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到有人說後站距離太遠、埤塘太多、太空曠、「如果A18後站好,那建設公司怎麼都搶站前的地,不搶後站的地,其實,後站的地根本乏人問津。」的高見,不太能認同,才會第一次發表淺見。
青埔最吸引人的當然是高鐵站或機捷,這是現今全桃園縣僅有的一處。所謂「軌道經濟學」,置產當然是愈靠近車站愈好,在大台北只要五百公尺內就是所謂的「捷運宅」。在青埔不買車站附近(至少走路走的到的),不知還有何重大意義?當初也曾拼命想往高鐵站附近鑽,惟見站前商業區、站後產專區,或周遭之大塊土地,豈是一般老百姓所能下手?明德路附近已是所能找到最好的區塊了。
個人無意爭論站前、站後以後誰會較好。第一、世事難料,譬如誰能預料國壽會拿下產專區,改天或許站前來個什麼大建設、大利多也說不定。第二、每個在青埔置產的人,都希望到處都很繁華,這樣生活機能才會更好,機能好人口就能增加,人口增加就更繁榮…
不動產價格固然起落難料,青埔現下確仍是荒煙漫草,但眼見建設、機能逐步到位,青埔在自住方面,仍是讓人充滿期待的。
BMW5-3288 wrote:
本人實際以開車測量距離,再佐以地圖比例尺換算,發現產專區西北側的領航南路三段、明德路距離高鐵站均在500公尺以內或500公尺左右,走路約6、7分鐘內,尚在一般人通勤可徒步到達的範圍 (超過的話每天上、下班已嫌太遠)。至於超過500公尺的大仁路...(恕刪)
前後站的優劣個人沒偏好,
只要離高鐵或捷運站越近是越好越保險這是整個北台灣房地產不變的原則。
而您提到這邊的距離好像有點怪怪的,
以高鐵車站為中央,拉直線到領航北路與領航南路的距離基本上都差不多。
假設國泰很佛心的在產專區拉直線距離,
再轉個彎走到明德路內的住宅用地裡面,
保守估計距離也要600m以上了。
若用goole地圖仔細來看,
位置跟站前的地號100蠻對稱的,
當然也許我估計有錯。
這樣的距離實際上跟您提的大仁路跟青昇路交叉口距離好像也不會差太多,
反而上品硯比較近,
同樣的距離,
若要後站,
既然都買土地了,
大仁路面公一又緊臨青昇路,這邊個人認為不錯,
另一側259-264也不錯,當時您沒考慮找這邊嗎?
產專區到時後道路會怎樣規劃大概只有國泰知道,
個人感覺是賭局。
萬一國泰規劃出來要讓步行的人繞路多逛逛呢?
國泰至少105~106年後才只是第一期完工啟用,
可能得忍受將近好幾年捷運都已經通車了,
但還必須繞遠路沿著國泰的施工圍籬來搭捷運來。
若是臨領航北青昇路青埔路這種產專緊臨第一排我想還是比較穩當。
個人認為,
不論A17-A18-A19,
買在領航北路跟領航南路圍起來的圈圈內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其實國際高鐵去年也曾在領航北路北側的青鋒段潛銷推案過,
去化速度反而沒有A19青溪段602跟A18青平段商43還快。
價格還比青溪段的便宜。
不過產專區跟公一公二和老街溪沿岸的確是非常有機會發展成為稀有的豪宅區,
站前/青埔國小周邊,會比較快有中產自住的人氣聚集,比較快有小商店出現,自住人氣就可以慢慢有小商業活動,若站前有標出去,則是大加分,還沒標出去也會比較快聚集在地人氣。這邊離中壢市比較近。
站後/產專周邊,人氣較少,因為住宅地真的不多,但是比較像豪宅聚落,人潮要等國泰完工,屬於外來人潮。
magic55666大,您言重了,大家只是不同意見互相交流。
另就boboyang大所述,本人駕車實測,明德路確離高鐵站約500公尺左右,且以後產專區一定會路。當然明德路這條路靠近東北邊、中山南路的路段,距離應就600公尺以上了。
大仁路與青昇路口靠近產專區的,距離固可接受,但該處土地坪數不小,已超出個人有限預算能力,就作罷。
至於大仁路從大園高中起到大勇路口(大概就是湖的中間)這區塊,當時也有一些可以選擇。但如個人之前所述,這裏距離高鐵站已太遠,坐捷運的話還要一站、需走一段路程、坐一站捷運、花費來回車票,就不考慮了。雖然這裏面對公一的景觀確實很美,但面公園的壞處就是住宅較沒隱私(易被民眾窺視)、夏夜少年多、晚上野狗多,如果有早上跳土風舞,或三不五時不幸有人辦活動或唱卡拉ok,就很吵了。
個人也喜歡有景觀的房子,但是公園第一排的話,還是要大樓的高樓層才可兩全其美。至於明德路雖未面對公園,但至公二徒步僅數十公尺(旁邊還連著公三、公四、公十),這裏透天的話可以靜謐與休閒兼得。
至於上品硯附近確實距離、地段甚佳,但該處土地大都大面積,非小弟經濟能力所能負擔。
個人覺得青埔有桃園其他地方都沒有的優勢,就是到大台北很快。台北市是首善之區,資源非常集中,如世貿的資訊展、車展、旅展、小巨蛋的演唱會、101的煙火、大大小小會議的舉辦、國家圖書館等等等,住青埔的人要接近就容易得多,我想這是青埔自住的一大好處。所以個人才會覺得離高鐵站愈近愈好。
當然住青埔的人或許有在某處上班、作生意或照顧親人等種種需要,而選擇距離高鐵站或捷運站較遠者,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本文討論的是,假設外來客欲住青埔,平日需乘高鐵或捷運上下班,或常使用高鐵、捷運至台北、板橋、中壢、林口、機場等地為前提,作為選擇時的依據。
1.緣由:
基於社會輿論對於容積移轉的批評聲浪,加上這次文林苑事件的抨擊,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表示,將以法定容積的50%為獎勵上限的中間值,往上訂到60%、70%、80%,往下訂到40%、30%、20%。
如果這些容積獎勵逐漸降低或取消,未來建商可售面積減少,相對成本一定增加,增加的成本就會直接反應到售價上,換句話說,未來售價可能還會因此而向上攀升。
2.建商成本降低很重要的工具
容積獎勵是建商降低成本很重要的工具,以一般台北市住三土地為例,容積率為225%,但實際上整體可用之容積獎勵,平均約可達原有的1.6~1.7倍左右,也就是說,大約可用到360%左右
3.影響最大的是雙北市
獎勵上限的訂定將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會訂不同的上限,「影響最大的是台北市和新北市。」
4.成本轉嫁成功與否?
景氣好,順勢反映成本,消費者買單
景氣不佳,消費者不買單,就是經營風險提高。
小弟小結一下:
1.資金往桃園移動:
青埔的競爭對手是雙北的推案,尤其是新北市,雙北用的獎勵遠大於桃園或青埔,如果未來的景氣比較不明朗,雙北再拉高價房價不易的情況下,那上市建商有推案壓力,推案資金潮,肯定會往桃園挪動(這部分已經在去年底約略看出來了)。
2.預計推案單價會漲5-10%左右:
獎勵減少後:建商成本約調漲10%左右,這部分會反映到消費者身上。預計青埔年中左右,新推案單價會調漲5-1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