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0816 wrote:當初鄭胖說只要多花一倍的錢就可以了耶~過了二年,計畫還在原步踏地~真有你的鄭胖。你只有一屆市長的命了。...(恕刪) 一屆都嫌長了只要我過平交道被塞一次我就幹一次罵久了看到他的相片跟新聞就很肚爛他跟上一任的最好一起退出桃園政壇否則只要有他們倆的或站台的就拒投或投反對他們的~
ephone1050 wrote:一屆都嫌長了只要我過平交道被塞一次我就幹一次罵久了看到他的相片跟新聞就很肚爛他跟上一任的最好一起退出桃園政壇否則只要有他們倆的或站台的就拒投或投反對他們的~怒 2018五隻羊還要跟鄭選市長耶,二個你選誰?哈哈哈
這種甚麼阿貓阿狗議題都能連署PTT也只是一個小眾的討論區沒必要太認真了你想的話也可以提一個堅持地下化的點子甚至是根本沒必要高架或地下 維持原樣即可chen0043 wrote:轉發~最近有人在ptt...(恕刪)
航空城沒有進度,方向,時間表.預算增加.產業願景在哪?交通延續前任,有做啊!但是因為某某某原因延宕,不關我的事.從事公職,有的人是為了錢,有的人是真心為大眾服務.在此姑且不論個人信仰價值,但一個人若不能虛心接受批評改進,那麼就是剛愎自用個人認為,桃園客家人多,小弟也是.我相信客家人都有節省的習慣.總是覺得錢要花在刀口上.幼學教育,弱勢補助,老年規劃,公眾交通,公園綠化,產業願景等.至於文化傳承,多屬於民間活動,政府支持,倒也不用一天到晚說嘴.桃園都會區,年輕人多,平均年齡六都最年輕.若論家庭成員,未成年小孩一定也是最多.幼學教育一定最受歡迎.其次就是平日辛苦工作,上下班往來的交通建設.不要整天就是塞車,塞車,塞車.道路規劃缺乏人行道.公眾的鐵路運輸就變成急迫性.大家認為未來桃園都會如台北這般高密度嗎?我相信是否定的.剛來桃園的時候,大家都說藝文特區.開車經大興路,確實有都會感,但是一彎入巷道,整個感覺就變差.路小,車多,卻又不整齊.沒有錯,街道生活機能豐富,但是若以住家感覺,太過於商業化.大家說同德國小不錯,但是巷道擁擠,車水馬龍.後來我就放棄了.短時間或許我真的對這一特區沒有特別研究,所以後來我一間房也沒看.住桃園一段時間了,很有感的是公眾交通,從公車規劃,最近的youbike,還有鐵路運輸.真的桃園要有大格局的想法,如何規劃設計,其在短時間打通關節.為什麼南崁交流道上下班時間易塞.或許還有許多地方也塞,就要去檢討,到底要如何改善.如果大家都習慣開車,就代表公眾運輸使用率偏低,或許是習慣,或許是硬體建設沒有設計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