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還是有加值效果
台北捷運5年內還會有幾條完工
臺北市到時候捷運路網也就慢慢成為網狀密佈
到時侯沒捷運經過會變成某地扣分的項目
而有捷運也未必會加很多分(因為許多地方都有了)
到時候還得看當地捷運轉乘與商圈繁榮度是否有加分而定
也就是捷運越密
都市地區捷運就變成買房要件之一了
因為沒捷運的區域越來越少了

jordan0921 wrote:
但就現在而言,您的假設前提好像不可能成立^^,因為有無捷運,造成價格的天差地遠及不合理
所以當很可能住在捷運附近,卻可能很少用捷運的時候,難道不需要選嗎?
所以以實用性對桃園來說,要買屋的消費者應會選擇的是〝想不想〞、而不是〝搶不搶〞這些稀少的物件
我絕對同意您,捷運旁絕對價格會高些,
但對桃園來說,是不是應該要有更合理平民化的捷運房價呢?
jordan0921 wrote:
高雄捷運,好少好少人在坐,就算是台北捷運剛剛蓋好,也沒有那麼少人坐吧?
高雄在地的朋友告訴我,大家都已經習慣開車,因為高雄的地幅較廣闊,開車騎車已經習慣,
相對的乘坐的就會比較少人。
北捷剛蓋好時有多少人坐?? 可以和高捷來比較一下,
高捷從去年二月營運到現在約一年出頭的時間,
今年四月時每日的搭乘人數平均約在 107,802人次,
比照一下北捷開始營運的第14個月時 (86年5月), 每日搭乘人數僅達 88,449人,
而那時的台北市加起來約 250多萬人,
比起現在的高雄市的150萬人還要多上許多,
台北的人數比高雄多了六成, 但搭乘人數卻只有 0.82倍.
這樣一來一往計算, 同樣在營運第14月時, 高捷的使用率比北捷多了快一倍了!!
會很意外嗎??? 尤其是一般的論調還常說台北習慣搭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 而南部習慣開車騎機車.
十幾年後的現在, 北捷每日動輒破百萬的搭乘數, 一方面靠的是十幾年來民眾逐漸的習慣,
另一方面也是靠持續增加的紅藍棕橘綠五大路線所構成的方便網絡, 當然還有其他種種的優勢.
若一開始就以"每日搭乘人數僅達 88,449人" 而將其唱衰, 不繼續擴建台北捷運的話,
那十幾年後的現在, 在台北的人怎能享受這樣方便的公共建設?
而現在的高捷, 在僅有紅橘兩條線路下, 還無法構成方便的網絡之前, 自然搭乘數是不易提高的.
我認為公共建設看的是十幾二十年後的遠景, 而不是在一開始的那一兩年就進行宣判.
13年前有誰看得到北捷現在每日動輒破百萬的搭乘需求?
那些看得到遠景的人或許都已經從中穫利或是已經早早在捷運周邊置產了.
而現在, 誰看得到13年後的高捷呢?
Sorry, 離題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