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桃園建捷運對當地居民來說,算是好事嗎?

edenchan29 wrote: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解...(恕刪)


你天真了 蓋一條捷運預算不是要你一次編600億預算
一次就要付600億 實際款式是逐年支付的
所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期付款還負擔不起?
還有你要釐清一點 舉債來做公共建設的內涵
你借600億蓋好捷運 但那就是公共財
他是有實際硬體價值以及國民便利幸福感的無形價值!
舉債建設雖然不是好事 但也沒有那麼罪惡跟不堪
就跟你借500萬買房子 繳完房貸不會你就沒有
財產了 你還有房子本身的實際價值以及你長年來的幸福安全感!
更何況高捷不是賠錢所以應該停掉 是不夠多人坐營運效率不好!!
是需不需要的問題 不是賠不賠錢!!!
大眾運輸是一種公共政策 如果坐的人多 大家有需要
就算賠錢還是要營運 因為這種建設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你自己也說了 財政問題 那請問你要極龜速的
去花20年建立共四條高捷 還是用更有效率的其他方案?
不如用更少的錢更少的工期讓民眾更早使用替代方案
高雄蓋就蓋了 總不好打掉吧
不然我覺得高捷兩條完工後應該每3~5年就要再通一條
供規劃4~5條線 但現階段看來 遙遙無期
請記住工期要6~7年以上
如果你真的關心中央地方政府財政加上高雄看來沒有太適切再需要捷運
就理性看待吧 我是覺得中央跟高雄對於未來的路線已經非常保守看待了
我不是看輕高雄 只是捷運這種東西用在高雄水土不服罷了
轉回來我覺得中央跟高雄市府 看到或分析到的可能如下
第一 機車文化的根深柢固遠超過大家想像 又機動又便宜
第二 高雄的路真的蠻大條
第三 高雄市人口270萬 扣除願意幈棄機車去搭捷運的有多少
我一年至少會去高雄2次 每次去非假日 捷運站真的很冷清
總不能只靠假日來客運量就撐得住吧
加上我身邊就認識6 7個高雄朋友 通勤95%的機會都騎車不太搭捷運的
別跟我說既然機車文化根深柢固 那為啥台北就很多人搭捷運 就可以成功
說跟我說是因為路網越來越密 越來越方便 這都是結果 原因是因為人口太多 土地小
在台北搭捷運某種程度是不得已 你覺得大台北都會區650萬人
(以上僅戶藉人口加上外來人口絕對破700萬)
加上大台北都會區面績不會比高雄市大 人口密度極高
大家都騎車 開車路還能走 還有位置停嗎?




R6.2 wrote:
桃園市,跟桃園縣的差...(恕刪)


你要拿"桃園市"出來比的話應該也要拿高雄的某某區出來比吧...

要拿"高雄市"比的話請拿"桃園縣"
edenchan29 wrote:
因為不合宜所以我用比較合宜的比較方式
要說明的是桃園縣人口密集地區
實際人口密度並無像想像中高
桃園市在桃園縣境內捷運建設不可能單單只依桃園市的條件去做比評估
你的說法才是完全沒有邏輯可言

桃園人口不斷成長,但無捷運、快速道路興建計劃
政府不論用自償率、人口數或密度來擋都可以
如果我是政府,今天要擋高雄市建設
只要拿台北都會區來擋就可
一句高雄市本身需有人口數700萬人以上,且鄰近縣市需達200萬人
才能蓋捷運和快速道路,不然會有虧損問題
高雄人覺得合理嗎?

所以用人口數和人口密度也不見的準
舉花蓮為例,全縣人口等同一個桃園市
若用人口的角度來看,是不是就不用做蘇花改或蘇花替
台東也不用鐵路雙軌電氣化
因為做了回本困難
但我們都知道,事情不是這樣看的

高雄市也不是人口達150萬人,才給予直轄市都市計劃
如果今天高雄和桃園一樣,必需先有直轄市人口,才能談建設等同直轄市
那麼高雄市發展一定也和桃園縣一樣雜亂,而且人口不集中
然後再以為由,否定高雄市建設
那我保證,高雄市只會越來越亂
因為今天是都市計劃決定都市格局,並不是人口數

我個人也很喜歡高雄市
一個城市的規劃好,就容易得到民眾的好感
反之,一些南部朋友來桃園
對桃園印象不外乎是火車站週圍很亂、路都很小條、也沒什麼大的商圈
如果又不幸被看到外勞,那肯定覺得桃園是貧民窟
桃園比較現代化的地方,也只有中正特區、南崁及中壢海華和平鎮環南路一帶
但這些地方的特點都是不大,而且中壢海華發展越來越壓迫,已經不太舒服
要拿來和北中高三市比,那真的是XX比雞腿

按現實看,桃園人口數也不差啊
但為何規劃如此凌亂
大家都是人口眾多,為什麼別人的街道是棋盤式,桃園就只能生活在巷弄
因為桃園都市計劃就是那麼分散,所以不能像高雄市一樣集中
但這並不是地方的原罪,拿來擋桃園捷運未免太奇怪
若要桃園先改善這一點,那麼政府也要先改善桃園都市計劃
但大家都知道桃園升格是被打回票,
那麼就更不可能有大一統都市計劃

那麼桃園應該怎麼辦呢?政府要打算怎麼改善?
任由雜亂,人口增加,不蓋捷運,停止建設
桃園就會自動朝高雄市目標前進
桃園每年上繳的錢都拿去發展別的城市
要建設,就要背負財政惡化的責任,合理嗎?

對發展城市而言,捷運是今日不做,明日就後悔
若要等桃園有直轄市人口數,才有資格要資源
那保證桃園日後連做軌道的空間都沒有
園林大道變園林小道
bloodpiece wrote:
你要拿"桃園市"出來...(恕刪)

高雄市有哪一區有工業區還能有40萬人口?
人口密度又高的?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G-PLUS wrote:
高雄市有哪一區有40...(恕刪)

喔?
不是比密度嗎

怎麼跳去比人口數了..




怎麼又扯到工業區怎樣了

不就單純比人口密度...
桃園市,八德大湳,蘆竹南崁,龜山接近桃園市區一帶,總人口數與人口密集度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既然怕沒經費,更應把錢花在刀口上,政府對桃園縣幾十年交通建設的匱乏,已不是用「改善某一部份」可以處理的。

一輛公車動輒數百萬元,在路狹車密的桃園搞BRT,除了去補助業者所費不貲的購車預算,去購置許多體積不小的巴士,此外過多的巴士也會造成驚人的廢氣排放,與節能減碳背道而馳。與其砸大錢過渡BRT,不如畢其功於一役,先以建設捷運為主軸後,再重新規劃客運公車行駛路線,重建桃園大眾運輸系統新面貌。
在別的論壇看到綠線在8/8下午行政院(經建會)審查通過~~~~

看看明天有沒有新聞!!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011年8月8日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今天通過有關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綠線(航空城捷運線)案,總經費新台幣886.29億元,其中優先興建路線總經費609.08億元,近日報行政院核定。

經建會委員會今天討論交通部陳報「桃園都會區大眾捷運綠線(航空城捷運線)暨土地整合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書」案。

經建會表示,依桃園縣政府規劃航空城捷運線路線是自桃園縣八德市至桃園縣航空城特定區,長度29.3公里,設20座車站,整體路線總經費為886.29億元,預計民國114年底營運通車。

交通部及地方政府考慮政府財政能力,擬興建優先路線(G04-G14-G32)長度17.2公里(含地下段10.2公里、高架段7.0公里),設13座車站(含地下車站9座、高架車站4座),估計優先興建路線總經費609.08億元,預計110年底營運通車。

經建會官員表示,委員會通過這件案子,不過,將請桃園縣政府在財務評估中將自償率從30%,提升至35%至40%。

經建會表示,桃園縣政府及交通部除應就路網間銜接的合宜性及運量估算確實性再審慎評估外,對於自償性規劃內容等均應於後續辦理綜合規劃時,重新就地區未來實質發展提出適切規劃,以確實反應地區發展狀況,作為下一階段綜合規畫。

恩恩經建會通過後,行政院也會通過,桃園捷運可說是定案了,而且捷運沿線土地都會變的有價值,容易吸引投資與開發,北高捷運沿線都有百貨公司在車站開店,所以桃園應該也會有新的百貨公司開幕,尤其很夯的藝文特區又有捷運的加持,有機會成為第二個信義計畫區,現在有些人認為桃園是台北的附庸,但在捷運開通後有機會與北中高大城市分庭抗禮,成為一流大都會,恭喜桃園!

newplaza wrote:
轉回來我覺得中央跟高雄市府 看到或分析到的可能如下
第一 機車文化的根深柢固遠超過大家想像 又機動又便宜
第二 高雄的路真的蠻大條
第三 高雄市人口270萬 扣除願意幈棄機車去搭捷運的有多少
我一年至少會去高雄2次 每次去非假日 捷運站真的很冷清
總不能只靠假日來客運量就撐得住吧
加上我身邊就認識6 7個高雄朋友 通勤95%的機會都騎車不太搭捷運的


路網不夠當然沒誘因
路網夠不相信會沒人想搭

如果只是把責任推給民眾
然後因為運量低就消極的放棄後續興建
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就好像成長中的孩子營養不良
難道飯就都不用吃了嗎

回到你說的
1. 機車文化是全台灣的文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機車文化是逼不得已自力救劑的文化
如果有發展成熟的捷運路網,騎機車的還會有多少?
這種感覺就像每天只餵小孩吃包子,就覺得小孩只愛吃包子
小孩吵著要吃飯,還是硬塞包子給他吃

2. 一旦不願意興建捷運,好像不管怎樣都說的通
路大條 => 所以大家都騎機車,捷運發展不起來
路小條 => 所以捷運沒辦法建設,會造成交通黑暗期

路大條或小條不因影響大眾運輸的建設需求
而是更要去克服
日本或台北路就沒大條路嗎,沒小條的路嗎?

3. 回歸到第一個問題,路網一旦發展成熟,不願意搭的會有多少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如果連培養捷運族群都不肯,
再過一百年也是一樣
台北若當初沒建設捷運,今天也不會有捷運族群

我身邊也認識6 7個高雄朋友 通勤95%的機會都會搭捷運跟公車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