,竹北、桃園、中壢,林口已在緩慢減少,淡水因去年交屋後重新推出的建案增加,加上先前1字頭建案成交熱絡,業者看準輕軌通車題材,讓利幅度減少,成交轉冷,賣不掉的建案又多了起來。台北市銷售建案數量最多的前三名行政區依序為北投34個、中山28個、內湖25個。北投、內湖建案數量多,與近年交屋潮有關,中山區則是去年推案熱區,新的預售案不斷湧出,供給量位在高檔。北台灣銷售中建案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住展雜誌
我看東門區附近 新建案+正在蓋的大樓 起碼就五個桃鶯陸橋下春日路接鎮東~鎮江就3個 復興路1島中油來翔站加油站旁1個 安東街加油站裡面還有1個我看2019第3~4季就會完工 今天同學告訴我開價是1千萬以上而這邊中古屋都是開價10~16萬以上一坪 套房200~300萬以下就買的到要不要買新的見人見智 反正老屋要換新屋 又賣不掉的人 等賣壓潮一現自然會降價自備款太少下不了手 就再等等撿便宜的中古屋出清
jackey chang wrote:自住沒差啦頂多賠幾百...(恕刪) 如果剛需不管怎樣就是要買房在不影響生活水準,且能負擔之下本來就沒差房子漲跌都是區域性的,除非自己眼光獨到買的特別奇葩的物件我倒是希望未來房價繼續跌,到時候換屋還比較輕鬆一樣都是跌20%我買1500萬的房子 跌300萬 變1200跟2500萬的房子 跌500萬 變2000原本要加一千萬,現在只要加八百萬就可以換屋 反而還省兩百萬如果全面崩跌,台灣就重新洗牌了也不錯。要死大家一起死的概念
rongbear711 wrote:最近桃園市房價還是很...(恕刪) 不要很計較一定買最低點,房子的差異性很大,地點是否適合全家人使用,鄰居的水準,樓層面向的反位(在台灣一定要面南)及隔局。我只買頂樓因爲樓板隔音是很難解決的問題!
killthink2000@hotmai wrote:可以跟前輩請教...(恕刪) 我現在的房子有面對三個方向,東,北,南。面東早上日出就開始照射陽光,冬天還好夏天會太熱干擾睡眠,面北風吹像颱風,打在窗戶上整天神呼鬼嚎,聽久了會得憂症,而且冬天照不到陽光,只有夏天才照得到,但是天熱又不想陽光來湊熱鬧。面南冬天陽光可照進屋內約兩公尺,開窗一直是微風陣陣,不必緊閉門窗。台灣在北緯約二十四度,地球軸心偏角也相當,春夏秋冬陽光照射的角度你可以慢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