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3010400100.html
以今年這波公告地價調升為例,漲幅最高的地上權案,就屬國泰人壽去年剛拿到的高鐵桃園站產專區開發案,由每平方公尺6,000元,一下提高到1.36萬元,提升幅度達127%,每年租金也因而從656萬元一口氣拉高到1,487萬元。
建商跟商業經營者並不是等號
建商可以養地屯地,等一次機會噴發
而商業經營者要看的是投資報酬率
沒有人口,就沒有商業行為
而投報率太低,會造成商業經營者會轉移投資重心
----------------------------------------------------------
此外,後站的產專區跟前站商業區恐怕不會是相輔相成
從來沒有一個交通點的後站有桃園高鐵區的規模(無前例可循)
重頭戲是一個已經名花有主的200億BOT與直達台北火車站的捷運
前站的生存重點在哪? (這個歡迎大家討論)
顯然不會是貴鬆鬆的精品特區(放outlet對面是找死)
也不會是陳群的旅館(產專區規劃的旅館多到爆炸)
也不會是小公司的商辦群聚(產專區的商辦有好幾公頃)
也不會是大潤發或是carrefour等無法負荷投報率的民生所需
重點會在如何吸引到大公司的總部進駐(如新板特區模式)
產專區商辦無法持有,這對大公司是一種顧忌
無法享受到土地的增值,也可能未來需要變動公司地址
很顯然,青埔目前沒有新板的吸引力,而且差距很遠
(吸引力會跟航空城的成功與否成正相關,這有待時間觀察)
站前商業區有一個X factor,就是站前廣場與政府用地的規劃
廣場如果像現在一樣,一片六萬坪的綠草如茵,遇水變成沼澤
附近就註定只能成為一片豪宅蚊子館,而產專區會贏者全拿
反之,就可能走藝文區模式,周圍一片欣欣向榮
A18的居民真的很可憐
這個捷運站,是包在產專區內,動線上是為外來旅客設計的
這種動線設計,也註定會把外來旅客包在後站區
民生機能區(購物中心)在旅館區旁,離前站也很遠
產專區的購物中心在領航北三段上,前站萬一沒有起色
以禾林130來說,他到大江直線距離是1.1km,到產專區購物中心要1.2km
而這是三年內,A18唯一看起來可能成型的購物區
我認為很多A18自住型的投資者都押錯地點
這個三四年後就冷暖自知了
2.狗大便太多,部份溜狗的人可能看人少溜狗也留便。
3.沒得吃:附近的小吃店吃了想吐。
4.很少看到警察巡邏:青埔分局沒感覺他的巡邏車有在社區附近動,閒雜人聚會沒人管,不敢讓小孩單獨回家。
5.路不平:很多路都被建商的工程車破坯,補又補不好。
6.路燈不亮:不要講沒人住的地方路燈坯了沒人修,有人住的地方也坯了沒人修。
7.公園工程品質差:樹種不大,施工品質粗糙
8.計程車不尊重行人:高鐵站前的計程車常紅燈左轉嚇死人。
9.蓋房子吵:多數建商不會考慮鄰居感受,平日施工吵就算了,假日也讓人不得安寧。
10.房價炒太高:這種價格,中產階級都要怕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