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LMTL wrote:
翻轉直轄市/非直轄...(恕刪)
人家非直轄市新竹/嘉義/花蓮/甚至屏東的火車站&市區馬路等基礎有比桃園糟?!
國外有很多小鎮物價不低, 而且生活品質也好, 也有工作就業機會, 不是非得往市區&首都跑!!!
非直轄市新竹/嘉義/花蓮/甚至屏東的火車站&市區馬路等基礎沒有比桃園糟,道理很簡單,使用率的問題,人口過度集中的地區,使用的人較多,東西就容易壞,同樣一條馬路,一天被一萬台車子壓過跟一天被一千台車子壓過,哪條馬路容易壞?
火車站過於老舊,一是使用的人較其它地方多,就會較其它地方容易老舊髒亂;二是長期使用未更新,第一點較難改變,因人口過度集中的問題,第二點因鐵路改建,為了不重複花費在同一站體改建,就是等鐵路地下化完成一併規劃會較完善
舉國外小鎮生活品質好,也有工作就業機會,這是當然的,既然叫小鎮,就是人口少,就算工作少,也有工作就業機會;這就是區域均衡發展,如果一個區域人口多,但工作機會少,人口當然要外流去其它地方找工作,就算是國外也是如此,要不然來台灣工作的外勞是怎麼回事,難道這些人很喜歡來台灣工作?而台灣因重北輕南,區域發展過度集中在北部,造成人口也過度集中,公共設施就是會過度使用,折舊損壞率也會較其它地方高,民怨也會較高,如果基礎建設又跟不上,情況就會更嚴重
就算是同樣在北部,重北輕南的現象也是長期如此,過去政府長期資源集中在發展台北,基礎建設也是一切以台北為觀點出發,桃園有捷運也是為了方便台北人到桃園搭機才會有捷運,五楊高架也是為了台北人不塞在桃園才有的建設;而說要建設桃園喊了多少年都是只看到在紙上建設,真的是跟十幾年前高雄未換黨換市長時的情況很像,而且該黨高雄及桃園的最後一任市長的姓又剛好都姓吳
也難怪某黨在南部選票會一直流失,看以下某黨對高雄的交通建設偏見就可明白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60677
過去的桃園基礎交通建設跟不上人口成長,導致現在桃園塞車問題嚴重,過去交通建設支票一再跳票是一大原因
桃園人自己看看,現任市長也做了超過兩年以上了,與前幾任相較,誰較有心在為桃園做建設
選票是市民手中唯一的武器,遇到有心建設桃園的市長就要把握,繼續讓這樣的人當選
http://www.taiwanhot.net/?p=436268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215/867381.htm
bc441029 wrote:
中壢火車站老舊,週...(恕刪)
感覺桃園的建設正在複製過去的高雄經驗,現任市長很多建設想法也有參考高雄的建設規劃
高雄現況選票一面倒的情況也不是偶然,只因市民多年來看到高雄建設的蛻變
如果鄭市長能有八年的任期,相信桃園市民也能看到桃園的蛻變就如同當初的高雄一樣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bcda0de-4a75-4d2c-aceb-0e4737496ec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