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台鐵桃園中壢是要高架還是地下化為什麼到現在還未有答案呢??????

ch8818 wrote:
6.連新竹轉運站都完工了,桃園客運轉運站還長滿了草...(恕刪)


可憐桃園,明明市長甚麼都沒做,還有人在歌功頌德~

是桃園人自我感覺超級好的????還是樁腳????還是蝦子????
-----------------------------------------------------------------------------

新竹大躍進 後站轉運站月底啟用 2016年07月18日 04:10 郭芝函/竹市報導

國道客運新竹後站轉運站,下月2日將正式營運,成為翻轉後站發展的主軸。(新竹市政府提供)
國道客運新竹後站轉運站預計31日舉行啟用典禮,8月2日正式營運。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對於新竹市來說,不僅是旅客搭乘習慣的轉變,更意味城市交通建設,準備邁入嶄新的里程碑,「新竹市發展軸線,即將迎向下一階段翻轉!」

「所謂的開發,不應只是大型建案!」林智堅強調,上任後多次走訪後站地區,除監督各項工程施作,更傾聽居民聲音,重新以「人本」出發,是後站規畫的重要因素。而後站居民的需求是什麼?他說,先從生活品質改善做起,打造兼具交通與生活的理想系統,讓旅客自在穿梭前後站,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林智堅說,透過具有無障礙設施並重新設計打造的地下道,由新竹火車站串聯後站轉運站,人群自然被導向後站地區,也配合首度舉辦的「新竹市國際地景藝術節」,讓轉運站兼具交通運輸、民眾休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以藝術作品,找回居民認同與驕傲。

交通處表示,國道客運進駐轉運站,預定分2階段進駐,首先為「新竹─台北」路線,預定每日往返577班次,假日可高達715班次,第2階段進駐路線則是新竹至基隆、板橋、林口、台中等路線,待第1階段運轉順利,再行實施,啟用後可望每日帶來5000至7500人次乘車,增加人潮及商機。

因應轉運站啟用,市府預計開闢接駁車路線,行經成德路、南大路、公園路、東山街、食品路、忠孝路、自由路、民族路至火車站,每日60班次循環,另周邊交通標誌、標線、號誌,目前也配合轉運站進行調整,除台鐵宿舍經市府拆遷作為停車場使用,還增加後站汽車停車場前30鐘免費,避免接送旅客的民眾滯留車道,造成交通堵塞。
老實說地下化只是讓沿線地主炒地皮而已

高架化便宜、工時短、完工後乘坐鐵路沿線風景好、司機員不用在不見天日的地方開車精神好降低事故、發生爆炸火災事故逃生救災容易

地下化工程貴、工時長、完工後大家坐台鐵像坐地鐵、司機員上班一整天都在鑽地洞上班久了影響身心健康、發生爆炸火災逃生救災不易、增加台鐵營運成本

對全國人民而言高架化是最好選項

日本國鐵也沒地下化 對城市發展也沒多大影響 為什麼台灣人要當凱子 房價夠高了別讓鐵路沿線房價也高漲起來
號稱明年會開挖的綠線?感覺是個幌子⋯⋯

tomoki417 wrote:
老實說地下化只是讓...(恕刪)


說得好,政治人物求的是歷史定位,
看起來地下化好像很好很進度,
但犠牲掉的東西是再也挽救不回來,
前陣子有節目在專訪之前幫台北捷運施工的工人,
很多人都因為長時間處在高壓缺氧的環境中而罹患潛水夫症,
這種病無藥可醫也不會痊瘉,常常會莫名疼痛,
幾乎一生都無法再繼續工作賺錢.

但上位者在搞歷史定位,勞工階層就得拿命來拚,
換回的是桃園更高的房價甚至是直逼台北的行情時.
此時到底我們追求的生活品質是更好還是更差,
供各位看倌好好思考看看....
其實高架化不是省錢省事維護也比較便宜嗎?,還不太需要空調省能源?
交通這種事能說改就改?還能等多久? 那五楊高架也拆了通通地下化好了!
人家芝加哥部分的捷運也蓋在地上,視野多好遼闊,會比紐約地鐵差嗎? 還能看到許多赫赫有名的建築物! 而且有在市區再蓋纜車的願景!
他之前在荷蘭&法國參訪,天天發新聞稿取經人家歐洲的社會住宅...

他最好珍惜當初在柯P效應下撿到這集錢權於一身升格直轄市的職位,如果繼續亂撒錢&耍弄權, 我們大家等著看好了

高架的缺點就是還是會讓前後站的發展被鐵路有所區隔!!
穿越鐵路的道路會被受限,無法形成密集的井字型道路
各位可以看看建國高架以及市民大道周邊就知道了!
高架鐵路還是會占用到地上面積! 噪音問題也始終存在~
但是優點就是工期短,建造費用便宜.

拿今天內湖的塞車的慘劇可以學得一些經驗:
當初就是馬英九為了能夠快速得達成兩個政績:
1.捷運拉到松山機場
2.捷運拉到內湖
居然將當初規劃中運量且問題多多的木柵線,拉到機場且穿過內湖
內湖在他的規劃發展之下,大量的移居人口以及眾多的公司行號進入
木柵線的設計根本負荷不了,現在木已成舟,沒辦法再改了
目前的塞車問題可以說是無解!!
這一切都是當初施政者的錯誤決策造成人民的永久承受

bearhug wrote:
其實高架化不是省錢省...(恕刪)
不過帝寶也在建國高架旁而且地鐵也有地鐵的問題, 不是萬靈丹
人生有幾個十年

停滯不前 只是落後更多 不會有什麼收穫的
希望首長們能把眼光看遠一點

小老百姓的心聲
漂然 wrote:
高架的缺點就是還是會讓前後站的發展被鐵路有所區隔!!穿越鐵路的道路會被受限,無法形成密集的井字型道路
...(恕刪)


台鐵桃園高架化不是在既成道路上高架,那路廊二側本來就不是商業街道,甚至台一線桃園~中壢間好多路段的商業機能都不是發展多好,與其想那不可知的鐵路高架化路廊的商業發展,不如好好把現有台一線道路商業發展得更好再說,至於桃園沒辦法井字型道路,那是桃園本身的都市計劃問題,跟鐵路高架化沒關係(文湖線在復興南北路高架,台北市一樣棋盤格道路),噪音部分,高架可以靠隔音板降低對周邊影響,但地下化會對列車乘客產生極大噪音 捷運松山線噪音大 宛如「哥吉拉」嘶吼

內科廠商分布在"瑞光路"上,那要捷運南北線才有解,內湖線沒有經過瑞光路,當然大多數內科員工不會搭內湖線上下班(除了公司比較靠近內湖線車站那一端的才會),反觀內湖線如果當初跟木柵線脫鉤採重運量地下化,問題才大:
1.內湖線跟木柵線無法一車到底,要在"中山國中站"多轉乘一次
2.內湖線本身日運量10萬人次不足以養一條重運量捷運(現在整條文湖線日運量20萬人次)
3.內湖線經過的道路底下有箱涵,地下化的話那些箱涵通通都要變更設計搬遷,經費龐大,工程耗時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