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鐵長久以來的問題


eric480 wrote:
1.降低台鐵載客量:

解決人多誤點的狀況、改善虧損。

2.提升地方客運載客量:

迫使部分短程客源轉向地區巴士,降低地方客運的虧損。

3.提升國道客運載客量:...(恕刪)


第一點就算人少還是誤點

為何會誤點?還不是台鐵自己搞的

電車,自強,莒光每個車門停的位子都不一樣

就算都是同一時間的自強號

昨天跟今天停的地方也絕對不會一樣

都是看司機心情隨便停

你叫旅客怎麼排隊???上下班時間的板南線人不會比台鐵沿線少

人家上下車時間就是不會拖那麼久!!!

2.3點的話真的是開玩笑

大哥你如果也住桃園的話應該知道

台北-桃園-中壢這段

不論是高速公路或是省道有哪天不塞????

更不用說是上下班時段了

把人都趕去客運也要有辦法讓人上班不會遲到

還有台鐵的虧損主因在於龐大的--人事成本

尤其是退休的台鐵人員

漲票價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台鐵退休人員領爽爽領到台鐵不堪負荷

然後要大漲票價

讓搭火車的旅客幫忙出這些人的退休金???

這樣對嗎???

明明最該檢討的是台鐵的人事退休政策
政府應該出手把臺鐵退休人員的費用給接過去,畢竟過去他們都算公務人員.
再這樣下去永遠只有虧損而已.....

由一點就可以看出臺鐵做事的態度,之前不是被踢爆臺鐵員工在電聯車車端的地方亂搞 .結果他們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門上的透明玻璃上貼花紙或黑紙,讓大家看不到....
人家日本私鐵的駕駛室整個透明,不怕人看,從業人員專業且動作確實,有的還把前車窗窗景當賣點.
caesar1040 wrote:
桃園地區的道路又窄又擠,您這個政策恐怕會讓交通狀況更加惡化吧?

會覺得桃園地區的道路又窄又擠,完全是桃園縣的道路寬度過度仿效美式設計而造成的錯覺。而且過寬的車道,反而因為安全感使然,造成更多的汽車超速行駛

速限50公里的道路,依法只要3公尺寬即可(法定車體寬度不可超過2.5公尺,多數轎車只有2公尺寬),但一般都會設計到3.3~3.5公尺寬。只要把車道寬度限縮,單邊就會多出近1公尺寬的空間,無論是作腳踏車道、人行道或是作為臨時停車的路肩,都可確保多數人、車的安全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kycloudtw wrote:
昨天跟今天停的地方也絕對不會一樣
都是看司機心情隨便停


之前有在別的地方看過
台鐵的因為是鋼輪與鋼軌
摩擦力的關係
要剎車停住沒那麼容易算到極精準
會比捷運的難以控制
所以...

不過我自己的想法是
如果換成日本人碰到這種狀況
他們應該會規範在距離車站多少距離時要減速到多少
每個該達到多少速度的地方都會設置標示提醒車長
那樣最後列車停好的地方
就算沒辦法像捷運停得差不到30公分
應該也不會差到10公尺去吧
轉載自自由時報

連虧30多年!台鐵負債1036億
更新日期:2011/01/16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連續虧損超過卅年的台鐵去年仍無法擺脫虧損噩夢,且負債首度破千億元,交通部要求台鐵提出償債計畫;台鐵發言人張應輝表示,絕大多數債務其實是不可歸責台鐵的歷史性負擔,希望能透過處分資產來清償。

交部要求提償債計畫

台鐵從一九七八年國道全線通車以後,帳面上就未再有盈餘。二○○七年高鐵通車開始,年年虧損超過百億元,去年客貨運營收雖增加了十億元,但估計虧損也會超過百億元,首度出現連續四年虧損破百億元情況,虧損估計已逼近二千億元。

更讓台鐵壓力沉重的是,負債金額在去年底已超過千億元。張應輝表示,台鐵負債去年增加了約八十億元,累計額度約一千零三十六億元;他坦言,累計虧損是「會計帳」,一千多億元的現金債才是真正負擔。

台鐵盼處分資產清償

交通部去年已要求台鐵提出償債計畫,交通部長毛治國上月並告訴媒體,台鐵債務雖然龐大,但部分其實不能歸責台鐵,這部分,「政府會找到方法處理」。

退撫負擔逾1100億

張應輝表示,目前和交通部有初步共識,不能歸責於台鐵的負擔有三部分,其中最嚴重的是長期累積的退撫負擔,台鐵去年大略計算,從一九七八年至今,此部分負擔超過一千一百億元,如果沒有這筆沉重的負擔,台鐵根本不會有負債。

優惠票每年短收7.5億

其次則是敬老票、愛心票等負擔,估計每年為此短收七.五億元。張應輝說,根據法令,這筆錢其實應該由政府編列預算補貼運輸部門,但台鐵都只能列為虧損,最後「借錢做公益」。第三則是為了應付年年虧損,不得不舉債而有的利息負擔,這部分每年也約有七、八億元。


張應輝說,台鐵營運規模已趨於穩定,要透過節流減少虧損,效益並不大,未來主要還是靠開源,這部分已可看出成效,例如去年營收就成長十億元以上。至於不可歸責於台鐵的部分,由於台鐵資產超過七千億元,希望各界能支持讓台鐵以處分資產來清償。



我的觀點:
1.台鐵的虧損來自於上述新聞所述.扣掉包袱,台鐵其實是賺錢的.
2.台鐵賺的錢太少:因為台鐵是國營事業,若台鐵有像高鐵私人企業人事及營運管理模式,加上長期以來屬於台鐵站區週邊的黃金腹地善加利用開發,其實真的會賺翻了.
3.一樣的票價,台鐵需要10分鐘,客運需要10~20分鐘,還要忍受桃園客運不一樣的車況,不一樣的司機素質,引述樓主所言,在笨的人也會選擇台鐵.
4.長期累計的"退撫負擔"來源也就是"18%".......這個大家新知肚明,討論下去,我會被停權.
5.同第二點論述,若再私營企業管理模式之下,桃園-台北-基隆及其他都會的短程通勤捷運化,我像是可以達到的.(我舉個國家例子供大家思考:日本私鐵及國鐵效率如何?)
6.台鐵加價等同消減庶民福利,增加台鐵收益補貼台鐵營運效率不彰及龐大"退撫負擔"的虧損是極度不合理的.就好像達大家的稅金去補貼18%,或者增加大家健保費用來去補貼"藥價虧損"及"制度漏洞"一樣,都是開源而不是節流的做法.而節流不是已經寧到不能在擰,而是明明可以擰出很多肥油,公權力卻.....哀.
7.總之,官字兩個口,答案都不會是最好的及你我向要的,正向的答案.


48759 wrote:
之前有在別的地方看過
.台鐵的因為是鋼輪與鋼軌

摩擦力的關係

要剎車停住沒那麼容易算到極精準

會比捷運的難以控制..(恕刪)

捷運和高鐵也是鋼輪與鋼軌啊
是控制系統的問題啦






雖然很難,但是還是希望政府拿出魄力,將基隆-中壢給四線化吧!
否則像現在一直蓋車站美其名為捷運化,最後一定成為班班誤點的"劫"運化
48759 wrote:
你確定捷運是用鋼輪?...(恕刪)

依照北捷的說法,除了中運量文湖線是膠輪外,其他高運量的路線都是用鋼輪

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1315528&CtNode=24534&mp=122031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endoffy wrote:
依照北捷的說法,...(恕刪)



感謝大大的補充說明
看來小弟上次被錯誤資訊給誤導了
還好有人幫忙指正
不要繼續誤導別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