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桃園藝文特區的房價有何支撐力????

為什麼一定要有百貨公司、影城?這些來了,對居住環境未必有幫助。
除非捷運綠線定案,不然現在進駐,只會搞垮整個區域的交通。

住得舒服,算不算是一個區域房價支撐力的因素之一?
像現在夏天,溫度比台北盆地低了幾度,較涼些。
而冬天,濕度低於林口台地,不會那麼潮溼。
且價格相對便宜,多少帶動台北輕移民來到這裡。
中悅二期都還沒蓋好,現在就說沒百貨影城也太早了吧
中正特區是有在進步的,每隔一段時間去檢視都有新的建設
以我家附近來說,就有經國路的人行道,跟同安親子公園改建這兩項很值得稱道
或許有人說經國路現在一邊人行道弄好了,可是一堆車都亂停在旁邊,都不畫紅線
關於這點小弟聽說是縣政府認為是市公所的權責,市公所則把權責交給里長,而某里長把這事擋下來了
大家不妨可以去打聽打聽看看是不是這樣,個人覺得人行道弄好卻任由車輛亂停實在是很有礙市容
完完全全是建商炒作的
我覺得人行道是美化吧.或是可以騎單車
但是對交通完全沒幫助
停車位又沒辦法增加
大型活動都在這辦,跨年..元宵燈會...,重點是那個有點醜的"藝文中心",還是有一些支撐的
可能很多網友都誤會了阿
特區裡頭能有什麼東西並不是政府可以做主的 (台灣人習慣什麼都先怪到政府我知道)
那全都是標售出去的私有地了
莫非政府會規劃個鮮友火鍋?

有人說會有SOGO,那純粹是因為徐旭東有其中一塊地而猜測的
事實上他想拿來幹嘛是他的事阿~~~

至於影城,一開始的規劃、設計一直都有,甚至草約都簽了!
圖也畫好了,地點也訂了,影廳的空間都規畫好了
但是背後主事者,也就是那些金主不同意
為什麼呢?

大家想像中的影城可能是像信義威秀那樣
但事實上我們藝文特區根本沒有這麼大的腹地阿
事實上最多只能塞三個廳
就像西門町國賓影城那樣的規模而已
以這樣的規模,再評估桃園的電影人口後,收益遠遠比不上蓋豪宅
對地主而言,收益才是他們的誘因,為大家謀福利不是
他們會做這個決定並不奇怪

於是在不知道第幾版的圖裡面,影城就被拿掉了.......
至於日後會不會大復活,還很難說
百貨和影城也不是決定房價的因素
台北縣也沒幾間百貨,但房價就不是桃園能相比
像新莊副都心沒百貨也沒影城沒火車站,房價有可能低於海華嗎?

整個北部頂級客源都往台北市跑
中正特區不大,地價又貴
對百貨業者而言設點成本太貴,且規模也難以和北市相比
不如不設,反正台北店一樣賺的到桃園客的錢
除非縣政府極力補助招商,利誘業者設點
否則中正特區還是多以蓋住宅大樓為主
個人認為,與其期望中央政府花大錢建設保證會賠錢的捷運,桃園縣政府與桃園市公所不如強迫遷移桃園市區內現有的二家客運公司將發車起訖點改到現在仍為空地的藝文中心區域內還比較快速且有效!!

理由是:

1.強迫遷移二家客運公司到此,可以產生人流與交通動線重新分配的效益。因為人潮帶來錢潮是不變的道理。有了人潮才會帶動商業發展,企業才會願意投資相關行業。各位期望的電影院、大型書店都要有人潮作為基礎,沒有人一切免談。

2.對大型車輛來說,藝文中心的交通動線遠比舊市區要快速便捷,就近二個交流道可以快速上下,也更接近高鐵桃園站。如果國光客運也可以轉移到此處,建立桃園縣的國道轉運站會更為便利。這等於是在桃園市內建立出第二個人潮匯流中心。

3.遷移客運發車中心可以減少大型車輛在原本就狹窄的舊市區造成道路壅塞。舊市區內應該用現有的小型免費公車來服務。以隨到隨開的服務方式進行火車站乘客與新的轉運站之間的連接。

4.桃園火車站要改建,鐵路沿線又要施工(不管是高架還是地下化),周邊勢必成為大型工地。所以提早遷移客運公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原本客運站建立在火車站周圍主要是著眼於交通轉接的功能,但那是早期交通不便的時代的做法。現在個人交通工具興盛,火車站真正的主力乘客都是學生或上班族。從火車上下來之後有幾個人真正去搭乘客運車呢?? 所以應該將客運與鐵路切割開來,不然火車站一帶就像個交通腫瘤一般。客運應該獨立於鐵路之外,以客運的路線彈性配合國道客運與高鐵的長途運輸。



vt_hunter wrote:
個人認為,與其期望中...(恕刪)


誰在支撐????

1.建商.....
2.住戶.....(蠻多被建商廣告誤導的民眾)

情況有點類似三峽北大那邊......往台北交通都是要靠客運.....開車.....難有捷運建設.....

都是建商拼命蓋....房價拼命炒.....比較沒有實質的公共建設
可能是每個人對藝文特區的期許不同吧…

如果藝文特區的定位是「住宅區」,那它的確不需要太多商業性的設施,因為的確會拉低生活品質。
不過如果它的目標只是當個住宅區,桃園縣何其大,空地何其多,有必要將這個住宅區設在目前桃園縣位置較好、規畫較佳的藝文特區嗎?在高鐵特定區發展起來之前(如果發展得起來的話),藝文特區是桃園比較拿得上檯面與其它縣市競爭的區域了,只當個住宅區,不覺得有點浪費嗎?

再者,就算以住宅區定位好了,比起過去的空曠、視野遼闊,現在沒有規劃、逐漸塞滿高層住宅的藝文特區,生活品質有變好嗎?

桃園縣政府對藝文特區的定位應該不只是住宅區而已吧,要不然就不會在這裡辦一些大型活動,也不會在中正路尾規畫轉運站了。讓藝文特區具備高級一點的商業機能對桃園縣、桃園市的長遠發展是很重要的,不然商業核心永遠單一地鎖死在腹地不大、路幅不寬的站前,最多就只能到目前這種程度了吧。

當然,藝文特區會有什麼商業設施進駐不是政府能決定的,是業者的評估結果,結果目前只有建設公司願意進駐蓋豪宅。不過政府能做的是對這塊區域實施特別的都市計畫審議,讓它的機能、建築型式等等都受到規範,目前若沒有符合規範的利用就寧可讓它限建下去,而不是隨便就標售出去了。

目前藝文特區週邊的漲價,除了有環境不錯、生活機能佳以及近交流道這些基本面支撐外,還有就是對它未來性的期待,讓它先反映部分未來的房價了。如果它的未來性沒了,房價實在支撐有限。在桃園縣的一些住宅為主的重劃區,基本面輸一點、房價差很多的區域還蠻多的…除非捷運綠線核准了或是有什麼大型設施進駐,藝文特區才有可能繼續往上衝(當然也有可能回檔整理…)。

另外,前面有人提到台北縣也多都是住宅區,房價也都很高啊…不過應該要了解台北縣與桃園縣的供需情況是天壤之別的,所以造成均價較高,哪天桃園縣也都擠滿了人,房價就算是在沿海也不會太便宜啊…況且,在新板、新莊副都心這類有未來性的地區,房價是不是又比北縣其它地區高了呢?是不是又更有支撐了呢?
說得太好了
希望你能PO到縣政府網站
很有建設性!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