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五楊高架交通尖峰期分流效果未如預期

如果一條平行又花費800億的路,多少都不能分流一些車潮,那真是宇宙大笑話
但800億若花在北桃區域平面道路的増健,相信高速公路塞車路段車流必定有大大減少的效果

一條難看又有強烈壓迫平面道路的高架,就這樣切割台灣的山林河谷
交通建設真的不能這麼粗暴,有一天大地會反撲的。
上禮拜四晚上六點多開了一次平面北上~
一到了下坡路段速度還是跟著大家一起放慢~
可能有些駕駛只要是下坡路段就不自覺的放慢速度~
倒是車子還是很多~從上坡就很多~沒有想像中的少~
晚上九點多南下就跟往常一樣順暢~應該是更順暢~
可能是時間上的關係~
附注:六點多北上時~有目測南下下坡路段也是整條路塞得滿滿~
高架路段不太看得到~但看到走內線的大客車倒是開的很快~
分流結論是絕對毋庸置疑!!!!
只會更快,絕不可能更慢~~

由於才剛開通,很多駕駛者並不是非常清楚從哪上以及從哪下~
寧可繼續走中山高。

後面效果肯定會越來越顯著!

很多快速道路剛開通也是車流稀稀疏疏~
例如汐五、66等。開通一陣子後車流也是越來越高~

相反的~中山高就會越來越通~~



跟處理器一樣
雙核心絕對比單核心更有效率
計程收費後高公局將計劃三核心
想瞭解的人可以GOOGLE一下了~

dajidondonabu wrote:
800億若花在北桃區域平面道路的増健,相信高速公路塞車路段車流必定有大大減少的效果


犀利!! 這才是正解!!

那些政治人物及所謂的"專家學者",見識遠不如大大。
不正本清源而花大錢去做五楊,根本沒有對症下藥。

區域交通用路人去擠高速公路,
原因就是北桃區域路網不敷使用,
樓主的照片就是明證。

phoebusray wrote:
桃園地區性交通(local traffic)壅塞的問題,隨著人口增加而惡化是事實。
但正解應該是要去強化區域性路網,並增建地區性快速道路,而不是加重城際運輸的負擔。

另外桃園人口不算少,若說"台北市的需求人口比較多",
那在住新竹以南甚或中南部民眾的眼中,桃園跟台北都可以算是"需求人口比較多"。

雖然我家有棟舊房子在桃園醫院附近,但我住在桃園以南。
也許桃園人不覺得自己是"北部的",但對我而言,桃園人跟台北人差異不大,
桃園人是"賤民"的話,也是"上等賤民",那我們就該算中下等賤民嗎?

對那些沒把桃園地區交通做好的政治人物,你手中有選票,選舉時你可以懲罰他們。
去抱怨台北人,或說什麼"賤民"的話,只是情緒發洩於事無補。


您懂我說的嗎? 怎麼你評論的內容跟我的想法天差地遠。別亂扣帽子。

請把引言shliou的部份移除,以免產生誤會。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shliou wrote:
您懂我說的嗎? 怎麼...(恕刪)


的確會造成誤會,抱歉! 抱歉!
引言您的部分已刪除。
五楊高架本來就是來加快北部"長途"運輸的速度,照片中高架上那幾台就受惠了.
中山高北向楊梅收費站一過就開始惡夢的狂塞,是由於交流道太密集造成短程車輛過多導致.其實五楊那八百億也不用花,關掉幾個交流道問題就解決了,只是沒人敢跳出來搞,一切都是選票阿.....
五楊高架主要是分流去機場,或通過南崁-楊梅這一段的長程車輛,讓這些車輛不受塞車所困。

別把官員想笨了,五楊高架沒在桃園縣設交流道已非常清楚了,五楊高架不是給桃園人用的。

若分流去機場,或通過南崁-楊梅這一段的車輛後,原中山高可以減少車流那最好。若不行也沒關係,至少常去機場的權貴有專用道,不會抱怨就好。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近幾年來,桃園人口不斷增加,得以升格直轄市,有不少是因台北、新北高房價移入的住民,如果鼓勵居民南遷桃園形成政府政策的話,北北桃間因工作、人際...等等關係,交通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近年總是未能有洞察機先的交通建設,大部分桃園居民不管開不開車,不得已只能依賴國1、國3、台鐵以及總搭不上車的汽車客運,希望圖中壅塞的情況是因用路人不熟悉高架路況而走平面,而非都是桃園上不了高架的車潮,不然真的需要一條北桃快速道路。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