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清的人,就趕快丟出來吧!一丟出來就知道,市場行情好不好?青埔投資客都是口袋很深的人,且大都是政商名人,2~5內年不賣都行,反而有低點還會接手,現在黃金不是低點嗎?接的人一次3~5百萬就買下去了青埔第一波土地由農地變更建地,是什麼人接?接手近10年由8~10萬漲至20萬以上第二波又是什麼人接手?第三波40~60萬又是什麼人接?其實知道內情的人就不會覺得奇怪?小老百姓永遠只能跟著政商名流走,賺一點微利,要不他們發大錢選舉,政治獻金,是幹嗎的?選民服務嗎?
家庭年收接近三佰萬臺幣,出入能以車代步完全無感車耗油耗。這是航空城新住民本來就該跨過的門檻!沒達到這生活水準的窮人當然只能在那曠野住心酸的囉。地產看空歸看空,這所謂貧富懸殊的分際觀念還是得有。很多地方的建設鴨蛋,開價卻愛朝北市看齊,擺在那開高價等願者上勾等到天荒地老或許等得到仙女下凡,一些傻蛋型自住客確實可能買單,但此類事始終有限,賣不掉的物件不降價,百日既過也幾乎只能等仙女垂青。而青埔,是絕對不同的。就算果然鳥不生蛋狗不拉屎路上超商開一間倒一間,這特殊的區域能吸引最頂尖的一群人,絕非那些自住戶隨便圍成的某某特區可能媲美。自住很慘,買了穩賺,這是沒天災人禍狀態下最合理墊高青埔屋價的當前景象。一坪四萬到一坪四十萬沒多久吧?再怎麼看爛這也不要低估政府炒作的決心!雖然惡搞也許惡果得全民買單,但青埔售屋戶這幾年爽歪歪的事實就是爽,一切合法咧。
小弟覺得"青埔被列入土建融資管控"挺好的,這代表著去蕪存菁的開始,把一些體質不好的建商/短期投機客/短期套利的仲介...etc 清一清也不錯,不然一窩峰想套短利的整天在想著要怎麼賺個幾萬幾十萬然後走人,這些人從不關心青埔未來的發展,這些人也無法有凝聚力去替青埔的將來產生優值的社區管理品質,進而提升區域價值,那不如趁這一回合把這些人KO吧~加油~
RichPonPon wrote:小弟覺得"青埔被列入...(恕刪) 銀行只是例行性的做好"風控"...避免因為沒做,之後逾放比過高...etc.被金管會拿來開刀!!不過, 贊同樓上意見, 過度炒作的地區, 是應該被政府+金融機關~做適度的風險控管!!不然日後若是造成"系統性風險"更糟...淡海..三峽..林口...等新市鎮~~航空城...成不成?? (沒蛋黃的蛋??).....
青埔確實是有許多政商名流買的~但是這些人還是住在台北市~錢太多不知道往哪擺~就來這邊買來擺~如果這邊變成大型倉庫的話~很可能機能會產生停滯狀況~現在跟著跳進去的散客風險性就高~所以這邊是有滿手現金的人才玩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