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桃園車站臨時站6月啟用 市長籲暫緩

對於殘障人士,殘障設施的方便性
臨時站大廳(後站)>萬壽路出口>前站廣場

萬壽路出口較小,可暫停的空間也不大,
之前還有人說在這接送會被車撞.可見這地方並不是非常適合.

而前站廣場就更不用說了,
風雨走廊年底才完工,而且不包括電梯出口到站前廣場這塊.
風雨走廊完工了一樣沒遮蔽.

而前站前兩出口(站前廣場、萬壽路)都需繞行經跨站天橋後才可到達,

有需要的旅客上下月台後,就近在後站大廳等候是最為方便,且後站外有差別費率的汽車停車場,停30分鐘以內免費.


實在無需一直要殘障人士捨近求遠的下雨天還要人到前站出口等候

臨時站站體、兩個月台皆位於後站,
前站近還是後站近,這是看一下位置圖就可以明白的事,

「桃園臨時站停車場」
第1小時50元(停車未滿30鐘免費,第31至60分鐘50元)、
第2小時100元、
第3小時150元,
爾後每小時收150元(採半小時計價);

設有路邊停車格路段汽車每小時30元(每半小時15元),移動車格重新計費,機車不收費。

請注意:"移動車格重新計費",這也是防止有人長時間佔住停車格的方法.



真的有需要的旅客(大件行季、下雨天、行動不便..等)進出站,
家人朋友在後站,那直接後站等,沒什麼問題,
如果在原本在前站,家人朋友車子開到後站等待,

比起行動不便的旅客要自已繞了一大圈,再到到站前廣場、或擠在小小的停車空間要方便多了.

這是需要同理心的.
如果缺乏同理心,就難怪有網友會想出要殘障人士從後站繞到前站,
出了前站出口後再進去舊站工地等待家人的動線.

行動方便的旅客,前後站差別有限,就是多走幾步路罷了

若要等人加逛街,請把車停好,勿做錯誤示範.
如果每個人都沒有公德心的以為我只是暫停一下沒關係,
老婆,你去逛個新光遠百,我在車上沒關係,
那再十個廣場也不夠用.

前站廣場汽車臨停車位,就這兩排.

萬壽路出口,三個臨停車位

而後站的規劃


這很明顯了吧.

鄭文燦所說的八成前站、二成後站,是桃園站以前從來沒有後站出口,
全部都是從前站進出桃園車站
桃園臨時站有了前後站三個出口,比例當然就會改變


對有需要的人,這就有差別了.
但對一般大多數人而言,臨時站頂多只是多走幾步路而已,沒什麼影響

桃園舊站只有一個出口,往前站的、往後站的、要人載的、坐公車的、走路的,
統統從同一個出口出來,
所以汽機車臨停,最直覺的,就是在唯一的出口外面,

但是臨時站啓用後,這就不一樣了,
臨時站有規劃新的汽機車等待區,
原本舊站的汽機車等待區,反而成為了最遠的動線
往前站的,根本無需再進舊站,
出前站出口後,走遠百人行道就可以離開站區了.

這就是為什麼臨時站啓用最終根本無需什麼風雨走廊,只需利用原有的遠百前人行道即可,
因為對大多數人,這就已經足夠了.

從以前的唯一出口,100%由前站進出,
現在變成了三個出口,
什麼因素都還不用算進去,站前廣場的負擔就已經是原先的八成以下了.
站前廣場的負擔無庸置疑的會減少許多.

如果這樣對某些人來說叫做廢棄前站,那這樣思考邏輯似乎和"大多數人"不太一樣.



也已經很多人對你說過了,請你別再自稱"多數人"了,你唯一能代表的,只有你自已而已.



小小國國 wrote:
此外,如果沒看錯,從桃園臨時站的平面圖看來,不管是前、後站或月台,都只設計一座單向的電扶梯,雖然另外還有一部電梯可搭,但桃園明明是大站,為何規格上卻是半套?當提著大件行李的人潮一多,是不是又要全部塞在電梯口?應該要設計成雙向的電扶梯才是便民的作法!!...(恕刪)


車站的硬體設計不見得只看乘客流量,實際上還要考慮當地現有條件,如果空間不足就只能設計單向電梯,甚至有的連電梯都沒有,像當年全國運量第二的板橋蓋臨時站就因為空間不足,連電扶梯都沒有....

Tiger_Hsiao wrote:
台鐵員工,與他聊天談到舊火車站,他主動說到將來舊站會拆掉,以後搭火車在地下,上面是商場,像板橋火車站那樣。他的意思應該是鐵路地下化,雖然還沒定案,但看來台鐵員工也是與大多數桃園人有同樣的想法。...(恕刪)


造假或夢到的嗎?

goodle 大神完全沒有紀錄~
回文說別人只代表他自己,結果文章裡卻說地下化是桃園的主流民意
都給你說就好了嘛

不然就直接來場公投好了,一次搞定
怕是怕高架化過關的話,市長或是某些拼命去火車站前拍照來01筆戰的人會說
"我們要擇善固執,雖千萬人吾往已"
hanzo0313 wrote:
回文說別人只代表他..
怕是怕高架化過關的話,市長或是某些拼命去火車站前拍照來01筆戰的人會說
.(恕刪)


這倒是真的,
一個25天工期的人行道"連接"小工程,(台鐵已完工的臨時站前站出口人行道--既有的遠百人行道)
就可以去拍個三次(應該還會再去一次)
講的好像是多大的建設一樣...
太厲害啦

這如同之前和把風雨走廊講的多重要,結果臨時站根本無需風雨走廊就可以啓用.
這種辯論方法,只是在為辯而辯,看不到專業
還有更厲害的呢!
連前站殘障斜坡道往舊站方向這麼一個只需幾天的小小工程,都有人可以去拍兩次,
(1). 一次是晚上去拍,拍的跟鬼片一樣,是要給誰看?
(2). 另一次是白天拍,拍過時已被拆掉的扛棒以及被黑布罩住的臨時站門楣,是要給誰看?
有這case當範例,那25天的人行道工程拍三次,其實也不算甚麼了,
我認為應該再去多拍幾次才符合比例原則



市府已經先利用這25天的人行道工程把前站人潮分別導引到舊站大廳及遠百走廊,這就是第一階段的風雨走廊,
舊站大廳有座椅、有商店、有空調、有廁所,家人又可以就近接送,或轉乘計程車,
是功能很完整又方便舒適的風雨走廊,
在兼顧臨時站盡快啟用與避免民眾風吹雨淋的前提下,
而原規劃的風雨走廊就可以按原定進度去做,這是市府的巧思,
這才是專業、這才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若照反對人士所主張,根本就是出了臨時站後甚麼都沒有,連結遠百走廊有半個人高的高低落差,連結舊站大廳也沒有平坦的人行道及無障礙斜坡道。
市府把站前各種車輛的停等區及動線也都重新妥善規劃,若照反對人士所主張,舊站大廳就是封閉起來,站前廣場就是繼續維持前朝的一團亂。

現在市府做的與少數反對人士所主張的甚麼都不做放棄前站的想法有天壤之別,別看現在站前已經慢慢整頓好,就要來沾光說甚麼終於聽進你的話了。記住!反對人士主張的是站前甚麼都不做,放棄前站,讓前站變後站、後站變前站!

桃園車站臨時站那麼快啟用,那接下來是要動高架還是地下的工阿~~~總不能就停工等這齣戲吵完吧!~這對胖胖不好喔!!

所以技術性delay是必須的!!!啥米要做完風雨走廊才行使用,很牽拖又瞎~~~這不算理由!~

所以請大家繼續看天空與地下(天使與惡魔)之戰~~這齣戲!!看起來年底才會有結論!!!

rogerhsu1121 wrote:
不用亂扣帽子,我從...(恕刪)


一個風雨走廊你是要吵多久?
現在不是就快啟用了嗎?
一直執著在鄭文燦當初說的話有意義嗎?
吃飽太閒

st8621267 wrote:
一個風雨走廊你是要...(恕刪)


當然有意義
如果風雨走廊沒完工他又覺得可以使用
表示他當初根本不是為了這個原因延宕完工
往後市長講的話 市民要開始自己猜測真正原因
想到就累 為什麼不能坦誠說出自己目的呢?
leou3936 wrote:
當然有意義如果風雨...(恕刪)


市府已經先利用這25天的人行道工程把前站人潮分別導引到舊站大廳及遠百走廊,
這就是第一階段的風雨走廊
舊站大廳有座椅、有商店、有空調、有廁所,家人又可以就近接送,或轉乘計程車,
是功能很完整又方便舒適的風雨走廊

大多數人是否相信這就是風雨走廊?
很簡單就可以確認,不用在這裡爭辯,
相信的人就會去用;不相信的人就不要用,
到時候啟用後,看是不是有旅客會使用就真相大白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